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6月7日,四川省教育廳發佈《關於做好2021年本科層次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改革試點工作的通知》,而川職院2021年本科層次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改革試點工作在2020年的基礎上進一步拓展了試點專業、招生計劃和合作院校。其中應用電子技術教育專業繼續與西華師範大學合作,招收中職畢業生,招生計劃50人,培養模式為“2+2”;新增“汽車服務工程”專業與成都師範學院合作,招收中職和普高畢業生,招生計劃共80人,培養模式為“4+0”。
據悉,學院將進一步突出職業教育類型特點,探索本科層次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新路徑,形成多方參與的協同育人新機制,為完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創新高層次技術技能人才培養模式作出有益探索。
熟悉四川教育界的人士評論説,該院本科層次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改革試點的拓展和深化,既是四川省穩步推進本科層次職業教育人才培養試點工作的新舉措,也是對該院本科層次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改革試點工作的肯定和支援。
據川職院官網報道,四川省委教育工委相關領導曾經在宣佈張生就任四川職業技術學院黨委書記的全院幹部大會上説,黨中央召開的全國職業教育大會體現了黨和國家對職業教育發展的高度重視,説明職業教育發展迎來了又一個“春天”。
搶抓職業教育大發展、大改革的機遇,牢記立德樹人根本宗旨,優化人才培養方案,培養更多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國工匠。這,也被張生及其團隊視為四川省委教育工委給他們定下的必須解答的命題。
事實上,川職院同國內眾多高等職業技術學院一樣,在産教融合發展上一直在做著有益的探索並取得了不小的成效。
比如與國際國內知名企業聯合辦學。
美國羅克韋爾公司與四川職業技術學院已經建立了四川職業技術學院羅克韋爾智慧製造協同創新中心,這是川職院較早實現産教融合的案例。
據悉,川職院所在地的遂寧本地知名企業天齊鋰業2018年即在四川職業技術學院開設了“天齊鋰業班”,學生總體表現優秀,如機械設計與製造專業的吳慶濤、電氣自動化專業的龔興等同學,現在已經成長為企業的骨幹力量。
還有被譽為“現代學徒制”的校企合作模式。
據川職院建築工程學院負責人介紹,該院積極探索實施基於“現代學徒制”的“校企合作、工學結合”教學改革,取得了顯著成效,受到社會和用人單位的充分肯定。
據悉,該院在推進工學結合教學改革時,首先針對專業特點進行充分的調研分析,然後明確實施路徑,最後狠抓具體落實。一是明確實施目標。即通過學校、企業深度開展産教融合、校企合作,完善校企合作機制,促進行業、企業參與職業教育人才培養全過程,實現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對接,教學過程與生産過程對接,畢業證書與職業資格證書對接。強化崗位技能訓練和職業能力培養,全面提高人才培養的品質,全面提升學生就業適應能力和就業競爭能力。二是創新人才培養模式。以學校教師、企業師傅“雙導師”聯合培養的方式,實施基於現代學徒制的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三是改革完善人才培養方案。以強化學生崗位技能、提升學生綜合職業素質為目標,按照“優勢互補、資源共用、互惠雙贏、共同發展”的原則校企合作,採取“2+0.5+0.5”工學結合模式組建基於現代學徒制的工學結合“訂單班”實施人才培養。四是校企共同參與探索改革課程體系。依據教育部《高等職業學校專業教學標準(試行)》,突出專業核心能力的培養,在原課程體系的基礎上增加數門校企共育課程,這部分課程在學校和企業共同指導下開展工學結合教學。即“2+0.5+0.5”模式中的第一個“0.5”(第五學期),學生在企業通過“半工半讀、跟崗位實踐、雙元育人”的形式完成校企共育課程的學習任務。五是加強學生在工學結合企業實踐學習期間的管理。首先是加強對學生在企業的學習指導管理,確保企業實踐學習效果;其次是加強學生在企業的日常管理特別是安全教育管理。六是改革完善課程學習的考核和成績評定辦法。學生在企業學習的考核和評定則採用“雙導師”、“考核”制度來實施,由企業師傅(或企業教師)和學校專業指導教師共同考核和評定。
