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對話 | 施偉:借大運會舞臺 向世界展示中國文化自信

來源:中國網 時間:2023-08-18 16:15:20 編輯:胡田梅_實習 點擊:
8月8日晚,第31屆世界大學生夏季運動會在成都圓滿閉幕。對所有成都人而言,這個夏天註定與眾不同,對於國家一級導演、原四川省歌舞劇院音樂劇團團長、現四川省歌舞劇院運營總監施偉來説,今夏更是終生難忘——
三個多月來,施偉負責總執導大運村“Be Together”系列主題晚會,讓世界各地的代表團成員在“村裏”感受濃濃的中華文化、巴蜀韻味。如今大運會閉幕,辦賽的余溫或還流淌在城市間,忙碌過後的施偉,終於可以歇上一歇,將籌備晚會的點滴細節娓娓道出。

施偉與蓉寶 (成都大運會官網 供圖)
感動——
“成都的藝術家們早就準備好了”
8月1日晚,成都大運村藝術中心燈光璀璨、樂聲悠揚。在古琴專場音樂會《大音希聲》現場,隨著手指的撥動,音符從琴弦上緩緩流淌而出,悠遠的簫聲響起,將在場觀眾的思緒引向遠方……《華胥引》《鳳求凰》《莊周夢蝶》等節目次第上演,既有古琴的獨奏,又有人聲、簫聲的和鳴,將傳承千年的中國音樂魅力展現得淋漓盡致。
從7月30日至8月7日,由施偉總導演的“Be Together”系列主題晚會,以每晚一場的頻率在大運村藝術中心上演。該系列主題晚會涵蓋武術、戲曲、舞蹈、交響樂、民樂等專場,為當日到場觀看的各國代表團成員奉獻精彩的視聽盛宴。
9場不同主題的晚會,如何于方方面面融入巴蜀文化元素,讓外國友人充分感受天府之國的深厚歷史文化底蘊?執導過數場大型晚會、音樂劇的施偉有經驗,更有巧思。
“我們把中國的傳統文化、舞臺藝術和中國的體育精神融合在了此次的系列主題晚會中,展現青年對夢想的追求和對未來的期待。我們要借由晚會,恰到好處地展示我們的文化自信,巧妙地讓外國友人理解我們的文化。”施偉首先道出核心理念。

施偉指導節目編排 (成都大運會官網 供圖)
“比如以《黃河協奏曲》為伴奏的芭蕾舞蹈,我們把名字改成了《大河之舞》,外國友人對黃河不夠了解,但可以從中感受人類同處藍天、同依河流,進而引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概念;在高校專場,我們也做了大膽的嘗試,以阿卡貝拉的形式演唱彝族歌曲,通過技術配比完成了無伴奏的和聲,讓演員走進觀眾席裏演唱,讓歌聲包裹感更強、互動感更強。”
“人聲的融合,讓人感覺到內心的寧靜與和諧。”……每場晚會,施偉都會針對部分節目作立意調整、形式調亮,用心之作自然受到觀眾的好評。美國大學生體育代表團副團長戴維·安東尼·克諾普每晚都不會錯過藝術中心的主題晚會。在交響樂專場,聽完小提琴演奏的《梁祝》後,戴維眼含淚光。“他可能完全不了解這個故事,現場也沒有用英文字幕去作解釋。對於藝術,每個人的理解不一樣,舞臺藝術對於觀眾最大的魅力就是每個人有自己的理解。”施偉坦言,傳遞文化自信需要開放、包容地表達,這是大國氣質。能打動外國友人的可能不是故事本身,而是藝術氛圍,被氛圍所感染後他們再去了解、獲得,這才是節目表演的最終目的,這也和成都的氣質一樣,開放、包容。
在古琴專場,施偉執導四川的曲藝家們選擇了6個曲目進行高標準演奏,這一專場的設計同樣讓施偉引以為傲。“可以看到,成都的藝術家們,對於這樣的國際平臺和文化輸出,他們有底氣。在他們心裏,對自己的藝術要求已經超越舞臺本身,當大運會需要的時候,他們早就準備好了!”演出中,施偉通過可移動的螢幕投映意境畫面,將演奏聲與其相輔相成,視覺、聽覺效果拉滿。最初大家本擔心該場演出會“曲高和寡”,卻吸引了最多外國觀眾到場聆聽。

演職人員合影 (成都大運會官網 供圖)
感恩——
“我導演生涯中永遠不會忘記的一個單元”
實際上,施偉和大運會的緣分從四年前就已開始。
2019年7月15日,第31屆世界大運會成都籌備工作委員會工作人員飛往那不勒斯,迎接國際大體聯會旗。作為大運會下一屆主辦方城市,成都在那不勒斯開展了文化外宣及線下城市宣傳活動,施偉參與其中。回國後,施偉設計了大運村文化方向總體規劃方案。彼時,因多方原因,大運會延期舉辦,施偉也投入到其他工作中。
2023年,施偉“機緣巧合”再次參與到大運村的文化規劃設計工作中,包括開村儀式、代表團歡迎儀式、主題晚會,但籌備時間只有三個月。
基於對四川美育教學工作的了解,施偉得到教育主管部門的大力支援,充分利用在蓉各中小學與高校的資源,迅速選拔優質節目進行排練。在這其中,施偉面臨各式各樣的問題:節目遴選、演員身份註冊資訊審核、武術道具的報審和運輸、劇場翻臺與服化道、音視覺的融合……近2000人的演員人數,施偉和60人的團隊每天面對的任務千頭萬緒,也硬是把9台晚會的最終呈現做到了“零失誤”。
“9天之內,演9台不一樣的節目,不停翻臺、融合,全部合成工作要在幾個小時內完成,這很難實現,但我們做到了,而且沒有一點瑕疵。”施偉回憶,到了中後期,團隊每天工作至淩晨,藝術中心的燈也再沒熄過。“我們的籌備工作必須配合大運村的整體管理,保障節目演練到人頭,保障晚會萬無一失。”

