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政協十三屆二次會議聯組會聚焦“發展壯大縣域經濟、促進城鄉融合發展”

提升“硬實力” 填補“軟落差”

來源:四川日報 時間:2024-01-24 09:07:45 編輯:張嘉鈺 點擊:
當前,全省上下正深入落實省委十二屆四次全會決策部署,以縣域為重要切入點紮實推進城鄉融合發展。如何推動這項關乎四川現代化建設全局的重點任務走深走實,是今年省兩會上的一個熱點話題。
1月23日上午,在省政協十三屆二次會議聯組會上,來自多個界別的省政協委員圍繞“發展壯大縣域經濟、促進城鄉融合發展”建言獻策。“多舉措強化縣城産業支撐”“深入實施農村能源革命”“推動農文旅深度融合發展”“打造品質中心鎮”……大家立足工作領域、結合調研思考,抓住提升縣域發展“硬實力”、填補城鄉發展“軟落差”這個關鍵,為四川城鄉融合發展建諍言、出實招。
深化改革做強縣城
促進縣域經濟高品質發展
以縣域為重要切入點紮實推進城鄉融合發展,必須加快推進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城鎮化建設,讓縣城關鍵支撐作用得以充分發揮。
如何做強縣城産業支撐,發展壯大縣域經濟?省政協委員,民盟四川省委會常委、省經濟發展促進會會長羅友平認為,必須推動縣城産業特色化差異化發展,“一縣一主業”打造具有高辨識度的縣域特色優勢産業;加快構建“成都都市圈+省域經濟副中心+中心城市+縣城+重點鎮”的現代新型城鎮體系,促進大中小城市和縣域協調聯動,推進縣域內産業協同、功能整合、空間重構。
城鄉發展水準的差異,很多體現在公共服務等方面存在“軟落差”,這是城鄉融合發展必須打通的關口。在省政協委員,九三學社成都市委會常委、電子科技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教授慕銀平看來,必須通過改革來解決難點堵點。結合工作實際,他認為,供銷社是新形勢下推動縣域經濟蓄勢提速的重要力量。緊扣全領域共建城鄉空間、全過程推動要素市場化配置、全鏈條促進産業融合等,深化供銷社改革,有利於助推四川省縣域城鄉發展邁向更加平衡而充分的融合之路。
“儘快制定行政審批許可權下放清單。”省政協委員、成渝釩鈦科技有限公司財務部部長官建軍提出,推動經濟社會高品質發展,基層承擔的改革發展穩定任務越來越重,需要進一步加大改革力度,以行政審批許可權為重點,賦予縣級更多資源整合使用的自主權。
統籌推進分類施策
加快形成城鄉融合發展新格局
四川省縣(市、區)數量多、類型豐富,縣域城鄉形態和發展階段多有不同,經濟社會發展水準參差不齊。為此,省政協委員,省政協農業農村委副主任、成都理工大學破産法研究中心主任劉寧分析提出三種不同類型縣域加快推進城鄉融合發展的建議。
針對成都都市圈“外溢型”縣域,要推動公共服務均衡高效配置,加快非核心功能向縣域疏解、要素向縣鄉外溢;針對城市群“協作型”縣域,要基於區域産業分工協作做大做強縣域經濟,發揮支撐作用,推進城鄉融合發展;針對欠發達地區“特色型”縣域,要發展特色優勢産業、建設宜居宜業和美城鎮,加快縣域城鎮化和以城帶鄉。
“大力推動農文旅深度融合發展,賦能鄉村全面振興。”省政協委員,農工黨四川省委會副主委、西南財經大學中國西部經濟研究院院長毛中根建議,引導鄉村積極發展田園觀光、農事體驗、非遺旅遊等融合型新産品,因地制宜培育、發展“演出+旅遊”“展覽+旅遊”“體育+旅遊”等融合型新業態。
打通城與鄉,中心鎮的作用非常關鍵。“人才怎麼到鄉入村,中小企業怎麼在鄉鎮發展起來,這都要做好‘打通’文章。”省政協委員、達州市政協主席胡傑對“省級百強中心鎮”培育建設十分關注,她建議,強化人才支撐,省、市交流到縣上的幹部優先考慮安排到中心鎮,根據中心鎮發展需求,建立更加靈活多樣的人才引進機制。抓好主體培育,設立中心鎮産業發展基金,全力支援鄉鎮經營主體擴數量、優結構、提品質、增效益。
省政協委員,致公黨眉山市支部副主委、四川科技職業學院副校長包國容認為,做大做優地理標誌産品,對推進城鄉融合發展和鄉村全面振興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但是部分品牌註冊後被長期閒置,市場佔有率和知曉度逐漸降低。”她建議將地理標誌産品發展納入産業發展規劃,對已獲得保護的地理標誌産品統一建檔管理、數據共用,開展長期有效的品牌規劃和推廣。(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江蕓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