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聞
政策資訊
權威論壇
國際熱點
經貿動態
法制進程
文化線上
域外評説
我看世界
華人社區
旅遊天地
閱讀空間
世紀初中國農業的出路

    中國農業發展面臨的難題

    這些深層難題主要是農産品價格難提高,農産品成本增加快,農産品加工增值鏈條短,農村稅費提高難控制和農業融資能力差。

    農産品價格提高難。到去年為止,我國糧食及其他主要農産品的價格,已經連續數年出現了持續下降。從去年以來,我國糧食和其他主要農産品的價格,先後出現了止跌回升的局面,但回升的勢頭並沒有預期的那麼顯著;並且回升的表像,並不能消除當前我國農業價格競爭能力差的本質。

    農産品成本增加快。當前,與國際市場相比,我國主要農産品的價格已經普遍較高;而且主要農産品的生産成本佔出售價格的比重也較大。因此,農民靠多數農産品提價增收的空間,已經不是很大。但是,近年來,我國主要農産品的生産成本卻增加較快,幾乎每年以10%的速度在增加。

    農産品加工增值鏈條短。儘管當前我國對農産品加工品的需求,已經處於較快增長時期;但到1998年,農産品加工業的産值仍只相當於農業産值的1.51倍,遠遠低於發達國家的水準(美國為1:3.7,日本為1:3.2)。農業加工鏈條短,農産品加工增值少,在相當程度上,制約著農業對農民收入的貢獻能力。

    農村稅費提高難控制。從1994年到1999年,全國農民每人平均純收入年均增長了12.6%;而農民每人平均承擔的農業各稅、提留統籌費、社會負擔和兩工(積累工和義務工),卻分別增長了12.7%、10.3%、29.3%和1.9%。此外,農民負擔還出現了越來越複雜化、隱性化的趨勢。

    農業融資能力差。以1999年為例,儘管在當年的全國國內生産總值中,農業仍佔17.6%;但國家財政支出中用於農業的比重,僅為10.7%;在國家銀行和金融機構的貸款餘額中,用於農業的貸款僅佔5%。農戶新增投資中,用於農業的比重也明顯偏低,表現出強烈的非農化傾向。有關資料甚至顯示,1994到1997年,我國農業來源於農戶的資金還下降了近1.6%。與較差的農業融資能力相對應,近年來全國每年通過財政和銀行系統,由農村流入城市的資金都是數量可觀。僅1998年農村凈流出的資金,就達1361億元,相當於當年農業創造的國內生産總值的9.4%。

    當前我國農業發展所面臨的上述難題,其中前三項直接削弱了農業對農民收入的貢獻能力;後兩項則妨礙著農業投入的增加,不利於農業的可持續發展。在農民收入水準一定的前提下,農村稅費提高難控制,還容易削弱農民對收入的實際可支配能力。

    現有農業組織結構的局限性,是導致農業難題的癥結所在

    我國現有農業組織結構的特點是,以分散的小規模農戶家庭經營為主體。這種農業組織結構的特點(以下簡稱現有農業組織結構),是當前導致我國農業上述難題的共同癥結所在。

    在經濟發達、農業高度現代化的國家,農業的家庭經營首先是農業的企業化經營、現代化和規模化運作,農業已經高度商業化了。在這裡,農業的經營手段已經實現了現代化,農業的運作方式也已經企業化了。農民已不是原來意義上的“農民”,而是能夠熟練駕馭市場農業的“企業家”。在農民的議事日程表上,“種什麼,怎樣種 "已居於其次,農業的運作方式與現代工商業,已經沒有根本區別;甚至農業與工商業之間的邊界,也已經越來越模糊,越來越淡化。在這裡,農業工業化已經不是什麼新名詞。隨著現代生物技術的應用,甚至農業工廠化也已成為農業發展的時尚。

    當前,我國農業的家庭經營,與經濟發達國家有著天壤之別。農業家庭經營的主體形式,實際上是小農經營。農戶的投資能力不強,其農業經營規模之小,世界其他國家少出其右;農戶的經營手段和經營方式落後,基本上是與自給半自給經濟相適應的。在農民的議事日程表上,“種什麼,怎樣種”仍居於主體地位。對於多數農戶而言,“種糧保吃飯”的自給性消費,成為農戶農業經營的首要目標;市場農業只能處於余量和邊緣地位。從總體來説,農業的家庭經營遠遠談不上企業化,農民與駕馭市場農業的“企業家”,更不能同日而語。

    我國農業家庭經營主體形式的上述特點,決定了現有農業組織結構,不利於農産品價格的提高和成本的降低;甚至價格難提高、成本增加快,是這種農業組織結構格局的必然伴生物。因為,第一,在現有的農業組織結構之下,小規模農戶之間的同步調整行為,極易産生對市場波動的放大效應;導致市場的同步震蕩、大起大落,並由此引起資源利用的浪費。從80年代以來,這一直是我國農業發展中令人頭疼的問題。第二,讓為數眾多的小規模農戶,成為農業生産的主體,難以充分利用農業規模經濟的好處,達到降低農産品成本的目的。第三,讓為數眾多的分散農戶直接進入市場,不僅難以回避農業交易成本高的問題;也難以協調農戶與市場的矛盾,甚至會增加農業和農戶所面臨的市場風險。第四,讓為數眾多的小規模農戶,成為農業生産的主體;讓為數眾多的分散農戶直接進入市場,將難以通過農戶之間的有效聯合,加強農産品品牌建設,促進農産品的加工增值,提高農産品的價格競爭力。

