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錦守護者胡光俊:一生夙願,錦上添花

來源:中國網 時間:2021-09-22 15:44:58 編輯:徐揚 點擊:
初心在方寸,咫尺在匠心。在很多人眼裏,他是一位犟人,也是一位匠人。他就是追求無極限的“繡花工”——胡光俊,絲綢工程師、成都古蜀蜀錦研究所所長、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蜀錦織造技藝省級傳承人,省級工藝美術大師。
1971年伊始,胡光俊進入成都蜀錦廠工作,至今已為蜀錦奉獻50個年頭。近年來,在漢服文化逐漸走向復興的大背景下,胡光俊所堅守的蜀錦事業迎來了新的機遇。
胡光俊2000年昆明世界博覽會參展照片
錦官城奇彩 蜀錦耀成都 
資料顯示,成都擁有非物質文化遺産超過300項,其中,蜀錦、蜀繡、漆器、銀花絲、瓷胎竹編被譽為成都“非遺五朵金花”,是成都眾多“非遺”傳統技藝的典型代表,它們穿越時空隧道,是成都悠久歷史文化的載體,也是那個歷史年代的時尚生活和城市名片。
蜀錦因産于蜀地(成都地區)而得名,色彩明艷、織紋精細、花型飽滿、質地堅韌,距今已有近3000年的歷史。蜀錦有“天下母錦”和“萬錦之源”的歷史地位,世人譽之“東方瑰寶”,被譽為中國織錦的第一座里程碑。
四川是中國絲綢文化的發祥地之一,蜀錦興于春秋戰國,盛于漢、唐、宋及清代中葉,成都地區有木製織機上萬台,從業人員超過10萬人。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在政府支援下,成都蜀錦廠黨支部書記劉玉洲在1959年到1961年三年中,帶領職工進行技術革新,蜀錦織造開始使用電動馬達帶動的織機。
90年代初,成都蜀錦廠進入鼎盛時期。織機達505台,員工近3000人,恢復蜀錦圖案84種,新舊品種13個,各種花色近110種。
一生夙願,錦上添花
心在一藝,其藝必工;心在一職,其職必舉。匠心,讓越來越多的勞動者在平凡的崗位上熠熠生輝。他們,值得被歌頌。
2003年,成都蜀錦廠被成都蜀錦文化發展有限公司兼併,技術骨幹們各奔東西,蜀錦幾乎一夜之間絕跡。到2008年,成都古蜀蜀錦研究所成立,時年59歲、即將退休的胡光俊重出江湖,擔任所長,他帶領廠裏的老同事重操舊業,恢復了蜀錦錦畫和蜀錦布料的生産,先後成立的同類機構還有成都市蜀錦工藝品廠等。
近年來,成都文旅新風向,大氣國潮成時尚。成都的漢服商家數量、漢服銷量、漢服産業總産值、漢服同袍數量均是全國第一。
成都致力於打造“中國漢服第一城”這張文化名片,離不開本土品牌和本土文化為其植入靈魂,蜀錦蜀繡自然是最佳選擇。
由於設備老舊,從業人員稀缺,胡光俊所在的成都古蜀蜀錦研究所中,每位工人每天最多能生産蜀錦布料1.5米。
産能低,人工成本高等客觀原因,都影響著蜀錦的定價。蜀錦織造有四大工種,近70道工序,可早在90年代,工人們便利用機器,讓工序變成程式。
“我們現在最便宜的蜀錦要1580元/米,最貴的要3980/米。傳統技藝如果有了新設備新技術,我相信人人都玩得起蜀錦。”在胡光俊看來,蜀錦自誕生便在織造工藝上有著極強的適應能力,這讓它在可以保證品質的前提下,能夠利用現代化機器進行生産,並大幅度縮減成本。
“毫無疑問,以漢服為代表的國潮崛起,讓我們這一代傳承人看到新的希望。”胡光俊説,他的一生夙願,就是希望蜀錦為這座城市錦上添花。若是能將價格控制在合理區間,蜀錦還將推動漢服創新融合發展。
守正出奇 創新發展
72歲的胡光俊不敢享受片刻成都的悠閒,為了讓蜀錦能夠自我供血,他去校園講課,去參加各類文化活動,去尋找投資人,主動擁抱網際網路,主動融入新經濟,尋求黑夜裏的一絲曙光。
胡光俊開始嘗試蜀錦布料的産品深度開發,除了服裝外,如今成都古蜀蜀錦研究所的産品大到桌布、抱枕、床上用品,小到書籤、杯墊、滑鼠墊、領帶、手機殼,涵蓋各類使用場景。
2021年5月,天涯明月刀IP攜手胡光俊團隊、四川省蜀繡非遺工藝美術大師魯莉聯合打造蜀繡主題華服“天衣·錦城”。
2021年8月17日,古力娜扎身著胡光俊團隊開發的蜀錦布料漢服亮相“抖音新潮好物夜”晚會,驚艷全場。
“蜀錦蜀繡促進漢服創新發展,成都重磅打造天府文化原創IP。我相信,成都會誕生一批具有較強核心競爭力的大型漢服文化企業,蜀錦蜀繡也將煥發生機。”2021年8月26日,成都漢服産學研創新發展聯盟發起籌備大會暨2021第二屆中國成都國際漢服文化活動新聞發佈會在成都金河賓館舉行,胡光俊應邀出席並致辭。
值得一提的是,活動前一夜,胡光俊冒雨帶著他心愛的作品,早早地來到會場佈置展品。他説,他希望讓更多的年輕人了解蜀錦、愛上蜀錦。他表示,融入了非遺元素的國貨新潮迎來了一個高光時刻。他和很多非遺傳承人一樣,興奮、激動。
2021年9月18日,胡光俊團隊與高正雅裝品牌合作,聯合推出的胡光俊x高正雅裝系列亮相北京時裝周《煙火·京成》主題發佈會,用蜀錦演繹現代時裝。
“人民的非遺,人民共用”。非遺更需要的不是裝裱在博物館中束之高閣,而是一種活態傳承,是融入尋常百姓的日常生活中,與資本和現代科技的力量大膽擁抱。
任何一個品牌要想成為潮品,都要回答這樣的問題:何為精緻?何為內涵?何為潮流?何為時尚?凝聚在非遺中的中國設計們更需要的是一種定義權和話語權。
畢竟,在非遺圈流行著這樣一句話:沒有不酷的非遺産品,只有不酷的非遺傳人。
因為心懷夢想,所以追求卓越;因為精益求精,所以匠心難得。未來,胡光俊將繼續踐行自己對“繡花工”的嚴苛要求,在自己選擇的事業裏風雨兼程。(荊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