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萬物互聯”的5G時代,中學生如何與時代同頻,學會用不同的工具講好自己的故事、身邊的故事、時代的故事?11月12日晚,成都樹德中學國際部第9屆微電影節頒獎典禮拉開帷幕,同學們用12部精彩的原創微電影作出了回答!
14項微電影大獎名單盛大出爐
頒獎典禮上,由樹德國際部學生原創的12部英語微電影作品角逐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編劇、最佳男/女主演等14項大獎。頒獎典禮還邀請到三位特別嘉賓——專業影視導演帥培東先生,國際部2009級畢業生、電影策展人、獨立製片人、畢業于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電影學系的宋曉佳女士,以及國際部2016級畢業生、目前就讀于紐約大學Tisch學院電影專業的李艾月同學。
經過本屆評審團的認真評選,國際部2019級IB3班主創團隊拍攝的微電影《Be-Good,kid(噢,乖)》,包攬了“特別推薦獎”、“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女主”、“最佳剪輯”和“最佳男配”6大獎項。2019級AP1班和2019級IB1班分別奪得“最佳編劇”和“最佳男主角”獎項,2020級IB3班獲得“最佳女主角”獎項。
12部學生作品詮釋跨越時空的感動
本屆微電影節的主題是“COLOR”(色彩),各班以不同的色彩為主題進行創作。在創作過程中,同學們有時一天之內要跑三、四個拍攝地點,幾乎圍著成都繞一圈;因為分歧,10多個人擠在會議室裏爭論劇情走向;廢寢忘食,緊盯著螢幕一幀幀調整畫面、音效和配樂……這幾乎是所有拍攝小組的真實寫照。拍攝完成後,同學們大呼:“要拍好一部微電影真的太難了!”
本屆微電影節參賽作品一共12部,風格不一、主題各異。有的在講對夢想的堅持,有的在講親情的溫存,有的專注同齡人之間的互相扶持,有的表現感性與理性的糾纏,還有的在聚焦某些群體的生存困境……包攬6大獎項的《Be-Good,kid(噢,乖)》講述了高中女孩Tina在弟弟到來後,因被父母忽略而産生的家庭矛盾和孤獨感。影片反映了當下部分青少年正在遭遇的家庭問題和成長困擾。
在評委眼中,這些微電影價值何在?本屆評審團主席、樹德中學國際部中文老師易路思分享了她的看法:“希望同學們能夠持續地關注他們這一代人關於夢想、關於情感、關於生存的問題。代際之間,會有不一樣的經歷,但是我們會為那些同樣的價值和堅持而感動,我想這才是跨越經歷與時空的、可以打動他人的東西。”正如全程參與此次活動籌備的趙思桃老師所説,參與了微電影節的同學收穫了6大主題詞:接受挑戰、認識自身潛力、發展新技能、團隊合作、創新&批判性思維、奉獻和堅持。
微電影的拍攝就是一堂人生課
電影反映生活,生活塑造電影。這一部部真情實感的作品是國際部學生對平時所學、所見、所思的延伸。作為本屆“最佳影片”的主要組織者與創作者之一,2019級IB3班的雷子超同學分享了他的參與感悟:“我覺得整個過程中最困難的地方就是在個人創作和集體協作之間的平衡。在籌備初期,班主任Apple曾説,藝術創作一定是孤獨的。我們幾個主創團隊成員也認同這個看法。然而這是一個班級活動,我們希望最終看到成片時,有更多的同學因為參與了這部微電影的拍攝而驕傲,而不是單純地以一個看客的心態去看待這部微電影。於是在拍攝之前,我們細化每一項工作並分配給了願意參加的同學們。我們的作品能夠獲獎,這份榮譽絕不僅僅屬於主創團隊,每一位參與的同學都將共用這份喜悅。”
據悉,自首屆微電影節舉辦以來,國際部學子已創作出英語微電影作品70余部,這些影像故事或關注社會,或聚焦校園,或反思成長,展示了國際部學子優秀的團隊協作能力、廣闊的視野,以及希望通過作品帶給更多人正能量的社會責任感!每一屆國際部微電影節都涌現出了許多在電影方面才華橫溢的同學,不乏成功進入美國紐約大學Tisch學院、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電影學系學習的學生。
樹德中學國際部主任鐘遠波介紹説,延續9年的微電影節,是國際部為學生所搭建的展示自我與鍛鍊綜合能力的平臺。“希望通過微電影活動教給同學們一堂人生課。而同學們在微電影節中的收穫,正是國際部持續舉辦這一活動的初衷。” (王預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