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母嬰 >

浙江浦江:在“雙減”中做好科學教育加法

發佈時間:2024-01-31 09:34:13 來源:中國網 作者:金秀麗 責任編輯:代洪亮

圖形編程、虛擬機器人編程等科技類課程出現在小學課後服務活動中;航模船模、神奇的乾冰實驗搬上了學校科技節舞臺;3D列印、創意拼等科技活動不僅設有社團,還有自主研發的課程配套教具;馬德堡半球實驗、空氣大炮等趣味實驗在縣科學教研活動上向廣大師生展示和講解……科學課程在浙江省浦江縣各中小學(幼兒園)中,已愈來愈受到重視。

浙江浦江以兼顧拔尖人才重點培育和中小學生群體科學素養普及發展“點、面結合”為雙重目標,遵循系統優化、資源整合和統籌聯動的總體思路,將立足學校主陣地和社會大課堂兩大陣營,積極盤活、系統整合各方科學教育資源,統籌協調相關部門、領域、行業齊抓共管、凝聚合力,打造更加完善立體的“學在浦江”中小學(幼兒園)科學教育新體系。

在夯實學校科學教育主陣地方面,浦江縣教育系統將深化科學課程教學改革,提升科學實驗課程質效,強化學生科學素養培養。一是加強科學教育校內資源建設,資金和項目上優先向革命老區、邊遠薄弱山區和農村薄弱學校傾斜。二是推動科學教育實踐活動常態化、制度化開展,引導支援有興趣的學生利用課後時間深入系統地開展科學探究與實驗。

浦江縣還重點開展了縣域“一校一品”科學教育特色校建設,各中小學(幼兒園)充分考慮學校實際,充分調動學校教師資源和地域資源,創建個性化的特色科學教育品牌。鄭家塢鎮中心小學和中心幼兒園一直注重讓兒童在大自然、大社會的接觸中學習與發展,根據時節變化及地域特點,精心組織常觀察和探究,創繪“自然筆記”,趣研自然奧秘。前陳中小從厚重、靈性的理念中,從知和行的目標中構建“科學+山·水”校本課程體系。讓學生在實踐中形成“科學+”價值體系,在反覆實踐中培育科學必備品格,發掘每一個孩子的閃光點,實現行知合一。浦陽五小、檀溪中小科學組結合學科特色,利用“體驗式”科學實驗作業,延伸課堂教學,用真實、探究、建模引領孩子成長!浦江縣黃宅鎮治平中心小學利用校內勞動基地,開展科學特色教育——現代“小葡農”。在學生種植活動中發現科學問題,經歷科學探究的一般過程,積累科學探究的經驗,養成主動探究問題的能力,從而培養學生科學綜合素養。

在拓展科學教育社會大課堂方面,浦江縣將開展“百館千所”免費開放活動,把科技館、博物館、上山文化中心、少年宮流動科技館等納入科學教育社會課堂“百館千所”陣地集群,形成中小學(幼兒園)科學教育社會資源清單。提升社會科普場所的科學教育功能,鼓勵各類館所基地開發面向中小學生的公益性精品科普活動。以項目引領科學教育社會大課堂建設,組織實施“科學家進校園行”等重點項目,培育“學在浦江”特色科普品牌活動。

目前,浦江縣正在建立由教育部門牽頭、有關部門齊抓共管的中小學(幼兒園)科學教育工作機制,同步加強中小學(幼兒園)科學教育師資隊伍建設,鼓勵各地各校探索建立科學類課程教師多元評價和激勵機制,在工作量認定、職稱評審、績效分配方面予以傾斜。此外,浦江縣還將強化後勤保障和監測指導,為中小學科學教育實施提供有力支撐保障。(金秀麗 謝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