綿陽市鹽亭縣六大舉措推進課後服務特色發展

來源:中國網 時間:2021-12-29 16:52:14 編輯:徐揚 點擊:
為進一步提升教育供給能力,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推動“雙減”工作落實落地,綿陽市鹽亭縣在紮實開展義務教育階段課後服務工作中,多措並舉,多點開花,讓課後服務工作精彩紛呈,特色鮮明。
各校課後服務工作特色彰顯:鵝溪小學的“梓江石美文化”,嫘祖實驗中學的“剪紙文化”,雲溪實驗中學的“農耕文化”,黃甸初中的“軋染文化”,九龍小學的“紙漿畫”“民族舞”,岐伯小學的“鼓號樂隊”,黃甸小學的“京劇臉譜”文化等亮點突出。
由“一家做大”到“大家同做”,讓課後服務“動”起來
鹽亭縣將6所公立幼兒園、青少年活動中心、業餘體校的全部教師按特長、基層需求動態分配到校,用他們的業務優勢補齊師資均衡的“短板”,破解特色發展的“瓶頸”。雲溪幼兒園送教到堠溪等小學,用師資優勢開展舞蹈等課後服務特色項目,將幼教師資的能歌善舞轉化為課後服務的纍纍碩果。嫘祖幼兒園“走進小學,赴一場成長之約”和多所小學聯誼,把載歌載舞的歡樂帶進藝術教育的教室,讓快樂成為一種課堂習慣。青少年活動中心舉辦青少年機器人“以訓代賽”,來自全縣課後服務篩選的19支參賽隊伍的157名選手參加機器人拼裝項目、手柄編程項目的訓練比賽,為課後服務獻上完美答卷。教研室的教研員作為業務引領,開展校本研修、“結對子”、“一對一”幫扶活動等開展形式多樣的教學研究,著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課後服務把好脈、掌好舵。
弘揚傳統“鄉土文化”,讓課後服務“新”起來
黃甸初中錦上添花扎染藝術工作坊,融美術與傳統文化、現實生活于一體,充分體現“藝術來源於生活”,讓古老的民間傳統手工染色工藝走進現代校園。該校的科技製作,在“玩”中學,在“學”中玩,開展了航空航模飛行,賽車競速,紙船,紙橋承重等多種活動,參與省市縣競賽,多次獲獎。
文同小學美育組打造了《胸有成竹》之竹韻文化,就地取材,將竹藝同孩子們的生活、學習緊密連接,為孩子們插上了想像的翅膀;借助課後服務平臺,開設了《漫遊詩詞》和《詩詞賞析》課程,以文育人。
推送“陽光”家校聯繫,讓課後服務“活”起來
鵝溪初中在操場邊建立四大板塊課後服務宣傳欄,對學校課後服務的全過程採用圖文並茂的形式進行公示,讓家長找到自己孩子在課後服務活動中的影像。金安小學、來龍小學將課後服務過程、成效錄製成視頻宣傳片,在班級微信群發佈。玉龍小學、黃甸小學將課後服務過程做成美篇在班級微信群推送。各校定期開展課後服務“家長開放日”活動,讓家長到校實實在在地觀看或參與孩子的活動,全面了解學校課後服務的成效,得到了家長的高度認可。
搭建“地方申遺”舞臺,讓課後服務“潮”起來
黃甸小學“京鳳凰”京劇臉譜藝術社團,以“給孩子快樂的童年”為建設目標,通過表演唱、打擊樂器“鑼鼓經”等展現京劇的精髓和美德,通過不同形式的唱臉譜、跳臉譜、説臉譜,通過豆貼臉譜、剪紙臉譜、粘貼臉譜,對京劇臉譜有了一定的認識,並通過舞蹈、健美操、經典誦讀等多種形式活動的開展陪伴孩子們度過一個快樂的童年。
嫘祖小學深度挖掘嫘祖文化,“嫘祖蠶桑文化”主題的手工社團活動亮點突出,特色明顯;舞蹈社團、籃球活動社團品質高,學生參與積極。
茶亭小學立足本地“岐伯文化”,讓學校老師師從本地非遺傳承人學習“水龍、蠶龍、桃龍”三龍製作技巧和“水龍”文化,培養學校自己的非遺傳承人,本校“岐伯文化”初具規模。
從實踐中出新招“解舊題”,讓課後服務“美”起來
九龍小學開設的“紙漿畫”活動組,以紙漿為主要材料創作的工藝美術作品,具有一定的浮雕效果。孩子們完成了一幅幅卡通圖案、田園風景、十二生肖、京劇臉譜,豐富多彩的紙漿畫活動不僅使孩子們的動手能力和審美能力得到提升,同時也增強了廢物利用和團結合作意識,獲得無限快樂。
鵝溪小學讓學生到鵝溪中採卵石、選石、思石,重造石,從“採集美、發現美、思索美、創造美”中打造“鵝溪石美文化”;玉龍小學的“蛋殼之韻”文化,就地取材,將蛋殼同孩子們的生活、學習緊密連接,為孩子們插上了想像的翅膀;剪刀舞處紙生花,特色教育展芳華,嫘祖實驗中學的剪紙特色,通過文化與活
動育人;九龍小學竹竿舞,融民族傳統文化教育和體育健身於一體,器材簡單,節奏感強,形式多樣,易於掌握,孩子們在竹竿分合的瞬間,敏捷地進退跳躍,瀟灑自然,順利穿越,共同演繹出美麗的舞蹈,人、竿、聲、舞四者的有機融合,勾畫了一幅幅生動多彩、充滿生命活力的美麗畫卷。
開設“高校聯繫”課堂,讓課後服務“亮”起來
鵝溪初中、 鵝溪小學以“全人教育”理念為指引,以“德”為核心,與川文藝結為教育聯盟,旨在實現“三個一加特色”教育。(“三個一”即:會唱歌;會跳舞;會演奏一門器樂。“特色”即:以卵石為材,讓學生動手動腦,在進行勞動教育的同時,引領學生發現美、創造美、欣賞美。)
風正勁足,自當破浪前行;任重道遠,更需快馬揚鞭。鹽亭教體人只爭朝夕、夙夜在公,埋頭苦幹、拼搏奮進,堅持以創新促發展,激活“百舸爭流”的課後服務動能密碼。(趙強 陶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