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百姓藍皮書之十五:軍隊和國防

    20世紀90年代,國防和軍隊建設再次實行了戰略性轉變。軍事鬥爭準備的基點,從對付一般局部戰爭轉到打贏現代技術特別是高技術條件下的局部戰爭;軍隊現代化建設的基點,由數量規模型轉向品質效能型、由人力密集型轉向科技密集型。

    實行精幹的常備軍與強大的後備力量相結合;國防科技工業著力突破關鍵技術,發展新型武器裝備,完善現有裝備的配套;軍隊實行精簡整編;隨著科技練兵的深入,全軍軍事訓練已初步實現基地化,一支支現代雄師正在“模擬戰場”中接受著近似實戰的洗禮;已形成集運輸、救護、供應、維修于一體的全方位,立體化綜合保障方式。

    焦點一:我國倡導新型安全觀

    自有文字記載以來,人類社會已發生了15000余次大大小小的戰爭和武裝衝突。東歐劇變、蘇聯解體和冷戰時代的結束,使我國軍事安全和政治安全形勢十分嚴峻。

    我國倡導的新型安全觀的核心,是摒棄冷戰思維。由於近半個世紀的東西方兩極的對峙,對抗安全觀、集團安全觀、單邊安全觀和絕對安全觀佔主導地位。這些安全觀都是以冷戰思維為特徵的,不結盟就是對抗,非友即敵,靠使用武力或威脅使用武力求和平,力圖把自己的安全建立在對方的不安全之上,導致國際爭端連綿不斷。鑒此,江澤民主席等國家領導人在國際社會上一再指出:“維護和促進世界持久和平與安全,必須推動建立和平穩定、公正合理的國際政治新秩序,徹底摒棄冷戰思維,建立適應時代要求的互信、互利、平等、合作的新型安全觀。”

    根據新的安全觀,我國奉行了三項新的國防對策:

    其一,努力實現大國關係“夥伴化”。我國從1996年與俄羅斯建立“戰略協作夥伴關係”開始,相繼與法國建立“長期的全面夥伴關係”;與美國建立面向21世紀的“建設性戰略夥伴關係”;與德國達成面向21世紀的全面合作關係的共識;與英國建立長期的、基礎廣泛的關係;與日本建立相互信任、長期穩定的和平友好關係。

    其二,努力實現各國之間“求同存異”。本著“求同存異”的思想,我國已在中國北方長達7000多公里的邊境地區初步建立了安全帶和信任帶;中越邊境這個昔日硝煙瀰漫的戰場,今天已變成了紅火熱鬧的邊貿市場。

    其三,努力實現經濟活動“國際化”。世界上流行一句名言:“國境線上沒有貨物流動,就會有軍隊出沒”。江澤民主席自1993年與克林頓總統在西雅圖首次會晤以來,幾乎年年與之探討發展中美正常貿易關係問題。前美國總統克林頓曾深入中西部農村,站在由稻草搭成的臺子上動員農民去説服參、眾議員們,要從經貿實惠上升到國家安全和戰略利益的高度來看待中美永久正常貿易關係。

    中國政府充分利用世界大戰在預定的時期內打不起來的有利時機,在加速發展自己的同時,認真履行聯合國常任理事國的職責,積極參與國際軍控活動。中國于1992年開始,相繼簽署了《不擴散核武器條約》、《禁止化學武器公約》、《互不首先使用核武器條約》、《全面禁止核武器試驗條約》草案等。

    中國政府從1995年開始相繼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監控化學品管理條例》及《各類監控化學品名單》和《條例實施細則》,《中華人民共和國核出口管理條例》及《核出口管制清單》等。

    焦點二:全軍掀起科技大練兵熱潮

    1993年初,國防和軍隊建設的指導思想再一次實行戰略性轉變,即:在軍事鬥爭準備上,由應付一般條件下局部戰爭向打贏現代技術特別是高技術條件下局部戰爭轉變;在軍隊建設上,由數量規模型向品質效能型、人力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轉變。

