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教師的鄉村支教路:村小因他而變美,孩子因他而幸福

來源:中國網 時間:2021-04-11 22:03:04 編輯:徐揚 點擊:
“還不到兩年時間,學校變得整潔漂亮了,全校老師更有精氣神,孩子們如今很幸福、很快樂,還有一年多馮校長支教期滿就要離開了,我們真的都捨不得他走!”4月9日下午,前來成都金堂縣清明小學接孩子的家長梁建蘭感慨良多。
在成都東進戰略、教育聯盟發展背景下,2019年9月,成都成華區教育局選派所轄海濱小學三名教師遠赴地處農村的清明小學,馮靜興任校長和兩名校長助理組成管理團隊,開啟了為期三年的聯盟託管辦學之旅。
一顆初心:埋頭紮在鄉村支教路上
今年39歲的馮靜興來自偏遠的大巴山,是一名地道的農家子弟。馮靜興回憶,當時過來支教,為了安頓好妻子和兩個年幼的孩子,他把自己的家“空置”,在孩子讀書的學校附近租房子方便娃娃上學,一頭紮在鄉村支教教育路上,連續兩個月沒有回過一次家。
據介紹,清明小學位於金堂縣白果街辦馬家林社區,是一所偏僻簡陋的村小,就讀孩子大部分是留守兒童。“初到清明小學時,學校共8個班293名學生,生源呈下降趨勢,教學設施陳舊,辦學條件較為滯後。教師平均年齡高達47.5歲,52歲以上竟接近60%!”馮靜興説,當時初來乍到,他一下感覺自己肩上擔子重、壓力大,只有硬著頭皮迎上去。
馮靜興以情感為紐帶,用以心換心、心懷敬意的工作態度深入學生、家長和老師當中,快速融入打開了工作局面。他帶領班子成員克服重重困難,借助多方社會力量,依託成華教育資源,尋求金堂教育扶持,逐步改善了學校的辦學條件,轉變了老師的教學觀念。
捐贈校服、贈送體育器材、改善學生午餐、解決教師愛心早餐、修繕校門公路、落實生活用水……馮靜興四處想方設法,前後累計募集資金和物品超30萬元,得到當地家長和老百姓高度認可。
為創造優美雅致、健康整潔的校園環境,利用週末兩天時間,馮靜興帶領學校全體行政人員、部分教師頂著瓢潑大雨,對生長20餘年的校園植被進行了全面修整,清除校園安全隱患——一舉搗掉5個馬蜂窩……
教學樓後有座灌木叢生的後山,蚊蟲眾多,雜亂不堪,不但嚴重遮擋了教室光線,還讓師生們飽受蚊蟲叮咬,白日開燈、上課點蚊香更是課堂常態,大家苦不堪言。馮靜興帶領全校教師和全校240余名家長朋友劈山開荒,將學校後山清理得乾乾淨淨,把“荒地變寶地”成為勞動實踐基地,打造成種植園、養殖園和文化園,實施“三園七課程”,組織學生因地制宜開展豐富多彩的勞動教育,堅持五育並舉,學校成功評為“成都市勞動教育試點學校”。
一份擔當:千方百計迎難而上辦學校
在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特殊時期,“停課不停教”看似一項任務,實為一份沉甸甸的擔當。由於地處農村,單親家庭、父母常年在外務工或其他原因,清明小學的留守孩子較多;家庭經濟困難,沒有父母在身邊監管,“敞養式”現象十分普遍;學習條件有限,沒有網路,甚至沒有手機和電視。
為了確保“線上學習”每個孩子都參與,不落下一人,馮靜興不辭辛勞深入農村深處,組織全體教師家家入戶家訪,兩天翻越崎嶇山路走村入戶50余戶,協調當地村社、網路運營商和政府相關部門為孩子們創設學習條件,並關心慰問特殊學生群體,解決孩子們的各種實際困難。
在疫情期間,作為清明小學黨支部書記、校長的馮靜興,他帶領全體教師堅守崗位,留守學校,全力做好疫情防控工作,資訊摸排統計、各類數據上報無一次晚報、漏報和誤報,校園各類防控工作得到家長和教育系統的一致讚揚。
據介紹,在馮靜興的帶領下,清明小學著手改革大課間,提振師生精神,有效提升學生的學習實效。如今,55分鐘的“陽光體育大課間”已成為清明小學每天的一門必修課。
提升學生午餐品質,抓住家長的心。剛到清明小學時,馮靜興就創新提出,以食堂管理為載體,要做到健康、營養、色彩均衡搭配,他堅持每週審核功能表和食材搭配種類,並通過學校微信公眾號向家長及時公佈,從菜品選擇、操作工藝到油量使用,做到量足、色亮、味美,打造學生午餐“良心工程”。
值得一提的是,馮靜興帶領團隊,依託發揮海濱小學的教學資源與優勢,將微課、視頻資源融入清明小學課堂,大大拓展了全校師生的視野和眼界;他帶頭積極探索學科整合,推進深度教研,提升課堂品質效率;通過家長聽課、教師互幫互促、家長開放日、行政推門聽課巡課、行政下學科指導等等,全方位拓展教師視野,提高全校教學能力。由此,該校在賽課中脫穎而出,先後獲得縣市級比賽一、二等獎。
清明小學教師陳德建由衷地説,短短一年半多的時間裏,在馮校長的帶領下,學校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全校師生的精神面貌、思維觀念和行為習慣都有了明顯改變,“如今,孩子們幸福快樂地成長,讓家長朋友們看到了新的希望,清小因他而美麗,學生因他而幸福!”(湯莉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