悉心檢查演出場地 (成都大運會官網 供圖)
籌備工作雖然繁瑣,但過程中大家的團結一心、相互尊重,讓施偉倍感溫暖。每晚排練結束後,工作組和導演組都會自發在劇場門口排成兩行,跟演員們揮手道一聲“再見”。
“演員們平時排練非常辛苦,大家從入村步行到藝術中心,每天來回幾公里,頂著烈日、背著道具,沒有一個人有怨言,都是為了舞臺呈現。作為導演來説,希望他們走的時候都是高興的,可以在那一瞬間對大運村、這臺晚會,留下一個好印象。”講述中,施偉幾度為臺前幕後演職人員的辛苦付出哽咽落淚,“主題晚會是我導演生涯中永遠不會忘記的一個單元。”
演職人員間涌流的溫暖,也在正式演出的晚會上有所迴響。
8月7日,最後一場主題晚會《成就夢想》開演,這是施偉專門為成都大學設計的一台主題晚會,節目全部由成都大學東盟藝術學院音樂舞蹈學院師生演出,過程中沒有主持人,沒有英文釋義,節目以大運會各工種的視角為線索,以青春歌舞、戲劇串講的形式呈現成都的國際交流、文化傳承與藝術創新。
“三年的辦會準備,成大的師生有太多付出,期間有畢業的學生,有新進來的志願者,我們的專家、藝術家一致認為應該讓成大的學子們有一個表達的機會,這種表達也源自他們全方位的配合和奉獻。”施偉直言,“這場晚會,更像是我們對自己的告白。”

為演員們點讚喝彩 (成都大運會官網 供圖)
當晚,年輕的聲音回蕩在藝術中心,臺上台下一同起舞,現場變成一片歡樂的海洋。
“最後一晚其實代表團離開的人數已經超過參演人數,所以當初在規劃的時候這個專場有意演給成大的師生看,演給志願者看,演給大運村一直在不同崗位付出的人看。節目都是師生們的最新創作,這裡面有志願者和代表團結下深厚友誼的故事,有不同崗位的人工作剪影,像主題所設,每個人都可以在大運村,成就自己的夢想,實現自己的價值。”施偉如是説。
感言——
“只要熱愛,就繼續往前走”
“大運會是展示中國文化和藝術的世界舞臺,但我們的文化和藝術不僅是在這種時候才能展現。”施偉説,對於中國文化藝術、四川文化藝術的打造和輸出,需要長期的、廣泛的沉澱與創造,更需要平日里長久的堅守。
從部隊的文藝部門轉業至四川省歌舞劇院工作的施偉,至今已在藝術創造與藝術推廣的崗位上潛心耕耘數十年之久。作為四川省歌舞劇院音樂劇團首任團長,施偉曾帶領團隊在五年之內創作了多部深受觀眾喜愛、具有廣泛影響力的作品,攬獲多項殊榮,其中,他參與製作並擔任主要角色登臺表演的音樂劇《我是川軍》更是榮獲四川省首部國家藝術基金項目。這些都為他此次執導大運村系列主題晚會打下了厚重基礎。

籌備期間不慎負傷,施偉借助拐杖、輪椅仍堅守舞臺左右 (成都大運會官網 供圖)
賽事期間大運村系列主題活動的成功開展,離不開施偉“內容是舞臺核心”的理念。在四川省歌舞劇院任職期間,他一直遵循“舞臺內容依靠作家、創作者腳本,導演往舞臺方向做改編”的創作規律,這也影響著他的另一個藝術推廣習慣:平常關注到優秀的影視和文學作品,只要契機合適他就會去爭取版權,再轉化成音樂劇。施偉介紹:“我們一直比較關注各種形式的好作品,也和很多劇作家進行了溝通。四川省第一部音樂劇《我是川軍》可以呈現上舞臺並取得成功,就得益於我們與作者的深度交流及聯袂打造。”
通過大運村的系列晚會,施偉還在不斷思考——如何將藝術與市場更緊密地結合?“在國有院團內,我們思考的最多的就是要市場還是要作品的問題。”而依據題材和社會當下熱點,還原最貼切的表達,正是他找尋出的一條藝術與市場相結合的道路。

施偉參與製作音樂劇《我是川軍》並擔任主要角色 (四川省歌舞劇院 供圖)

音樂劇《我是川軍》劇照 (四川省歌舞劇院 供圖)
大運會之後,施偉開始了下一輪的忙碌。由四川省歌劇舞劇院聯合製作並擔任演出的團體舞劇《三星堆紀》和音樂劇《三星堆》正在緊鑼密鼓地排練,將在下月開演。作為四川省歌舞劇院運營總監,施偉思考著如何以最恰當方式對兩部劇進行行銷推廣,他希望在接下來的工作中以此劇為契機,將四川文化展現在全國觀眾的面前,讓大家通過藝術的方式了解三星堆、了解四川。“在藝術工作中,我常問自己熱愛與否。因為舞臺沒有對錯,怎麼做都是對的,只要熱愛,就繼續往前走。”施偉堅信著。(曾青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