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母嬰 >

平安教育公益2023再創新,“帶出來”“走進去”雙向助力鄉村教育

發佈時間:2024-02-01 16:49:12 來源:中國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代洪亮

“如果你成不了大道,那就做一條小徑;如果你成不了太陽,那就做一顆星星……”在廣西桂林恭城縣新街村平安希望小學,一群孩子正端坐在課桌前、大聲地朗誦著席慕蓉的詩歌《做最好的自己》。支教志願者張軍兵站在講臺上,借這首詩歌告訴這些鄉村的孩子:“成功還是失敗,並不取決於你所做事情的大小,做最好的自己。”透過那些稚嫩的臉龐,張軍兵仿佛感受到鮮活的生命力從一雙雙亮亮的眼睛裏不斷迸發出來。

這種閃閃發光的瞬間,不僅在張軍兵的課上,也在許許多多平安教育公益的情景中閃耀。在中國平安的持續努力下,心懷夢想、努力向上生長的鄉村孩子獲得越來越多關注,平安也在為他們開拓超越鄉村和課堂的視野,幫助他們成為最好的自己。

帶領鄉村孩子“走出去”看世界

今年7月,9歲的美朵卓嘎迎來了一個不一樣的夏天。她是牧民的孩子,生活在西藏那曲的草原上。這個暑假,美朵第一次走出雪山,跨越4500米的海拔和4500公里的距離,從摩托車換皮卡車、再搭乘飛機,去到北京參加“2023平安希望小學科技夏令營”。

就像平行時空裏的一道光,這個夏令營照進了美朵日常生活的縫隙,也照亮了她的整個夏天。在這裡,美朵邂逅了一個又一個“第一次”:第一次坐大巴車和飛機,第一次看見紅綠燈,第一次吃烤鴨,第一次看到戰鬥機、長征火箭和火星探測車模型,還有比牧區帳篷還要高的恐龍骨架……

美朵在體驗操控無人機

像美朵一樣來到這次夏令營的,還有來自新疆、內蒙古、山西、山東等全國各地26所平安希望小學的百餘名師生。他們走進科研科教場所,在中國航太博物館體驗“征途是星辰大海”的航太激情,在中國航空博物館感悟國防裝備的力量,還參觀京東物流、方正字體等高新技術企業,了解科學技術怎樣應用在生活中……

除了舉辦科技夏令營,今年,平安還升級開展“科技燃夢·科技型企業開放日”主題活動,帶領約200名熱愛科學的青少年走進了科大訊飛、中國移動、宇通客車、比亞迪、美的樓宇科技、航利6家國內各領域知名頭部科技型企業,通過參訪研學,點燃了青少年們對科學創新的熱情,讓科技強國的種子在孩子們的心中生根、發芽。

在四川航空科技館,孩子們了解到轟6—轟炸機、殲—7戰鬥機等不同型號飛機的特點和功能,還進入了圖—154客機駕駛艙,體驗了一把當客機駕駛員的樂趣。“空天一體協同作戰體系,還有戰機飛行員模擬裝置體驗,真的太酷了!未來我想成為一名保家衛國的戰鬥機飛行員,翱翔在祖國的藍天上。”從駕駛艙下來後,一個孩子興奮地説道。

近年來,中國平安聚焦科技素養教育,組織豐富多彩的公益夏令營活動,為鄉村孩子提供場景化、沉浸式的研學機會,通過拓展公益基金會、企業、高校等多方合作機制,引入最有效資源,引導孩子們用實踐探索的方式認知世界、感悟成長。

走出課堂、走進實踐場所,不僅能夠激發鄉村孩子的學習興趣,同時也填補了鄉村學校素養教育的空白。孩子們對廣闊世界的認知不再蒼白,而是隨著足跡的延伸飛出了書本,將腦海裏光禿禿的想像,變成了一片枝繁葉茂、鬱鬱蔥蔥的森林。

走進鄉村,看見孩子的真實訴求

看見,就是改變的開始。然而,在很多人“看不見”的地方,許多鄉村孩子努力生長著,卻從未離開過腳下的那片土地。平安支教志願者主動走進去,把來自城市的資訊與知識輸入鄉村的課堂,也讓無數鄉村孩子擁有了“被看見”的機會。

廣東省陽春市八甲中學,今年在平安的援助下,重建使用了20年的泥濘操場,換上了新跑道、新球場,組建了校籃球隊,平安支教團隊又為這裡的學生帶來了心理健康課程。

“我們原本準備的心理課程主要為面對挫折、控制情緒方面內容,但是經過和學校溝通,我們在出發前臨時修改心理課教案,直到正式上課前也在不斷調整備課。”支教老師彬彬説道。她通過學校得知,大部分孩子為留守或單親家庭,有的甚至是孤兒,部分孩子小學基礎沒有打好,上了初中學習更加吃力,逐步造成了他們的自卑、敏感加劇。因此,她通過特別的心理課,教導孩子們“學會如何愛自己”,在他們心中埋下自信、自愛的種子。

彬彬老師在給孩子們上心理課

針對孩子的實際需求,對支教課程進行創新,平安支教不斷煥發新活力——在廣東韶關市樂昌三溪鎮平安希望學校,平安支教團隊就邀請到中國非遺手工傳承人黃木英,將手工扎染技藝帶到孩子們面前。

繪圖、扎花、煮布、染色、固色、拆線、晾曬……當獨特的“平安橙”逐漸爬上白布,顯現出斑駁靈動的圖案,孩子們也在這節新穎的橙色創意課中親身感受到了非遺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獨特魅力。

