綿陽市鹽亭縣打造“傳統文化”課後服務課程

來源:中國網 時間:2021-12-10 16:51:04 編輯:徐揚 點擊:
自“雙減”政策出臺以來,綿陽市鹽亭縣挖掘嫘祖文化、岐伯文化、文同文化、紅色文化、字庫文化等五大傳統文化的時代價值,多舉措打造“傳統文化”課後服務課程。
專家引領,提煉精神標識。該縣組織縣“嫘祖研究學會”“文同詩書畫社”“岐伯中醫學會”的學者、教研員、非遺文化傳承人、四川文化藝術學院大學教師等共80余人次,認真研讀、挖掘、提煉五大傳統文化的精神標識、文化精髓。人文始祖嫘祖身上凝聚著“美、愛、和、善”的傳統美德和創新創造精神,中醫始祖岐伯“以醫濟世、以藥救民”的精神,文同“胸有成竹”“兩袖清風”的治學為政精神,革命先輩“為國為民、敢於犧牲”的奉獻精神,興文重教、敬天惜字的字庫精神,她們一起構成了鹽亭獨特的文化標識。
區域整合,共用課程師資。2021年9月以來,該縣將6所公立幼兒園、青少年活動中心、業餘體校的全部教師110余人按特長、基層需求動態分配到校,用他們的業務優勢補齊師資均衡的“短板”,破解特色發展的“瓶頸,按專業特長組建課程團隊,開發豐富多彩的課程,通過“結對子”、“一對一”幫扶活動形式送教到校,達到共用優質傳統文化課程的目的。同時,縣教研室做好業務引領,督導各校開展校本研修,把傳統文化的內涵與課程形式有機的結合起來,研發符合學生心理的各種富有情趣的課程形態。
因地制宜,創新表現形式。依託五大傳統文化,成立“嫘藝剪紙、嫘鄉絲韻、青雅軒藝術、竹韻清香、岐伯鼓樂”等20多個傳統文化傳承社團。開設扎染、青花、紙雕、剪紙、梓江石美、京劇臉譜工作坊等30門傳統文化傳承特色課程,其中嫘祖文化傳承課程12門,岐伯文化傳承課程4門,文同文化傳承課程6門,紅色文化傳承課程3門,字庫文化傳承課程5門。開展岐伯行鄉、岐伯龍韻、詩詞大會等傳統文化觀摩學習、展示活動百餘場次,讓近萬名孩子加深了對家鄉傳統文化的認識,增強了孩子的民族自尊心與自豪感。
家校互通,擴大文化輻射。各校注重蒐集傳統文化傳承課程實施的過程性資料,通過宣傳欄、展板、家校聯繫群、媒體、家長開放日多渠道、多形式讓近萬名家長及時了解傳統文化課後服務課程的開展情況,贏得了家長的認可和社會的讚譽。(趙強 陶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