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規劃欲將“人”字大寫

 第一次採用“規劃”而非“計劃”

記者:“十一五”(2006年~2010年)規劃的編制,比歷屆五年規劃都來得早些。“這是我國第一次提前3年左右啟動規劃編制工作。”來京參加全國發展和改革工作會議的某省發展改革委一位負責同志,最近這樣告訴記者。

丁元竹:據悉,2005年,黨中央將制定“十一五”《建議》,並對“十一五”規劃工作作出全面部署。國家發改委要研究起草“十一五”規劃《綱要》,2005年底前報國務院審議。眼下,我國編制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的工作已經全面展開。

記者:這次五年規劃,有何特殊重大意義?

丁元竹:“十一五”規劃,是我國提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宏偉目標和科學發展觀之後編制的第一個中長期規劃。“十一五”時期,是我國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發展模式創新和制度創新的重要時期。它們能否在實踐中取得實質性突破,關鍵是“十一五”這一步邁得怎麼樣。如果這一步邁不出去,那麼我國目前已經面臨的經濟社會發展嚴重失調問題,在“十一五”時期就會與經濟快速增長和全面對外開放發生更加嚴重的衝突。

記者:我們注意到,與前十個五年計劃不同,在稱呼上,“十一五”規劃第一次被稱為“規劃”。

丁元竹:是的。這是為了更多體現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而非傳統計劃經濟條件下發展規劃的特色,更多體現出它的宏觀指導和戰略規劃特色。

記者:綜觀“十一五”規劃編制工作特點,似乎還有好幾個“第一次”備受關注:第一次對研究課題公開招標;第一次開展規劃立法工作;……其中,研究課題公開招標在2003年9月27日首次試水後,曾被輿論譽為政府問計於民,向民間“買智慧”。

以人為本:“十一五”規劃欲將“人”字大寫

丁元竹:“十一五”規劃的確亮點很多。然而,“十一五”規劃最大的首創、最本質的突破則在於,把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作為統領規劃編制的一條紅線。中國要以新的理念編制“十一五”規劃,首先要堅持以人為本。“在規劃編制的出發點上,要從偏重於物質財富增長,轉向更加重視人的發展,把實現人的全面發展作為發展戰略的核心問題。”

記者:據説,早在“十五”計劃編制期間,國家發改委就有意將以人為本四個字寫進“十五”計劃。

丁元竹:有這回事。1999年,有關課題組曾多次討論要不要在“十五”計劃中採用以人為本的提法,並引起爭議。但是當時,基於多種因素考慮,以人為本沒有寫進“十五”計劃綱要的第一章“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指導方針”,而是採用了“把提高人民生活水準作為根本出發點”的提法。2003年4月,胡錦濤總書記在廣東考察非典防治工作期間,第一次正式提出以人為本。

記者:從黨的十六大提出“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到十六屆三中全會提出“堅持以人為本,樹立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觀,促進經濟社會和人的全面發展”,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對發展觀內涵的認識在深化。正如溫家寶總理所指出:“堅持以人為本,這是科學發展觀的本質和核心。”

丁元竹:長期以來,在以升遷為動力的片面政績觀引導下,“發展是硬道理”被錯誤地理解為“增長率是硬道理”、“GDP增長是硬道理”。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正是對過去見物不見人,對GDP增長過度崇拜的舊發展觀的揚棄。

記者:其實,以人為本的發展觀也是當今世界發展的流行態勢和終極追求。1992年成立的聯合國世界文化與發展委員會就認為,脫離人和文化背景的發展,是一種沒有靈魂的發展。發展不僅包括得到商品和服務,而且包括過上充實的、滿意的、有價值的和值得珍惜的共同生活。

丁元竹:人的全面自由發展同樣是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的憧憬。

記者:恩格斯在逝世前一年曾給《新世紀》雜誌題詞,他從馬克思著作裏面找出一句自己最欣賞的話:“每個人的自由發展是一切人的自由發展的條件。”恩格斯説:“除此之外,我再也找不出合適的了。”這個故事很能説明發展的真正終極意義。

《半月談》 2005年1月5日


人事部:2005年重抓七項工作 全力做好“十一五”人才規劃
丁元竹:應把危機管理納入“十一五”規劃
“十一五”規劃編制將考慮資源等承載能力
高尚全:對“十一五”規劃的幾點意見
李佐軍:“十一五”規劃應重點規劃什麼
“十一五”城市建設要防止“特色危機”
高尚全:建議把政府改革作為“十一五”的中心
江蘇啟動十一五規劃編制 將解決五大深層次矛盾
“十一五”西電東送電網提前開工
中國“十一五”規劃將注重區域規劃的編制和實施
信産部成立領導小組 “十一五”規劃編制啟動
教育部徵集、遴選“十一五”規劃課題研究單位
“十一五”規劃研究中標課題公告
馬凱:以新的發展觀編制“十一五”規劃
中國“十一五”計劃將突出東北長三角等區域規劃
“十一五”:中國的八大挑戰和待解決的七大問題
交通部確定我國“十一五”交通建設重點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