    江澤民主席在提出“科教興國”基本國策之後又提出了“科技強軍”的戰略思想,要求把國防和軍隊建設切實轉移到依靠科技進步上來。

    高科技改進了練兵方法和手段,通過電腦和倣真技術,便可實現技術訓練模擬化、戰術訓練網路化、綜合演習虛擬化。

    焦點三:國家安全擴展到虛擬疆界

    隨著全球因特網的織成,國家安全的疆界從物理疆界擴展到虛擬疆界,導致國家安全目標的多元化與國防功能不斷擴大。

    近十幾年來,國防費所佔國家財政總支出比例,雖然從1979年的18.5%降至2000年的8.29%,但國防費的總數卻隨國民經濟的發展而水漲船高,如1991年約為330.29億元,1992年約為377.9億元,1993年約為425.8 億元,1994年約為550.7億元,到2000年為1212億元,2001年為1410.4億,2002年為1662.4億元 (約合200億美元)。

    當然,從國際範圍看,我國國防費仍是低水準的。如果按每個現役軍人的每人平均軍費計算,美國每個軍人為23萬美元,日本為19萬美元,而我國每個軍人只有8000余美元。若論軍費的絕對值,我國不但比美、英、法、德、日等西方國家少很多,而且低於南韓。2000年中國國防費只相當於美國的5%,日本的30%,英國的40%,法國的48%,德國的 64%,甚至低於一些綜合國力遜於我國的發展中國家。

    多數國家的國防費分配比例:人事費用佔25%~30%,裝備費用佔30%~40%,科研費用佔10%~18%。而我國人員生活和活動維持費用佔國防費總數的大頭,用於武器裝備維修和發展的費用明顯不足。

    1998年3月,新的國防科學技術工業委員會成立。國防科工委作為國務院主管國防科技工業的部門,對國防科技工業實施政策、法規、規劃、標準、監督等方面的行業管理。

    1999年7月將五個軍工總公司改組為十大集團公司。通過改革,國防科技工業引入市場競爭機制,逐步優化結構和改善佈局,精幹軍工隊伍,增強了平戰轉化能力,初步建成了開放式的新軍工體系。

    兵器工業研製和生産了新型自行火炮、反坦克導彈、主戰坦克等一批性能先進的武器裝備。

    航空工業已初步形成了能生産殲擊機、轟炸機、強擊機、直升機、運輸機、偵察機、教練機、多用途飛機、無人駕駛飛機和超輕型飛機等門類比較齊全的科研生産教育體系。

    航太工業能自行研製生産不同類型的人造衛星、運載火箭、戰略和戰術導彈,其中衛星返回系統、低溫推進系統、地面測控系統等已經接近或達到世界先進水準,突破了航太飛行器透明控制、高精度軌道確定、返回控制和著陸預報等一系列關鍵技術,自1992年開始實施載人飛船航太工程以來,我國先後進行了三次“神舟”號載人宇宙飛船試驗。

    電子工業能生産數千種型號的電子設備,基本上能夠滿足戰略武器、航太技術、飛機與艦船、火炮控制和各種電子化指揮系統的需要。

    焦點四:軍隊從“龐大”向“強大”跨越

    1997年9月12日,江澤民總書記在黨的第十五次全國代表大會上,鄭重地向世界宣佈,中國在80年代裁減軍隊員額100萬的基礎上,3年內再裁減軍隊員額50萬人。經過3年的落實,陸軍精簡18.6%,海軍精簡11.4%,空軍精簡12.6%,第二炮兵精簡2. 9%,軍以上機關共減少1500余個機關部門。

    如今,陸軍中裝甲兵、炮兵等技術兵種已佔70%;海軍已發展成為擁有水下潛艇、水面艦艇、航空兵、陸戰隊、岸防部隊5大兵種;空軍已擁有航空兵、空降兵、地面防空兵、雷達兵等多兵種;第二炮兵已形成了核導彈與常規導彈兼有,近、中、遠端和洲際導彈齊備。

    焦點五:北大清華為軍隊培養研究生

    江澤民主席作出了把院校教育放在優先發展戰略地位的決策,中央軍委頒發了《軍隊院校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軍校教育在堅實的科技基礎和寬厚的人文底蘊之上,將融指揮、管理和技術于一爐,使學員的智力和非智力素質得到全面發展。