    當前,在國際市場、甚至國內市場上,我國比較有競爭力的知名農産品品牌並不多,品牌建設的工作相當薄弱。由此甚至導致在國內市場上,國外農産品攻城略地,一派風光;而國內農産品往往節節敗退,市場萎靡不振,令人憂心忡忡。此外,中國農産品加工業的發展,更是嚴重不足。之所以出現如此局面,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分散經營的小規模農戶難以有效地組織起來、小農經營難以有效地適應市場農業的發展。

    現有農業組織結構,以分散的小規模農戶家庭經營為主體,不利於農産品價格的提高和成本的降低。其結果必然是,不利於提高農業的競爭力。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效益是檢驗農業發展的最終尺規。農業效益的狀況,首先取決於農業競爭力的狀況。相對於發達國家,當前在我國的許多農産品中,競爭力不強的問題,已經比較突出。加入WTO以後,隨著國際競爭國內化、國內競爭國際化的迅速發展,如何提高農業的國際競爭力,將是一個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農業發展的過程,實際上是個提高農業競爭力、增強農業效益的過程,也是一個發展市場農業的過程。要發展市場農業,要提高農業的競爭力、增強農業效益,最根本的就是要提高農業産業組織的競爭力。農業産業組織沒有競爭力,農業就不可能有競爭力。

    現有農業組織結構,以分散的小規模農戶家庭經營為主體,還是導致當前農村稅費負擔控制難的重要原因。在這種農業組織結構之下,農業經營和納稅主體的高度分散,導致了農村稅費的收取和監督,難度增加、成本提高。近年來,農民負擔之所以屢減不輕,很大程度上與此有關。

    從國外經驗來看,如果農業以小規模農戶分散經營為主體;那麼,由於這些農戶往往多而分散,難以有效地組織起來,對政府財政、信貸政策的制定和執行,自覺地發揮影響。因此,以小規模農戶分散經營為主體的農業,相對於其他産業,極易處於不利的融資地位。銀行對小規模農戶的貸款,往往交易成本高;加之農戶抵押物少、獲得擔保難;因而小規模農戶貸款難,幾乎是世界各國的通病。小規模農戶要爭取上市融資更是無從談起。諸如此類的問題,在我國同樣存在,只是程度不同而已。可見,當前我國農業融資能力差的問題,在很大程度上,也與現有農業組織結構的特點— —以分散的小規模農戶家庭經營為主體有關。

    加快組織創新:中國農業發展的當務之急和根本出路

    根據上文分析,世紀初期的中國農業發展,必須走出過分迷戀小規模家庭經營的誤區,把加快組織創新,提到重要的議事日程,放在戰略的高度。借此,克服現有農業組織結構的局限性,化解農業發展的上述難題。為此,我們建議:

    1.加強對小規模家庭經營的改造

    ●通過培育農村土地使用權市場,促進農戶之間的土地流轉,和農業規模經營的發展;將促進農業企業家階層的成長,與培育適度規模的商業化家庭農場結合起來,為其創造良好的發展環境,促進農戶農業經營的商業化和農戶經營企業化。

    ●要積極發展農業産業化經營。農業産業化經營是在家庭經營基礎上,實現農業規模經營的有效途徑,也是帶動農業結構調整的重要方式。要鼓勵、支援農産品加工和銷售企業,帶動農戶進入市場,拉動農業商業化的發展,實現農業産前、産中、産後全過程的企業化運作。要結合農業産業化和農業規模經營的發展,培育“定單農業 "的觀念和行為。

    2.加快農業利用和引進現代産業組織形式的步伐

    ●包括積極創造條件,引導大中型工商企業進軍農業;或積極利用現代科學技術,特別是生物工程和設施農業技術,發展工廠化農業;對農業實行企業化經營。

    ●結合企業産權制度的改革,為農業公司上市提供良好的環境條件。要加快農業公司上市融資的進程,轉動“資本市場魔方”,做強做大農業。

    ●可以在穩定農戶土地承包關係的基礎上,通過農戶的土地使用權入股,或土地使用權租金化,“反租倒包”等形式,將農戶的土地集中起來,實現農業的規模經營。在農戶土地使用權入股,或土地使用權租金化的過程中,為了提高農民的積極性,應該努力改善城鄉非農産業的發展環境,加大力度掃清阻礙農業勞動力轉移的制度障礙,為加快農民向非農産業的轉移創造條件。應該把加大力度改造傳統農業,與加大力度改造傳統農民結合起來,在提高農民素質的同時,鼓勵農民變為農業工人。

    ●積極促進農業中間性商業組織的發育,充分發揮其在農民與市場之間的紐帶作用。借助這些中間性商業組織,加強農業的品牌建設,熨平農業的市場風險,節約分散農戶走向市場的交易成本。

    需要指出的是,加快農業組織創新,並不是要全盤否定農業的家庭經營。農業組織創新,大多可建立在穩定農戶土地承包關係的基礎上。在加快農業組織創新的過程中,一定要尊重農民意願,尊重經濟規律,注意利益誘導和典型示範。要防止少數地方借加快農業組織創新之名,強行或變相強行收回農民的承包地,或借此增加農民負擔。

    國家資訊中心 2001.02.28

相關新聞

中國農村稅費改革將全面展開

2001年農業的兩件大事

中國農民的錢袋何時不再“縮水”?

參考文獻
相關專題

相關站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