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川化中學:守真立德六十年 化育樹人創一流

來源:中國網 時間:2020-12-18 15:32:20 編輯:陳姝悅 點擊:
一個夢想,60年前在這裡孕育;一種精神,60年來在這裡傳承。
今年是成都市川化中學建校60週年。六十年來,學校始終秉持“博學博愛、求知求真”辦學理念,堅持“守真立德,化育樹人”的辦學思想,追求卓越,爭創一流。學校先後榮獲“四川省重點高中”“四川省陽光體育示範校”“全國教育科研先進學校”“全國足球特色學校”等30多項殊榮。
篳路藍縷 辦學條件不斷改善
走進投資6200萬元的川化中學圖書館大樓,現代氣息撲面而來,該校退休老校長魏道明嘖嘖稱讚。學校的變化讓他忍不住激動的心情,發出了“青春無悔、人生無悔”的感嘆!
的確,60年來,川化中學從無到有,由弱變強,走出了一條篳路藍縷的辦學之路。
1956年,川化廠破土動工。隨著職工人數的不斷增加,為解決職工子女上學問題,廠黨委決定工廠自辦初中,校址定在廠部所在地的城廂鎮余家灣黃家花園,取名叫“四川化工廠附設中學”。因黃家花園原是黃姓地主的私宅,佔地僅5.2畝,大小房屋2間,地方狹小,且年久失修、光線昏暗。但限于當時的條件,學校只能因陋就簡,勤儉辦學。
1960年8月,學校迎來首批學生。“首屆招收了一個班44名學生,學校有1名校長,7名教師,3名行政後勤人員,師生共計55人。由於師生人數少,所以機構設置簡單,只有教導和總務兩處,除語數教師外,其餘人員均身兼多科多職。1961年再次招收一個班35名學生,這時,全校師生仍不足百人……”翻開《川化中學志》,裏面詳實記錄著川化中學艱難的起步過程。
這樣的狀況直到1962年才有所改變,這一年,學校從城廂鎮整體搬遷到位於川化廠區的四川省化工學校,辦學條件得到極大改善。
此後,學校有了較好的發展。1971年設置高中,1990年獲批省重點中學,2003年從川化集團公司剝離,歸屬成都市青白江區政府管轄;2003年6月更名為“四川省成都市川化中學”,屬公辦全日制普通完全中學。
2011年學校整體搬遷至同華大道新校區,新校區佔地120余畝,硬體條件有了質的飛躍,教學規模也擴大到55個教學班,在校生2362人。
如今,走進學校,校園內樹木蔥蘢,花草繁盛;辦公區、教學區、生活區和運動場佈局科學,間隔有致;教學樓、實驗樓、多功能樓、學生食堂、學生公寓設施齊全;8個塑膠籃球場、400米標準田徑場、室內體育館、羽毛球場、網球場等體育設施可為師生提供充足的運動空間。
曾經擔任該校黨支部書記的趙澤高離開川化中學後,一直擔任成都市青白江區教育局黨組成員、大彎中學校長。他説,川化中學傳承併發揚著艱苦樸素、勇於奮進的川化精神,一代代教育人孜孜以求、任勞任怨。
走過60年,這所見證青白江發展的學校,成為該區為高校輸送優質生源的重要基地,贏得了社會的廣泛讚譽。
德育為首 促進人格健全發展
近日,全國專業人才儲備工作委員會專家委員(家庭教育)、四川省優質教育促進會家庭教育首席顧問、嘉祥教育集團家庭教育研究與指導中心主任王晶老師為150多名家長代表及全校200多名教師作了一場鞭辟入裏、深入淺出的講座。
講座以“家校融合樹人教育模式與學生人生發展實踐研究”為主題,用生動鮮活的例子,論證了家校融合的必要性,引發了在座聆聽者的深思。
專家進校園,是川化中學結合師資實際、生源實際、校園文化實際、學校歷史及發展實際等,全面增強德育效果的有力舉措之一。
在川化中學辦學60年的深厚積澱上,學校始終堅持“守真立德,化育樹人”的辦學思想,秉承“以德樹人、以文化人,用愛和責任引領孩子健康成長”的學校精神。針對教育教學兩大工作核心,提出“德育首位,成才先成人”的德育工作指導思想,以“愛與責任”為德育主線,重點培養學生各方面的優良習慣和綜合素質,促進學生道德生命的自由成長,促進人格的健全發展,塑造“陽光、自信、包容、高雅、大氣、堅韌”的學校學子形象。
“我們主要通過學科教學育人、學校活動育人、校園環境育人、家庭教育育人、社會氛圍育人等多途徑相結合的方式來抓實抓牢學生德育。”川化中學校長陳露説,多種方式互為補充。比如,學校活動就是學科教學育人的積極補充,開展有意義的學校活動,可以培養學生的“五愛”思想、創新意識、奉獻精神,激勵學生積極向上、奮發進取的情趣。再比如,學校創設良好的文化氛圍,就能通過校園文化環境,潛移默化影響學生,使他們由感受形意到生發行為。
多年來,川化中學通過多元多樣系列教育活動,促進了學生思想健康、品行健康、身心健康,促進了學生學業水準提升,形成以德育為引領,以體育、美育為特色的辦學新樣態,先後榮獲全國啦啦操比賽花球自選動作一等獎、四川省文明校園、四川省陽光體育示範校等榮譽。
名校領辦 教育教學成果斐然
老師講、學生聽,是大家早已習慣的課堂。而川化中學高二一班的語文課,卻常常看到學生在講臺上侃侃而談。
該班老師打破傳統的教學方式,將自己的語文課堂增設了學生展示環節。老師説,語文學科的核心素養之一就是語言的建構與運用。每天利用10分鐘時間,讓學生走上講臺,大膽展示,可以很好地鍛鍊學生當眾演講能力,增強學生自信心。
雖然只有短短的10分鐘,但小小的課堂變革,贏得了同學的關注和喜愛。這位敢於課堂創新的老師馮長兵,來自於四川名校——成都市樹德中學。
為提高高中教育品質,該區于2018年5月引進成都市樹德中學領辦川化中學,為學校注入了勃勃生機。
變化是明顯的。“最大的感受就是為我們青年教師搭建了好的平臺,不光是邀請很多權威專家來指導,也讓我們有更多機會走出去,學習先進理念。”川化中學初中英語老師楊倩覺得,領辦之後,有了好的平臺可以施展,老師往骨幹、名師去衝的勁頭也更足。
“自領辦以來,我們將樹德的教師培訓平臺與川化中學同步共用。”陳露説,樹德領辦川化以後,將樹德名師引進到川化,同時把川化中學老師推薦到更高的平臺去學習、賽課等,從而提升教師教學能力。
除了在教師隊伍上下功夫外,領辦後,名校資源共用也有了優勢。如今,走進川化中學,整潔的校園環境、豐富的班級文化、積極的師生面貌讓人耳目一新。
領辦兩年來,川化中學教育教學成果斐然。2019年中考取得優異成績,並在市教育局教學工作會上作經驗交流;2020年中考再次實現跨越式發展,高考本科上線率高位穩步增長提升至99.6%,遠超自定目標。今年,學校面向師生開展社會滿意度調查,結果顯示,川化中學師生對樹德領辦後的學校滿意度達到98.7%。
樹品德而以啟山林,灑甘露而再播瓊漿。六十年翻山越嶺,數代人光耀靑白江。川化中學正在一代代教育人的努力下繼往開來,永放光芒。(余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