    著名科學家錢學森在上世紀80年代曾提出我軍人才方陣的學歷架構:軍長為博士,師長為碩士,團長為學士。當時這一設想被稱為神話。現在這一神話正在變成現實。到2001年底,全軍已有博士、碩士2.6萬名,全軍大專以上學歷已達72%,其中作戰部隊軍、師、團領導班子中,具有大專以上文化程度的比例分別已達88%、90%、75%。

    當然,這個比例不僅遠遠低於美國等發達國家軍隊,也低於印度、巴基斯坦和土耳其等發展中國家。如美國軍官100%是大學本科以上文化程度,其中碩士、博士研究生佔38.4%。俄羅斯有98%以上的軍官受過高等教育,印度要求營以上軍官必須獲得碩士學位。

    依託地方普通高校培養軍隊幹部已形成制度。今年,全國24所普通高校首批以國防生模式培養的600名學生,已畢業充實到陸海空三軍的人才方陣。目前全國50余所普通高校在校國防生的數量達到9000余名。

    最近,《國務院、中央軍委關於建立依託普通高校培養軍隊幹部制度的決定》提出了“高層次人才強軍計劃”,在國家研究生招生計劃內由部分普通高校為軍隊定向培養一批碩士研究生。首批列入實施強軍計劃的有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南開大學、北京航空航太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等27所高校,招生專業為工程技術類學科,2002 年招生1600人左右,學制3年。畢業後,一律回入學前所在部隊工作。

    焦點六:《國防教育法》公佈施行

    2001年《國防教育法》正式公佈施行,使我國的國防教育工作進入了依法組織實施的新階段。目前,全國絕大多數省、自治區、直轄市成立了國防教育領導機構和專門的辦事機構。各地積極拓展社會化國防教育活動,普遍建立了黨政領導“軍事日”制度,許多地方還舉辦了 “國防教育周”活動,集中向人民群眾普及和宣傳國防教育知識。一些軍隊院校還開設了地方領導幹部的國防進修班,通過短期培訓,提高地方領導幹部的國防素質。

    國防動員在現代國防鬥爭中的作用越來越重要,已成為國防現代化建設中具有戰略意義的基礎工程。對付高技術戰爭的“短平快”,不僅取決於常備軍的應急機動能力,還取決於國防動員的速度,特別是高效的國防動員體制和運作機制已成為現代戰爭初期能否贏得戰爭主動權的核心問題。

    我國于1994年成立了由國務院總理兼任的國家國防動員委員會,主管全國國防動員工作,統一協調國防動員工作中經濟與軍事、軍隊與政府、人力與物力之間的關係。國家國防動員委員會下設有綜合辦公室和國家人民武裝動員辦公室、國家經濟動員辦公室、國家人民防空辦公室、國家交通戰備辦公室。各軍區和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均設立相應的國防動員委員會,負責主管本區域的動員工作。

    “三結合”武裝力量有了新發展。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由內衛部隊、警衛部隊、邊防部隊、消防部隊,以及交通、水電、黃金、森林警察部隊組成,調整了領導體制,隸屬於國家公安系統,受國務院、中央軍事委員會雙重領導,實行統一領導管理與分級指揮相結合的體制,成為我國武裝力量的重要組成部分。

    實行精幹的常備軍與強大的後備力量相結合,是現代國防建設的必由之路。平時以預備役軍人為基礎、現役軍人為骨幹,戰時成建制轉服現役的武裝組織——預備役部隊 ,已成為解決平時少養兵、戰時多出兵,保障戰時迅速擴編軍隊的重要組織形式。

    民兵不再是“土八路”,在保持群眾性和普遍性的基礎上,已擁有一支規模適當、佈局合理、裝備優良、素質較高,包括高炮、地炮、通信、防化、工程、偵察以及海軍、空軍等諸多專業技術分隊在內的基幹民兵隊伍。

    堅持平戰結合,國防工程建設得到加強。國家直接投資新建了一批軍港、機場、碼頭陣地,完善了瀕海城市的防護設施,修建了約100條(段)國防和邊防公路。部分新建、擴建民用機場增設了軍事運輸設施;軍民合建國家光纖工程,使軍隊通信保障條件大幅度改善。

