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利波特》與文化研究  

    前不久關於大眾文化研究的討論引起很多人的矚目,我大約也可算其中之一。學術界該不該投入大量精力關注司空見慣的日常事物?“將簡單的事情複雜化”是科學性的研究,還是思維和語詞的浪費?凡此種種,常在我心中念及。在這樣的時候,讀到了一本清淺而又妙趣橫生的書,即美國學者戴維科爾伯特的《哈利波特的魔法世界》,它還有一個副題:“一座神話、傳説和神奇事實的寶庫”。按其性質説,這有點像我們過去常見的闡釋文學作品中的典故的書,只不過它闡釋的是洋典,又只闡釋與“魔法”有關的內容。這是一次愉快的閱讀,不僅有知識上的收穫,而且得到學術方法上的啟迪。

    作者學的是人類學和神話學,出版過不少歷史方面的著作,而又喜讀雜書,興趣廣泛。他在讀了J.K.羅琳的《哈利波特》之後,立刻發現,其中大量神乎其神的描寫,並非橫空出世,而是有著很深厚的歐洲文化的背景,它們若隱若現地潛伏在羅琳的筆底,也潛伏在讀者們的心底,於是,作品産生的溝通和共鳴就遠遠勝過了文字表面的部分。所以此書在歐美的反響大到了驚人的地步;我們這兒雖然反響也大,畢竟不能與之同日而語。這就像我們讀《紅樓夢》或唐詩宋詞,對於內涵和韻味的體驗,就不是那些中文學得好到家的“老外”所可企及的。比如,小説第一部中那個關鍵道具“魔法石”,就是歐洲古代煉金術士長期研製的寶物,連發現萬有引力的大科學家牛頓也寫過幾百萬字的關於煉金術的論文!當然,遵照當時傳統,對這方面的實驗他一直守口如瓶。又如,小説中最致命的咒語“阿瓦達索命”,並不是羅琳隨意想出來的,它從一種名為阿拉姆語的中東古語中的一個短語演變而來,其本意是“像這個詞一樣消失”,古代巫師在消除疾病時常用這一咒語。針對小説中那面既能照出“內心的渴望”,長期沉湎其中又會“把你逼瘋”的厄裏斯魔鏡,作者舉重若輕地作了鏡子意象的考證,將《白雪公主》、《一千零一夜》、《坎特伯雷故事集》及《愛麗斯鏡中游記》等名作串在一起分析。他還發掘了許多更為隱蔽的奧秘,如“攝魂怪”給人造成的危害,其實也就是現之所謂“抑鬱症”,所以吃巧克力會有一定治療作用;霍格沃茨學校附近是一片禁林,它的荒蕪和可怕與學校生活形成了對照,在森林中發生危險和發現秘密,也是歐洲文學一種很傳統的寫法……

    《哈利波特》已經成了現今的第一暢銷書,對《哈利波特》的閱讀也成了一種可觀的文化現象。這本《哈利波特的魔法世界》雖並不自命為研究,卻足以給我們的研究提供有益的參照。它的作者倒真是“從簡單到複雜”——從精彩故事中的點滴描寫牽出了那麼多考證和剖析,卻又能輕巧自如地“從複雜到簡單”——這畢竟是一本講故事的、可供兒童們閒讀的書。但我以為,最關鍵的,是他真正揭開了文字背後的許多秘密。他其實是將歐洲的神話和文學傳統所形成的“集體無意識”,以及這種“集體無意識”在有關《哈利波特》的創作和閱讀中的作用,不動聲色地挑明給我們看了。

    大眾文化研究要面對司空見慣的事物,要化尋常事物為複雜的學術探討,這都無可非議;問題就在於能否在這樣的探討中找到秘密,揭開秘密。選定一個課題至多只相當於一次“大膽假設”,化尋常為複雜的探險,才是“小心求證”。求證下來大有收穫,當然皆大歡喜;如過程已很複雜,卻沒有多少秘密可揭,那就很難説成功了。這在學術研究上其實也是常事,只須調整方向,重新“假設”即可。從某種意義上説,文學創作與學術探討也沒有太大差別,真正有價值的文學也是要“揭開秘密”的——當然,那是通過作家個人的體驗,以揭示“人生難言的奧秘”。(劉緒源)

    (《哈利波特的魔法世界》〔美〕戴維科爾伯特著麥秸譯人民文學出版社2002年1月版)

    

    《文匯報》2002年2月7日

    


跟風《哈利波特》 小心迷失自我
——專家指出,近期中國幻想文學作品較為浮躁缺乏文學根基
哈利波特魔力在哪兒
目擊哈利波特登陸中國
從《哈利波特》之火爆談起
中國魔幻書挑戰哈利波特
羅琳秘密再婚 新任丈夫酷似哈利波特(圖)
《哈利波特》作者羅琳:一夜成億萬富婆(圖)
人文社獲准深挖“哈利波特”
她説《哈利波特》是抄的
哈利波特:六月北京燃火杯
《哈利波特》第4冊6月來中國
全美年度暢銷書排行榜 哈利波特大獲全勝
兩個神話:永恒與速朽
——《美德書》與《哈利波特》
《哈利波特》在中國
——京滬作家 評論家 熱談《哈利波特》
《哈利波特》片段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