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8月24日晚,國家主席習近平和南非總統拉馬福薩在約翰內斯堡共同主持中非領導人對話會。
非盟輪值主席、葛摩總統阿扎利,中非合作論壇非方共同主席國、塞內加爾總統薩勒,非洲次區域組織代表尚比亞總統希奇萊馬、蒲隆地總統恩達伊施米耶、吉布地總統蓋萊、剛果(布)總統薩蘇、奈米比亞總統根哥布、查德總理凱布扎博、利比亞總統委員會副主席庫尼、尼日利亞副總統謝蒂馬,以及非盟委員會代表穆昌加等出席。
習近平發表題為《攜手推進現代化事業共創中非美好未來》的主旨講話。
習近平指出,這是我第十次踏上非洲大陸。2013年我擔任中國國家主席後,首次出訪就來到非洲,提出真實親誠對非政策理念。10年來,我們秉持這一理念,同非洲朋友一道,從中非友好合作精神中汲取力量,在團結合作的道路上堅定前行,在國際風雲變幻中堅守道義,在新冠疫情衝擊下守望相助,推動中非關係不斷邁上新臺階,進入共築高水準中非命運共同體的新階段。
習近平指出,中國正在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非洲正在全力建設和平、團結、繁榮、自強的新非洲。中非雙方要同心協力,為實現各自發展願景創造良好環境。要共同推動建立公正合理的國際秩序,旗幟鮮明反對殖民主義遺毒和各類霸權主義行徑,堅定支援彼此維護核心利益,理直氣壯堅持發展中國家的正義主張。要共同維護和平安全的全球環境,踐行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的新安全觀,倡導以對話彌合分歧、以合作化解爭端,推動政治解決國際和地區熱點問題,維護世界和平穩定,維護全球生態環境安全。要共同建設開放包容的世界經濟,推動構建開放型世界經濟,讓發展中國家更好融入國際分工,共用經濟全球化成果。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閡,促進文明包容互鑒。
習近平強調,邁向現代化的道路豐富多樣。什麼樣的發展道路最適合非洲,非洲人民最有發言權。推進一體化是非洲國家和人民自主選擇的現代化道路,中國一直堅定支援並願做非洲現代化道路的同行者。面向未來,中方將加強同非洲發展戰略對接,繼續支援非洲在國際事務中以一個聲音説話,不斷提升國際地位。中方將積極推動非盟成為二十國集團正式成員,在聯合國安理會改革問題上支援就優先解決非洲訴求作出特殊安排,呼籲多邊金融機構提高非洲國家發言權。
習近平就下階段加強中非務實合作、助力非洲一體化和現代化事業提出3項舉措:
一、中方願發起“支援非洲工業化倡議”。中方將調動中國對非合作資源和企業的積極性,支援非洲發展製造業,實現工業化和經濟多元化。結合落實中非合作論壇“九項工程”,推動援助、投融資等資源向工業化項目傾斜。
二、中方願實施“中國助力非洲農業現代化計劃”。中方將幫助非洲拓展糧食作物種植,鼓勵中國企業加大對非農業投資,加強種業等農業科技合作,助力非洲農業轉型升級。今年11月中方將在海南舉辦第二屆中非農業合作論壇,並將再向部分有需要的非洲國家提供新一批緊急糧食援助。
三、中方願實施“中非人才培養合作計劃”。中方計劃每年為非洲培訓500名職業院校校長和骨幹師資,培養1萬名“中文+職業技能”複合型人才,邀請兩萬名非洲國家政府官員和技術人才參加研修研討活動。為支援非洲提升科教創新能力,中方還將實施“中非高校百校合作計劃”,啟動10個中非夥伴研究所試點項目。
習近平指出,當今世界變亂交織,百年變局加速演進。如何解決發展赤字、破解安全困境、加強文明互鑒是我們共同面臨的時代課題。中國和非洲正在通過共同探索現代化的生動實踐回答歷史之問,攜手推進合作共贏、和合共生、文明共興的歷史偉業。
習近平強調,明年,我們將在中國舉辦下一屆中非合作論壇會議,再一次共商未來發展大計。我相信,中非雙方將進一步發揚傳統友好,深化團結協作,促進各領域合作蓬勃發展。中非攜手推進現代化事業,必將為雙方人民創造更加美好的未來,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樹立典範!
非方領導人高度評價中南兩國共同舉辦這次中非領導人對話會,感謝中方支援非洲一體化建設,並在非洲國家遭遇困難時雪中送炭。非中關係建立在團結、友誼和相互尊重基礎之上。中國對非洲國家的投資與合作對幫助非洲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中國是非洲實現現代化不可缺少的重要合作夥伴。非方高度讚賞並歡迎習近平主席提出的支援非洲工業化倡議、農業現代化計劃和人才培養合作計劃。這三項舉措再次表明,中國是急非洲之所急的真正朋友和夥伴。非方高度讚賞、全力支援習近平主席提出的共建“一帶一路”、全球發展倡議、全球安全倡議和全球文明倡議,願將非盟《2063年議程》、非洲各國發展戰略同“一帶一路”倡議緊密對接。中非合作論壇是南南合作的高效平臺,非方願同中方繼續推進論壇機制建設。非方堅定奉行一個中國政策,願同中方堅定支援彼此維護國家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加強國際多邊協作,擴大發展中國家的代表性和話語權,維護髮展中國家共同利益。
會議通過併發表《中非領導人對話會聯合聲明》。中方還發佈了《支援非洲工業化倡議》、《中國助力非洲農業現代化計劃》、《中非人才培養合作計劃》。
蔡奇、王毅等參加對話會。(人民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