實踐證明,該院的“校企合作、工學結合”教學改革的實施,大大增加了學生參與企業實踐的機會,提高了學生的專業操作技能,增強了學生的崗位職業能力。學生無論是在企業實踐學習期間還是畢業後,均受到用人企業比如四川新創園科技有限公司和四川安德順科技有限公司的的高度讚揚和充分的肯定。
但是,僅有上述常規探索是遠遠不夠的。
在2021年3月之後,川職院更多的與大企業、與高精尖企業的深度合作在緊鑼密鼓謀劃與推進中。
張生及其團隊明白,他們要向四川省委教育工委交出一份出色的答卷,沒有超常規的創新發展模式,幾乎是不可能的。
川職院面臨的問題,其實也是中國絕大多數高等職業院校普遍存在的難題。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院長姚洋表達了他深深的憂慮,他認為,“德國的技術大學一定要一到兩個大公司合作,大公司與這些大學有緊密的合作,不僅提供資金支援,公司的很多實驗室也設在大學裏。技術大學屬於工科教育,辦技術大學比辦普通大學的成本高多了。辦技術大學必須有設備,需要大量資金的支援,三本學校沒有這個條件。這些院校向技術大學轉型時必須有與大企業聯合辦學的思路,改變職業教育與企業需求脫節的狀態”。
姚洋的憂慮是現實的,事實上,川職院正在悄然進行著的一場探索中國職業技術教育産學研融的前所未有的重要改革,正好能夠解開他的如上憂慮。
以前,國內職業院校的産教融模式是探索校企共建“廠中校”、校外實習基地。但是在川職院的船山新校區,將採取的是新的合作模式即把工廠建到校區裏,讓企業把研發、生産、物流、到終端銷售整個生態鏈都在學院裏完成,這樣的意義,是不僅使實踐教學更加貼近企業崗位需求,強化學生動手能力培養和職業素質的養成,提高學生適應企業工作的能力,實現學生實習與就業、學校與企業零距離對接,更是真正實現校企政人才培養“一體化”,優勢互補,效益最大化的多方合作共贏。
今年7月8日,學院黨委書記張生,副院長何展榮率隊赴遂寧市安居經濟開發區調研,並與安居區委、區政府及園區企業負責人圍繞搶抓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機遇,持續深化校政企三方合作進行深度探討。校政企三方達成初步合作共識,將緊密對接區域經濟産業發展,共育産業人才。
對此,張生介紹説,作為遂寧的高校,川職院主動服務地方産業發展,學院以“安居發展必定有我”的胸懷,轉觀念、轉思路、轉方向,積極對接安居産業,辦好“江淮汽車學院”,辦好特色定制專業,為安居企業提供更好服務;大力探索政校企三方共贏合作模式,將達成的共識落小落地落細,共同培養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型應用型人才;注重統籌兼顧,行穩致遠,緊密結合安居鄉村振興、産業發展需要,加強地方發展所需人才培養,為安居經濟社會高品質發展源源不斷輸送人才。
當地企業對技術人才的需求旺盛,特別是對掌握新材料、新工藝、新技術的人才需求日益增大。比如深圳盛新鋰能集團在遂寧投資的新基地,就對技術性人才的需求十分緊迫,特別是掌握技術的工藝工程師、設備工程師等,他們就與學院達成共識,創新人才培養模式。
據四川誠億興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張毅介紹,他們與川職院的電子工程學院正在從科研、教學、教師隊伍建設等多個方面探討雙方達成長期合作的機制的意願。
川職院張生及其團隊與遂寧市地方領導班子的共識是:産教政融合既是職業教育發展的必然選擇,也是促進地方産業轉型升級的必由之路。
所以,他們把川職院船山新校區建設作為深度融合的抓手,校政企深度聯手,一併搶抓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機遇,認真梳理需求清單,制定人才培養計劃,攜手打造川渝毗鄰地區教育名城和職教高地。
從全球範圍看,德國的職業技術教育是最成功的,但是卻是很難複製的。結合中國的國情,川職院的實踐與創新正在探索出一個具有參考價值的中國特色職業教育“雙元制”,張生認為,事實必將證明:中國職業教育有著遠比德國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胡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