    焦點七:舉行海上大規模聯合軍事演習

    1997年7月1日清晨,當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迎來第一個黎明的時候,中國人民解放軍奉江澤民主席的命令,雄赳赳地進駐香港,接管了英軍的兵營,象徵著主權的回歸。1999年12月20日零時,駐澳部隊500名官兵開進澳門履行防務職責,是在數十萬民眾夾道歡送、歡迎節日氣氛中實施的。

    依據駐軍法規定,駐軍實行人員輪換制,建立了對外發言人制度,定期舉辦軍營開放日,加強與特區民眾的了解與溝通。實踐表明,駐軍在“一國兩制”的特殊環境裏,依法與特別行政區政府建立了融洽、和諧、互信的軍政關係。

    為了遏制“台獨”勢力的發展,我軍舉行了海上大規模聯合軍事演習。 1995年7月,中國人民解放軍在東海公海海域進行地對地導彈發射演習,“六枚導彈全部命中目標”;10月,海軍又在中國領海舉行了諸兵種合成演習。1996年3月,我軍又在東海沿岸和台灣海峽先後舉行了導彈發射訓練、海軍實彈演習和三軍聯合作戰演習。2001年6月,舉行了三軍聯合渡海登島演練和海軍高科技實彈考核演習。幾次軍事大演習的成功,顯示出中國人民解放軍具有較強的三軍聯合登陸、兩棲作戰等多種作戰能力。

    應急機動部隊加強了適應性訓練:有的在波濤洶湧的大海中搏擊;有的在雪域高原的世界屋脊上進行新型戰車適應性試驗;有的在複雜地形上進行發射演練,遠距離打擊目標;有的進行缺氧環境下人體生理測試,為部隊開展針對性訓練提供科學依據。我軍已把反恐怖鬥爭納入職責範疇,駐大中城市和邊海防的部隊,還加強了軍警民聯防、處置突發事件和打擊走私販毒等刑事犯罪活動的演練。

    現代戰爭的主要作戰樣式之一是空襲與反空襲。目前,我國已經形成了一個較為完整的人民防空體系,我們用智慧和汗水構築了一道道堅不可摧的地下新“ 長城”和一座座地下人防指揮中心,初步建立起設施配套、多網並舉、聯絡順暢的指揮通信和警報系統,增強了抗干擾和抗毀能力。為增強群眾的國防觀念、人防意識,同時為檢驗通信、指揮、警報設施,許多城市都選擇了特殊意義的日子作為防空警報試鳴日。全國人防重點城市報警器覆蓋率達到100%,警報鳴響率達到100%。

    焦點八:軍隊向地方開放機場

    經中央軍委批准,軍隊已向地方開放了101個機場,開放和騰讓了29個港口碼頭、300多條鐵路專用線、90條通信線路、1000多個倉庫、300多萬平方米軍事用地及部分營房設施。

    在上海浦東開發區和三峽水利樞紐、蘭州—西寧—拉薩光纜通信幹線等一大批國家重點建設中,我軍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裝備,成為重要的攻堅力量。1994年4月17日,是中國軍人在三峽工程中打響的第一炮!幾千名武警水電官兵以平均每月100多萬方的速度削平18座山頭,完成世界水利史上從未有過的一系列難題。

    在西部大開發的戰略中,積極參加了在長江、黃河上游開展的“綠化母親河”、新疆環塔克拉瑪幹沙漠防護林帶和內蒙古西部防沙治沙、陜西小流域綜合治理等基礎和生態環境等建設。

    近10年來,全軍和武警部隊共以1.4億個勞動日、8000多萬台(次)車輛,參加和支援地方5000多項工程建設。先後派出30余萬官兵大會戰,鋪設了23條國家通信光纜幹線工程,貫穿20余個省、市、自治區,總長4.3萬公里。穿越200余條江河、1000多個湖泊水塘、幾百處沼泥和幾百公里山嶽岩石帶,並奇跡般地穿越唐古拉山、崑崙山,鋪設到了世界屋脊——拉薩,為迅速改變我國通信落後面貌做出了傑出貢獻。

