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聞
政策資訊
權威論壇
國際熱點
經貿動態
法制進程
文化線上
教育廣場
科技長廊
軍事縱橫
域外評説
我看世界
華人社區
旅遊天地
閱讀空間
中國農民的錢袋何時不再“縮水”?

    辛辛苦苦勞作了一年的農民,到頭來卻發現自己的收入少於上年,這種令人沮喪的事,在中國糧食主産區並不鮮見。中國農民每人平均純收入增幅連年下滑的態勢,引起高層的高度重視。

    今年,中國的二十個省(區、市)相繼發生嚴重旱災,累計受災面積超過四億畝,其乾旱範圍之廣,持續時間之長,災害程度之重,多年罕見。中國糧食産量今年也將減産四千五百萬噸,中國糧食主産區農民收入因此將再打折扣,來自權威部門的數字顯示,今年上半年農民的每人平均現金收入比去年同期僅增長百分之一點五,增幅明顯下降。

    事實上,從一九九六年中國農民每人平均純收入達到一千九百二十六點零七元,增長速度達到百分之九的高峰後,便開始逐年下降,一九九九年為百分之二點二,是近幾年增幅最小的一年。據統計,與上年相比,一九九八年農民來自純農業的收入,每人平均減少三十元,一九九九年每人平均減少一百零八元。

    中國農民收入的持續減少,既有眾所週知的大部分農産品價格走低的因素,還包括一些地方亂收費、亂集資、亂罰款和各種攤派的屢禁不止,以及農産品生産結構調整不到位等等。個中原因或許一言難盡,但它對中國農村經濟發展乃至整個中國經濟和社會産生的負面效應卻是嚴重的,不容忽視的。

    中央政府對農民負擔重、收入低的問題極為關注。國務院總理朱容(加金字旁)基在政府工作報告上特別強調,要千方百計增加農民收入。在剛剛結束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努力增加農民收入被列為明年中國經濟十大任務之首。

    為提高農民收入,中央政府在宏觀走勢上,採取了一系列加減法措施。所謂加法,通過採取積極的財政政策,增加基礎設施建設的投資力度,增加農民的勞務收入;積極發展鄉村非農産業——鄉鎮企業、産品加工業,同時加快小城鎮建設,使農業人口向非農業人口轉移;調整農業生産結構,利用科學技術,改善優良品種,增加農産品的附加值,滿足社會對農産品多層次、多需求的變化。

    在減負上,中國今年在安徽省進行了費改稅的試點,以農業稅、屠宰稅和特産稅,取代過去村鄉級政府的各種收費名目,收到明顯成效,據統計,今年安徽省實施費改稅後,減輕農民負擔達十六億元人民幣。

    據透露,明年中國將拿出二十億人民幣,支援費改稅的試點工作,費改稅工作將在全國十幾個省份全面試行。減輕農民負擔將走向法制化和制度化。

    此外,中國還將在江蘇、山西、遼寧等地推行鄉一級政府的機構精簡。山西的一千八百多個鄉,合併精簡到一千二百多個,減少三分之一。有消息透露,全國的四萬六千個鄉鎮,經過精簡,將砍掉百分之二十。通過對主要靠行政收費支撐的鄉級政府進行消腫化瘀,達到減輕農民部分負擔的目的。

    新世紀的春天即將到來了,九億中國農民在新世紀應該看到新希望。

    中國新聞社 2000年12月26日



相關新聞


中國農民每人平均收入僅是城市居民的三成


參考文獻
相關專題

相關站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