新鄉賢王奎章和村裏的夥伴探討學堂建設
記者:近年來,中國孔子基金會在全國範圍內推廣孔子學堂,其中也在鄉村創建了一批孔子學堂。新鄉賢在鄉村版孔子學堂的建設中發揮了哪些作用?
王大千:2014年9月,在紀念孔子誕辰2565週年國際學術研討會上,習近平總書記著重強調要大力弘揚包括儒學在內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後來的講話中,他明確指出要做好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並且要在“落小、落細、落實”上下功夫。為了落實習總書記指示的“兩創”方針和“三落”精神,中國孔子基金會推出了“孔子學堂”這一大型文化公益品牌項目,致力於在鄉村、社區、學校、企業、機關構建適應中國人的精神家園,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在我們鄉村版孔子學堂建設中,推選和涌現出一批新鄉賢的代表。山東省夏津縣拐兒莊孔子學堂的志願者李風林當了42年的老師,在村裏很有威望。“孔子學堂”成立以後,村裏組建志願者委員會,大夥都選李風林當委員會主任。李老先生也願意幹,一方面,他認為多幹點活讓自己覺得這個年紀還有用;另一方面,也給年輕人做個表率。在李老先生的帶領下,志願者委員會負責調解村裏的糾紛和治安巡邏等等。為拐兒莊孔子學堂的建設起到了表率作用,並改善和形成了良好的村風。正是有了像李風林這樣的老教師新鄉賢,村風文明瞭,生活環境也安全了。對大夥兒來説,這就有了幸福感。
記者:孔子學堂的建設怎樣為新“鄉賢”提供成長的土壤?
王大千:我們孔子學堂的建設,十分重視發現和培育新“鄉賢”。一是增強社會認同感。新鄉賢不是封號,而應該基於民眾心理的認同,靠自己的名望和權威贏得鄉民的信任和擁護。二是搭建學堂平臺。積極創造條件,使外出的鄉賢關注和支援家鄉建設。三是培育新鄉賢文化。在孔子學堂建設中,注重發揮離退休幹部、知識分子、優秀農民工、企業家等群體的引領作用,使其成為新鄉賢。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千百年來,多少從農村走出的傑出之士,或為官治學,或經商習藝,最後多會因莼鱸之思衣錦還鄉、落葉歸根。在這裡,我為大家介紹一位當下我們身邊的“新鄉賢”----王奎章老先生。王老先生是山東文化戰線上的老幹部,他的村子坐落在濟南市長清區的黃河岸邊,一個只有八十多戶人家叫中樓子的小村莊。
去年,王奎章老人在中國孔子基金會的支援下,在家鄉開辦了一所“孔子學堂”,學堂坐落在王奎章先生老宅子的院落裏。他在省城工作之餘非常注意收集街道老房改造中拆下的那些青磚舊瓦和木石材料,老人把積攢起來的“建築廢料”運回村子,將老宅的舊房改造成了頗具民俗風格的院落。現在,王奎章通過開辦“孔子學堂”,為鄉親們提供學習了文化和增長見識、營造良好村風的條件。以孔子學堂為平臺,融民俗展覽館與圖書館為一體的文化活動中心已成雛形。接下來,他還要與大家一起,努力把村子建設成為文明和諧的黃河生態文化旅遊村。
如王奎章老人一樣,一個新的群體——新時代的“新鄉賢”,正用他們的實際行動,將優秀的文化生産力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合到家鄉的建設中,推動著基層的道德建設和新農村發展。孔子學堂借助新“鄉賢”,重塑鄉村文明,共建精神家園。
歡迎廣大網民為中國網山東提供新聞線索,積極投稿。中國網山東熱線電話:【0531-88556593】 投稿郵箱:zgwsdchina@126.com 中國網山東微網志:http://weibo.com/aixinqiye 微信公眾號 :sdpd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