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經濟和資訊化廳等六部門聯合印發《促進光伏産業高品質發展的實施意見》,明確到2027年,四川光伏行業産值規模超過5000億元,建成全球具有重要影響力的光伏産業基地。
喊出“世界級”目標,四川有何底氣?如何實現?記者採訪了政府有關部門、專家和行業龍頭企業相關負責人。
探家底
全國六分之一太陽能電池片“四川造”
光伏行業流傳著這樣一句話——“全球晶硅看中國,中國晶硅看四川”。樂山是中國多晶硅研發的起源地之一,有“西部矽谷”之稱。
經過多年發展,四川已形成光伏産業全鏈條佈局,通威、天合光能、晶科等《財富》中國上市公司500強前十的光伏企業已有6家在川落戶,多晶硅産量佔全國20%,太陽能電池片産量佔全國總産量的六分之一,産業規模居全國前列。2023年,全省光伏産業營業收入預計達到2500億元以上、同比增長15%。“四川光伏産業規模和創新發展水準位居全國前列。”四川大學化學工程學院教授、互聯化工研究中心首席科學家吉旭表示,四川創新資源豐富,四川大學、電子科技大學、西南石油大學等高校的光伏新材料科研實力領先,集聚一大批行業頂尖科研團隊,産業創新發展能力不斷增強,已形成成樂眉宜光伏産業發展走廊。
“四川有獨特的資源優勢,為我們加快推動光伏産業高品質發展創造了基礎條件。”經濟和資訊化廳材料工業處處長卿家勝表示,四川可再生能源電力裝機容量佔電力總裝機比重已接近90%,發展綠色低碳産業具備明顯的碳排放優勢,“四川造”産品具有較強的國際競爭優勢。
看舉措
形成全産業鏈協同發展的産業集群
作為光伏産業大省,四川光伏産業的發展對進一步鞏固和提升我國光伏産業全球領先地位和全産業鏈競爭優勢具有重要作用。
在通威集團董事局主席劉漢元看來,未來30年以汽車電動化、能源消費電力化、電力生産清潔化為代表的綠色轉型,有望形成百萬億級産業規模,“四川推動光伏産業發展前景廣闊、空間巨大。”
《實施意見》從積極韌鏈強群、加強産業協作、支援創新發展、強化企業培育、推動綠色發展、拓展開發利用、加大開放合作等方面提出具體舉措。其中,明確將鼓勵龍頭企業通過市場化的方式整合和淘汰工業硅落後産能,適度擴大拉棒、切片等産業鏈中間環節生産規模,提升逆變器、光儲一體化系統等下游光伏系統及配套的本地供給能力,進一步完善産業生態;推動龍頭企業從産品供給型向“産品+服務”綜合型發展,打造一批在全球有影響力的“四川造”卓越品牌;充分利用“三州一市”光照資源富集的優勢,有序推進集中式光伏電站和匯集工程建設,推動光伏發電更大範圍優化配置;推進建築光伏一體化應用,力爭到2025年新建公共機構建築、新建廠房屋頂光伏覆蓋率達到50%。
經濟和資訊化廳相關負責人表示,今後四川將充分發揮比較優勢,著力鍛長板補短板,加快産業聚鏈成群,積極培育一批具有示範引領作用的龍頭企業和配套企業,持續開展技術創新和關鍵核心技術攻關,不斷提升産業核心競爭力,持續鞏固和提升在全國的領先地位和全産業鏈競爭優勢,構建形成“硅料—硅片—電池片—組件—光伏發電系統及應用”全産業鏈協同發展的産業集群。(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寇敏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