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利波特現象”帶來的啟示  

    哈利波特——一個在魔法世界裏快樂遊蕩的英國小男孩在全世界製造了巨大的轟動效應,以致於人們稱為“哈利波特現象”。

    在8月22日至25日于大連舉行的第六屆亞洲兒童文學大會上,哈利波特像一個小精靈,徘徊在兒童文學作家、評論家的思考裏。

    “今後的兒童文學僅僅守著文學論是不能前進的,而應該首先創作吸引讀者心靈的作品,然後積極採取多種媒介的戰略,這就是‘哈利波特現象’給我們帶來的啟示。”日本作家中尾明先生認為。

    馬來西亞的愛薇女士認為,兒童被社會化的同時,他們的某些思想和行為也被現代化了。以閱讀為例。10多年前,大部分的少年兒童都是從傳統的文本(平面印刷)來滿足自己的求知慾望,但在E時代的今天,他們每天都在面對各種各樣的資訊媒體的衝擊與灌輸。這種社會現象的轉變,也為兒童文學家們帶來了一定的衝擊與挑戰,特別是作品內容,它再也不能墨守成規,抱殘守缺。英國作家,J.K.羅琳的《哈利波特》之所以暢銷,評論家的解讀是故事性強、展示了生活的真實性、描述了少年兒童成長的過程、掌握兒童對魔幻故事好奇心理的特性等,總之一句,那就是內容上所展現的現實意義,迎合了今天不少飽受壓抑的人們的內心的要求,特別是兒童。

    儘管對“哈利波特熱”,中國同英國或是美國一樣,有著讚揚和批評的不同聲音。有的文學評論家斥之為典型的欺騙世人的巫術小説、鴉片小説。還有教授認為,我們今天的少年兒童,所需要的是一種對於宇宙、大自然探秘的想像力,對於未來人類美好社會生活情景的想像力,根本就不需要哈利波特式的反科學的癡迷魔法巫術的想像力。與此同時,也有些兒童文學家和評論家稱哈利波特是一本很有文學特質的小説。“不僅故事好看,還有很多感人的地方,有純文學的東西在起作用,包括巧妙的對話、細節,令人讚嘆!”

    兒童文學理論家蔣風教授提出,沉迷在電子傳媒手段中不願閱讀書本的孩子,為什麼對《哈利波特》愛不釋手?從《哈利波特》熱遍全中國,也熱遍全世界這一事實説明,過去遠離書本,只能説明這些孩子還沒遇到更生動更有趣,能為他們樂於接受的讀物,缺少能吸引他們的書本。許多原先熱衷於網路、電子遊戲、電視的孩子因為哈利波特的驚險經歷而把興趣轉向書本,驚心動魄的故事情節,牢牢地抓住小讀者的心,使他們欲罷不能。這值得我們兒童文學工作者沉思。

    中國兒童文學發展至今已有整整一個世紀,也擁有一大批優秀的作家和作品。但如果用理性的目光審視一下,便不難發現一個非常明顯的不足,就是它的始終不變的單一的“現實主義”的格調。《哈利波特》至少使人們看到,世界兒童文學中,還有更多的、更吸引小讀者目光的作品。這對打破中國兒童文學狹隘的題材視野和單一的表現手法,起到啟示作用。這無疑有利於中國兒童文學向豐富多彩的方向發展。

    他説,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文化的相互交流,相互滲透不可避免,我們應該實事求是地加以分析批判,讓中國的讀者了解其中的正負面影響。

    北京師範大學文學系博士生導師王泉根教授認為,哈利波特的成功值得反思。哈利波特強調兒童本位,豐富兒童作品的幻想性,強調文學藝術功能尤其審美功能,打動讀者都是值得我們學習的。

    新華網 2002年8月27日

    


兒童文學繁榮期待兒童生存環境的改善
中國兒童文學走向世界需要觀念變革
關注兒童文學:該做夢的時候要做夢
——兒童文學專家呼籲還給孩子童年
關注兒童文學:“哈利波特”現象帶來的啟示
中國成為兒童文學出版大國
兒童文學:創作活躍精品太少
哈利波特迷喝“魔水”中毒
從瓊安到JK羅琳——哈利波特背後的天才
鄭淵潔:一個人的童話王國
童話式葬禮送別“皮皮”的母親阿斯特麗德林格倫
對話中走來的中國兒童文學
《哈利波特》副作用讓家長不安
《哈利波特》真的適合兒童閱讀?
《哈利波特》與文化研究
跟風《哈利波特》 小心迷失自我
——專家指出,近期中國幻想文學作品較為浮躁缺乏文學根基
哈利波特魔力在哪兒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