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三岔TOD:塑造未來創想城市新範本

來源:中國網 時間:2021-07-19 13:41:17 編輯:劉默然 點擊:
7月,三岔TOD項目首開地塊進入主體施工階段。“目前項目正全速推動中。”三岔TOD工程負責人白雲志説。
就在兩個月前,三岔TOD中最大的項目——西南交大城市軌道交通學院也宣告開工。那麼,這個定位於城市級的TOD項目,未來將如何呈現?又有哪些亮點呢?
發展定位:未來創想城市新範本
國際樞紐門戶、學研創新之核、城市活力之芯——位於東部新區戰略空間結構“規劃核心”的三岔TOD,首先就被貼上了三張鮮明的“標簽”。而這正是項目“一心協兩翼,兩翼承三軸”規劃結構中的“一心”的核心內容。“兩翼”為科創先鋒——城市軌道交通學院;實踐引領——成都交通高級技工學校;“三軸”為産業軸——一體化融合發展的産業功能軸、學研軸——串聯産學研功能的創新高校軸、城市綠軸——城市生態共融的悠活慢行軸。
“目前《成都東部新區三岔站TOD綜合開發項目一體化城市設計方案》(以下簡稱《方案》)已經穩定。”成都軌道城市投資集團設計研發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
位於東部新區空港新城絳溪南組團,緊鄰天府奧體公園,區域依託天府國際機場臨空優勢,主導發展總部經濟、高校經濟,以及跨境貿易為核心的臨空服務産業,是東部新區戰略空間結構的“規劃核心”——這是三岔TOD項目的區位優勢。
助力東部新區構建産學研商共榮發展的城市新經濟體系;契合東部新區國際消費、總部經濟兩大主導産業;順應融入東部新區國際教育合作“大生態”;依託天府奧體公園産業功能區提升産業定位——這是三岔TOD項目的産業思路。
“區位優勢+産業思路,為整個項目發展定位畫像——打造未來創想城市新範本。”上述負責人介紹,圍繞“未來創想城市新範本”這一目標,三岔TOD將打造東部新區多産融合效能區,成為東部新區産業新支點;塑造學研複合型都市創新區,成為國際學研新高地;以公園城市+立體高校,成為未來城市新典範。
尤其在産城功能方面,項目提出將打造創新型軌道交通學研産業鏈科創空間、軌道高科技成果轉化平臺、創新創業孵化“矽谷”、軌道技術研發經濟載體、特色多元商業區。
交通構建:強化公共交通出行
作為已開通的18號線的一個站點,三岔TOD具有明顯的交通優勢,聯運雙機場,陸、軌、空高效接駁。
軌道資源除了18號線,未來還將與S2線換乘接駁。路網方面,向南輻射仁壽、眉山,向西輻射天府新區,向北輻射淮州新城、龍泉、金堂,向東輻射簡陽、資陽、重慶。而且60分鐘以內可達成都主要火車站,成都第二繞城高速也緊密連接。
此外,項目《方案》還提出延續兩橫兩縱的主幹路網體系,形成等級分明的道路網體系;依託主幹路+快速路有效疏導通過性交通;同時優化道路功能劃分,吻合片區功能更新。
在三岔TOD,項目特色構建了完整的二層連廊體系,為實現無車化、步行友好的公共出行體系給出了面向未來的整體解決方案。
“具體包括強化零換乘、全覆蓋、補充軌道交通未能覆蓋區域的公共交通出行,進一步提升區域公共交通出行分攤率;結合軌道及公交站點,主幹路及支路設置自行車專用道,作為次要通勤通道;構建與城市高效生活方式緊密連接的慢行系統。”上述負責人介紹,尤其值得期待的是,這裡還將構建安全優先、慢行友好、公交暢達的“TOD融城校園”。
場景賦能:活力城市高校創新聚集區 
城市綠軸、線下公園、校園綠化、運動公園、退臺景觀、下沉庭院、空中觀景平臺、屋頂綠化……通過三岔TOD《方案》,可以看到的是,該項目生態本底十分優渥。
“生態場景,是三岔TOD場景賦能中的首個看點。”上述負責人介紹,《方案》提出將以藍綠成網實現生態永續;依託“三級條形公園”“四級中心公園”的公園體系,塑造開門見綠的“無邊界”公園城市綠色空間。
除生態場景外,面向未來的高等教育校園空間場景也同樣別具特色。
作為主打“研學牌”的項目,三岔TOD項目片區內高等教育資源雲集,有西南交大城市軌道交通學院、成都軌道交通職業學院(籌),依託軌道交通上下游産業學研應用場景,充分融入東部新區“産學研”大生態。如何利用這些教育資源,營造新的教育場景?三岔TOD借鑒了美國紐約新學院大學、香港理工大學等案例,充分貫徹:開放校園、校城聯動、立體生態等理念,在設計中提出:人文關懷——以鮮明的建築律動,強化校園精神的人文痕跡;社交樂趣——以更短的溝通距離,催化教學模式的創新性轉變;思想火花——以多樣的建築空間,激發思想碰撞的行為方式;等一系列面向中國未來校園規劃設計的創新性原則。項目建成後必將成為創新辦學、人本治學、立體融城的未來校園空間新典範。
據了解,已經開工建設的西南交大城市軌道交通學院就提出,將高度契合TOD商業理念沿底層城市主要界面落位商業設施,通過立體分層+無邊界的設計策略,對城市開放學校公共資源。
此外,《方案》還提出將規劃打造科創空間聚集區、商業活力目的地;打造開放共用的城市魅力軸示範段;在空中慢行體系植入景觀科技互動裝置,塑造超人氣場景;豐富公園城市空間,激活城市空間活力;借力學研産業生態圈,催化站核商業吸附力。(成都軌道城市投資集團有限公司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