綿陽市安州區界牌初中落實“雙減” 提升課堂有效性增強學生獲得感

來源:中國網 時間:2021-12-23 11:12:16 編輯:徐揚 點擊:
“雙減”就是指要有效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過重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但減量不減質,“雙減”的核心就是要在保證學生學業品質的前提下,減輕學生過重的課業負擔。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提高作業設計品質,實現作業減量提質。
更新教師的教學觀念,是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關鍵
教師具備較高的教學設計能力是高品質課堂教學設計的保證。近幾年,綿陽市安州區界牌初中一直開展“有效課堂”研討活動和課題研究,探索出了“基於課程標準的教學思想”的基本路徑與策略,一是以知識為線索創設學生的學習活動或學習情境,設計習得知識的過程與方法,通過任務驅動學生主動學習並獲得知識,同時體驗、經歷獲得知識的學科思想及方法;二是遷移應用,也就是教師創設一個情境讓學生調用已掌握的知識和利用學習過程已有的思想與方法(即學科能力)解決新問題或完成新任務,做到學以致用,讓學生的核心素養得到發展。
在“基於課程標準的教學思想”的基本路徑與策略的前提下進行教學設計對教師就有要求,一是充分研讀課程標準,弄清課程標準中要求學生掌握的核心知識、形成的學科能力以及具備的核心素養的具體要求。二是研讀教材,既要梳理出要求掌握的必備知識、技能和掌握的程度,還要梳理知識結構體系,更要設計生成知識的過程與方法;三是分析學情,對學生生成知識需要的能力、素養等做精準的判斷,制定導向核心素養培養的教學目標,設計學習任務和學習活動,,以確保教學目標的達成,這也是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關鍵所在。
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是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主線
教師要全身心投入課堂教學,喚醒學生內心深處的求知欲,迸發學習激情,全身心投入學習,在老師的點撥下成為學習的主人,生成知識,體驗過程與方法,掌握學科思想方法,體驗學習的快樂。教師在教學中就必須給學生創設成功的機會,使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讓學生在努力中看到希望,從成功中體驗學習快樂,從而增強他們學習的信心和動力,使學生的學習興趣持續穩定。教學中那些學習能力強的學生在學習中經常取得成功,經常受到老師的表揚,因而表現出學習興趣十分濃厚,越學興趣越濃,而那些學習能力差一點的學生也在加倍努力學習,但經常失敗,再加上老師的批評,因而學習情緒低落,越學越厭學。對於這些學生只要教師轉變觀念,尊重他們,關心他們,捕捉他們的閃光點,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他們的學習也會進步。
講、學、練相結合,是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保證
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精講、善導、精練等都做的很不錯,但更重要的還是要善於對學生進行學法指導,讓學生在講、學、練中學會終身學習,懂得及時練習鞏固的重要性,才能保證課堂教學取得實效得到很好的延續。課堂是師生完成教學目標的主陣地,講、學、練有機結合仍是主要課堂教學模式,課堂上,有教師的正確引導,有學生的主動參與,在知識與能力的生成過程中,也必須有合理、充分、提質的練習鞏固環節,才能有效地促進知識與能力的生成與鞏固。教師應該在課堂中既重視怎樣傳授知識、學生如何學,還要在精彩的師生教學活動的後面,落實內容和要求有層次、練習形式多樣化的課堂練習,進而從練習鞏固中及時地把握反饋資訊,這樣定能更好地提高課堂的有效性。
變“學會”為“會學”是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突破口
有效的教學必須建立在學生認知發展水準和已有知識經驗基礎之上,充分地了解、研究學生,確定學習起點,教學中教師發揮主導作用指導學生“會”學習,真心誠意地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激發他們主動、積極、創造性地學習,進而在教學中恰到好處地去啟發、點撥、設疑、解惑,少一點講解、分析、提問,多一些引導、點撥、激勵,盡可能給學生多一點思考的時間,多一點活動餘地,多一點表現自己的機會,多一點體驗成功的愉快。利用小組合作學習促使學生主動學習,在合作學習中生成知識,掌握學習方法,領會學科思想,發展核心素養,最後達到“會學”“好學”的美好境界。
構建和諧的師生關係,是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保障
和諧的師生關係有助於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教師對學生抱有期望,並且通過態度、表情與行為等方式將期望傳給學生,學生就會受到鼓舞,從而更加信賴教師,給教師以積極的反饋。因此課堂上教師要善於控制自己的情緒,要尊重每一個學生,讓每一個學生都有平等的受教育的機會,時刻不忘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體,課堂教學中應積極提倡:答錯了的可以重答;答得不完整的可以補充,沒有想好的可以再想;不清楚的可以問;不同意的可以爭論,教師錯了的可以批評;甚至必要時可以學生不舉手自由發表意見。
提高作業設計水準,是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延續
提高作業設計水準就是實現作業提質減量。一是教師設計作業要以提升學生學科核心素養為目的。可以將作業分為基礎類作業、綜合類作業和反思類作業三種類型。其中,基礎類作業側重於鞏固基礎知識,綜合類作業側重於應用學科思想與方法,反思類作業側重於拓展學科思維、開闊學科視野。教師要根據課型、內容、目標和學情等選擇一類或幾類作業進行設計,體現梯度和層次性,以滿足不同學力學生的學習需求。二是教師要掌握作業設計的方法,提高作業品質。設計基礎類作業時,要根據教學內容以及要求學生掌握的必備知識為主,設計問題情境能調用單個知識點即可解決的任務。綜合類作業設計要以學生習得知識的過程與方法為切入點,在情境中設計運用多個知識點解決問題的應用性任務。反思類作業設計要以拓展學生學科思維為目的,能促進學生深度思考、剖析原因,系統總結學科思想、方法的應用條件、適用範圍等的任務。三是列出負面清單,減少作業量。教師要杜絕設計機械、抄寫、重復、懲罰等無效作業,也不能設計與課堂教學內容、目標不一致的、無挑戰性、無思維訓練等作業。(張有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