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聞
政策資訊
權威論壇
國際熱點
經貿動態
法制進程
文化線上
域外評説
我看世界
華人社區
旅遊天地
閱讀空間
2000年我國農業結構調整初見成效

    在過去的一年中,儘管面臨嚴重的自然災害和農産品價格走低等不利因素,全國各地仍緊緊圍繞農民增收和農村穩定兩大目標,通過各種方式,使我國農業結構調整取得初步成效。

    據最新統計表明,2000年我國農業結構調整首先表現在種植業上基本實現即定目標。全年糧食面積減少9000多萬畝,從區域分佈上看,糧食種植更向中部和東北優勢産區集中。從品種結構上看,則呈現“一增兩平兩減”趨勢,即稻穀尤其是中稻和北方一季稻大幅增加,玉米和薯類面積基本與上一年持平,而早稻和小麥麵積則減少。從品種佈局上看,長江以南調減小麥麵積佔全國調減面積50%,東北三省調減的玉米麵積也佔了全國的一半。

    除此之外,其他主要農作物,例如棉花和糖料分別比上一年減少了900多萬畝和500多萬畝,烤煙面積維持穩定,油料和蔬菜面積都比上一年提高了將近8%。而畜牧業作為農業結構調整的主要方向,在去年體現的也比較突出。

    水産品方面更加注重可持續發展,在實現海洋捕撈零增長的同時,海水養殖産量增長14.9%,淡水産品産量增長8.2%.作為農村經濟主體力量的鄉鎮企業繼續表現平穩態勢.全年累計增加值繼續以10%以上的速度增加,而且隨著眾多小煤礦,小化工等小企業的關停,大中型鄉鎮企業發展迅速,以利潤,稅金等指標衡量,營業收入在500萬以上的鄉鎮企業發展速度要高出全國平均水準5--10個百分點。

    農業部鄉鎮企業局副局長宗錦耀:鄉鎮企業調整的主要特點是第一産業中的龍頭企業,第三産業發展心迅速,第二産業中的環保産業和高新技術産業發展較快。另外東西合作加強,去年東西地區達成3000多個項目,總投資額為583億元。

    伴隨著農業生産對市場的逐步適應,農業産業化也成為各地調整農業産業結構,培養區域規模優勢,增加農民收入的一項重要途徑.截止目前,我國農業産業化經營組織已經發展到了3萬多個,通過農業産業化經營帶動的農戶戶均增收800多元,吸納農業勞動力572萬人。

    中央電視臺 2001年01月04日

相關新聞

中國農民的錢袋何時不再“縮水”?

我國就業結構趨於合理 農業從業人員低於五成

全球饑餓人口達八億

參考文獻
相關專題

相關站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