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工匠之師”培養工匠 成都紡織高等專科學校打造人才培養閉環

來源:中國網 時間:2021-11-02 11:15:45 編輯:徐揚 點擊:
在四川乃至全國,如果一個人從事服裝設計相關行業,那麼他對“陽川”這個名字一定不會感到陌生。
陽川,女,中共黨員,成都紡織高等專科學校(以下簡稱“成都紡專”)教授/技師。作為一名從企業到學校雙師型教師,成都紡專服裝設計與工藝專業學科帶頭人,陽川從教26年來不僅保持著極高的專業水準,還積極開展面向在校學生以及非遺傳承人、行業企業、下崗職工、貧困農牧民等技術技能培養工作,先後獲得國家級、省級、中紡聯教學成果獎8項,其中一項為國家級教學成果一等獎。2021年,陽川還獲得了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國家人才培育突出貢獻獎。
2019年12月18日,教育部、財政部正式公佈中國特色高水準高職學校和高水準專業建設計劃首批名單。成都紡專成功申報教育部雙高服裝設計與工藝專業群,陽川作為主要申報人,正發揮著學科帶頭人對“雙高建設”的引領作用。
競賽育人 以賽事推進技能人才培養
“我從2000年就開始執裁四川服裝行業舉辦的職業技能競賽,那時我就在思考如何把這種機制引入校園,進行人才的選拔和培養。”陽川從事職業技能競賽工作20餘年,多次擔任人社部世界技能大賽中國選拔賽、國家殘聯全國殘疾人職業技能競賽服裝項目、教育部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服裝設計與工藝項目、穗港澳蓉青年技能競賽服裝項目裁判,2020年擔任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屆職業技能競賽時裝技術(國賽)項目裁判長助理,是四川省唯一的人社部直聘專家。多年的競賽生涯,陽川不僅為行業遴選了大量優秀人才,還將諸多先進的理念帶入校園。陽川認為,高職學校的課程設計旨在培養技能型人才,若想發掘校園中的創新型、工匠型人才,參與、舉辦專業賽事成為必然。
在以賽事推進技能人才培養過程中,成都紡專對內對外兩手抓,近年來取得了明顯成效。對內,陽川牽頭在服裝學院成立教練團,研究各大賽事賽制,主動與友校開展對抗賽……2014年,成都紡專首次打入世界技能大賽。該校學生徐會文在2018年第45屆世界技能大賽時裝技術項目全國選拔賽中奪得第9名,入圍國家集訓隊;時玉鳳獲得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屆職業技能大賽時裝技術(世賽)項目第4名、全國技術能手稱號。
對外,成都紡專建成了國內最大規模的專業賽場,服裝設計一體化實訓臺達200台。學校連續多年開展世賽中國技能大賽時裝技術項目、全國殘疾人職業技能競賽、穗港澳蓉職業技能競賽、教育部全國職業院校技能競賽等賽事的省級集訓工作。通過對專業賽事的參與、舉辦,成都紡專的教師們還具備了高水準的執裁水準。
2005年-2020年擔任成都紡織高等專科學校服裝學院院長期間,陽川作為服裝專業帶頭人,將學校服裝設計與工藝專業排名提高至全國第三名。2009年教育部對成都紡專教學水準評估工作中服裝專業順利通過;2010-2013年國家骨幹院校央財支援服裝設計重點專業建設成果顯著;2014-2017年四川省重點專業建設以優秀結論通過,並被教育部認定為《高等職業教育創新發展性的計劃2015-2018》優質校建設重點專業。
陽川堅持競賽育人,以賽事推進技能人才培養的裨益日益凸顯。
工匠之師 以工匠培養工匠
“整個成都紡專服裝學院有2000多名學生,這讓我們師資隊伍的打造更強調專業深度。”作為賽事專家,陽川連續多年開展世賽中國技能大賽時裝技術項目、全國殘疾人職業技能競賽、穗港澳蓉職業技能競賽、教育部全國職業院校技能競賽等賽事的省級集訓工作,成效非常顯著。獲得了四川省人社廳世賽四川選拔賽優秀指導教師稱號;作為學科帶頭人,陽川利用學校舉辦專業賽事和自己執裁的機會,四處網羅行業頂尖人才,打造出一支“工匠之師”,為學校打造人才培養閉環。
這支實力雄厚的隊伍中有全國知名專家學者、全國技能競賽專家、服裝技能大師、全國技術能手、四川工匠、成都工匠以及高水準職業院校教師等,多達20余人。
“我們在校內成立大師工作室,讓優秀教師拜師工匠學習專業技能,以工匠培養工匠。”謝宗體是中國服裝協會首屆“金剪刀”服裝工藝大賽金獎得主,從事服裝製作多年。在陽川等人的努力下,2018年6月22日,成都紡專成立謝宗體服裝大師工作室,謝宗體受聘成為成都紡專特聘客座教授,收下劉治君、吳傑兩位教師為徒,並承諾每年有2個月時間走入課堂。
陳勇是四川某服裝企業的技術總監,因在成都百萬職工技能大賽的突出表現被陽川一眼相中,成為了成都紡專的兼職教師。隨後通過“工匠之師”團隊的培養,陳勇的技能水準突飛猛進,在2020年獲得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屆職業技能時裝技術競賽(國賽)銅牌及全國技術能手稱號。
“以‘工匠之師’培養工匠,工匠又培養工匠,並走入課堂。”成都紡專服裝學院相關負責人表示,以這樣一種閉環式的人才發現、培養模式,學校在打造雙高服裝設計與工藝專業群上愈發遊刃有餘。
在成都紡專,以陽川、朱利容、楊東結為代表的學科帶頭人們正發揮著對“雙高建設”的引領作用。推進“雙高建設”,不僅調動了高職學校改革建設的動力,提升了高職學校的辦學水準,更提高了高職教育的社會影響力。(荊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