黃木英和孩子們展示扎染作品

橙色創意課,是2023年平安支教團隊在各地平安希望小學推出的創新課程。從橙色摺紙課、橙色美術課,到橙色攝影課、橙色科技課……這些以橙色為主題的課程不僅培養了鄉村孩子的想像力與創造力,同時也為平安教育公益的底色塗抹下了最好的注解——平安橙,是溫暖,是欣欣向榮,是精益求精的執著,也是細水長流的雋永。

孩子們放飛橙色紙飛機

在遙遠的“中國冷極”——內蒙古根河,平安的溫暖已經延續了16年。今年,支教志願者林長森給金河鎮平安希望小學的孩子們展示了水火箭、室內薄膜機、手擲泡沫戰機和無人機,他是呼倫貝爾市科技館模型工作室的教練員,帶領孩子們觀察飛行現象,激發他們對科學的熱情;在根河阿龍山小學,科普作家李維陽帶領孩子們揭秘鯨的起源和演化,並連線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國家動物博物館副館長張勁碩,科普馴鹿有關知識,讓孩子了解身邊這種熟悉的動物。

林長森帶孩子們做水火箭實驗

從祖國最北方的內蒙古根河,到最南方的廣西桂林,平安支教的足跡依然遍及大江南北,截至12月,2023年平安支教行動對口幫扶71所平安希望學校,共計招募支教隊伍206批次,志願者1167名,完成4052節支教課。也有許多年輕的志願者加入,讓支教課堂與時俱進,滿足鄉村孩子不斷出現的新需求。

10月初,一隊朝氣蓬勃的支教“新兵”走進廣西桂林市恭城縣新街村平安希望小學,他們雖然是第一次支教,卻花了2個月進行準備,精心設計的課程受到全校師生的喜愛。他們之中,有地理知識豐富、親和力滿滿的帥氣哥哥;有曾在海外留學、見多識廣的酷颯姐姐;有具備資深藝術指導經驗的美術老師……他們以自己做榜樣,鼓勵孩子們走出去看世界;他們5天家訪20次,摸清困難學生家庭情況;支教結束後,他們所在平安成員公司又擬定長期資助計劃,將對部分困難學生進行7~12年的資助,直到幫助他們上大學。

支教老師在去家訪的路上

通過源源不斷地將支教力量送進鄉村,同時探索新動能、新思維,平安幫助鄉村一隅的孩子和廣闊世界建立起更深刻的連接,不僅是資源的連接,更是心靈的連接,是希望的連接。

持久的注視,真實的連接

三十而立,不負盛年;百年育人,道阻且長。

鄉村教育公益,始於看見。三十年前,中國平安與希望工程結緣,開始落實平安希望小學建設項目。在實地考察的第一站安徽六安,調查組就看到了被水災沖毀的校舍,也看到了不通電、用拼湊的破木板當課桌、卻擠滿了80個孩子的鄉村教室,更看到了那些孩子的純真心靈和對上學的無限渴望……

2007年,中國平安啟動支教行動,幾乎每一年,志願者都如星火燎原般從四面八方出發,將音樂、美術、體育、科技等課程帶往全國各地的鄉村學校。針對短期支教時間有限、教學效果欠佳等問題,平安採取了“接力”的應對模式——志願者結成隊伍,一批接一批地去到某所學校支教,前一批的老師會詳細記錄課程進展和學生情況,交給下一批老師。一篇篇支教記錄,都是平安志願者紮根鄉村、砥礪基層教育的真實所見所感。

隨著一批批支教志願者的奔赴,更多鄉村孩子擁有了“被看見”的機會,那些存在於鄉村教育中的深層次困境也更加清晰:師資力量的薄弱、教育資源的持續匱乏、素養教育驚人的空白、親情陪伴的缺位等,即便物質層面逐步實現脫貧,但鄉村孩子與外面的廣闊世界之間,仍然有著巨大的鴻溝。

在持續“看見”的過程中,中國平安不斷為鄉村教育賦能,讓無數孩子擁有了改變命運的機會。至今為止,中國平安已在全國援建119所平安希望小學,圍繞科技素養、文學素養、體育素養、心理健康素養提升,以硬體維護、課程支教、遠端培訓、夏令營、獎學獎教金等方式,打造平安教育公益“五大工程”,輸送11721名支教志願者,支教服務時長總計43.8萬小時,並逐步實現了教育公益行動的迭代升級。

鄉村振興時代,鄉村孩子正在擺脫被定義的身份,以真實、獨特的面貌,進入世界的視野,獲得注視、理解和關照;這些孩子也通過平安搭建的平臺,用自己的方式看見世界、走進世界、擁抱世界。

當孩子們哭著向支教志願者訴説自己的心事,志願者用一個個溫暖的擁抱,告訴孩子們,他們始終被這個世界關注、被愛著。

當孩子們在紙上畫下太陽和向日葵、放飛一架架橙色的小飛機、運用扎染技術讓絢爛的橙色在白布上肆意綻放……不僅向上生長的動力被激發,平安支教的溫暖也得以具象化,被銘記、被表達、被演繹。

這種非標簽化的、真實的連接,在平安持續的探索和突破下,不斷煥發著新的光彩與活力。

過去三十年,與希望同行;未來三十年,繼續與希望同行——平安教育公益的長跑才剛剛“開始”。而橫在鄉村孩子面前的,將是一片更廣袤的曠野。未來,中國平安將繼續前行、探索,為鄉村孩子與廣闊世界搭建更堅實的橋梁。

廣西馬山縣林圩鎮合理村平安希望小學師生創作“與希望同行”主題作品,畫布寬28米,高1.5米,表達了中國平安和鄉村孩子們攜手追求美好明天的願望。(平安産險遼寧分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