    在1998年百年不遇的抗洪搶險鬥爭中,出動30萬官兵和500多萬民兵,2200多架次飛機,1.25萬台車輛,1170余艘舟艇,搶修加固堤壩1萬多公里,堵決口和排險情 1.4萬處,搶救和轉移群眾300多萬人,臨危不懼,嚴防死守,在確保人民生命財産安全中發揮了中流砥柱的作用,有26名官兵獻出了寶貴生命。

    2000年4月,在全軍確立了18支工程兵部隊為抗洪搶險專業應急部隊,擔負全國7大流域、9條江河和兩大湖泊的抗洪搶險任務。近10年間,人民解放軍共參加抗震抗洪、森林滅火、邊境掃雷等搶險救災6萬多次,出動官兵1300多萬人次,搶救遇險群眾1000多萬人。

    近幾年,全軍先後捐資3.97億元,援建各類 “希望學校”2179所,幫助貧困地區改變學校教學設施簡陋的狀況和幫助50多萬名少年兒童重返校園和完成學業。涌現出了被群眾譽為“扶貧司令”的彭楚政,被稱為“水神”的“模範團長”李國安。給水團的官兵們在大漠中行程32萬公里,轉戰大西北五省、自治區,找出了6條古河道富水帶,以及上千個湖泊,直接為 40多個縣(市)解決了700多萬人的生活用水。每當一眼眼甘甜的清泉從乾涸的土地上涌出時,當地群眾總是在井旁豎起石碑,醒目地寫著:“感謝共産黨,感謝解放軍”。

    焦點九:軍艦出訪遍及五大洲三大洋

    中國軍隊已逐步走向世界。目前,已同146個國家開展了軍事友好往來,在103個國家設立武官處,有74個國家在我國設立了武官處;共有1600多個軍事團組出訪了90多個國家,來自世界五大洲的2500多個代表團訪問了中國。同時,軍事外交已成功地向中低層次和軍事科研、學術交流、科技合作等多種專業領域延伸,並不斷拓展交往與合作的廣度與深度。從1996年始, 互派留學人員、互派客座研究人員近千名。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軍艦出訪已遍及五大洲、三大洋。海軍編隊1997年橫渡太平洋到達美國聖迭戈時,短短兩天間,就有5萬多人次爭睹中國軍艦的風采。

    2000年7月,“深圳”號導彈驅逐艦和“南倉” 號綜合補給艦首次橫穿南印度洋,到達坦尚尼亞時有50多個國家的大使和武官偕夫人前來參加甲板招待會;今年5月15日從青島軍港解纜起航的中國海軍艦艇編隊,開始了人民海軍歷史上的首次環球航行,總航程約3萬海裏。

    中國積極參與了聯合國維和行動。從1990年開始,中國軍隊先後參加了“聯合國中東停戰監督組織”、“聯合國伊拉克——科威特觀察團”、“聯合國柬埔寨臨時權力機構”、“聯合國監督西撒哈拉公民投票特派團”、“聯合國莫三比克行動”、“聯合國利比亞觀察團 ”和“聯合國獅子山觀察團”等聯合國維和行動,共派出軍事觀察員30余批和工程部隊1000余人次。

    我軍赴柬埔寨執行聯合國維和任務的工程兵部隊以其出色的表現被譽為“一支戰鬥力強、富有犧牲精神和正義感的精銳之師”。

    美國發生“9.11”事件後,中國相繼加入了《制止恐怖主義爆炸》等9個國際公約,同時又在國際反恐合作中堅持原則立場,堅決反對搞雙重標準。美國在阿富汗實施反恐戰爭後,中國提出了最終解決要由阿富汗人民自己決定等五項建議,得到國際社會的廣泛好評。

    焦點十:軍隊律師隊伍迅速壯大

    近10多年來,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了《國防法》、《兵役法》、《軍事設施保護法》、《人民防空法》、《預備役軍官法》、《駐軍法》、《國防教育法》等專門規範國防和軍隊建設的法律;國務院、中央軍委制定了《國防交通條例》、《徵兵工作條例》、《民兵工作條例》等100多件軍事行政法規;中央軍委制定了《中國人民解放軍司令部條例》、《政治工作條例》、《後勤條例》、《裝備條例》、《內務條令》、《紀律條令》等70多件軍事法規;各總部、各軍兵種、各軍區制定了2000多件軍事規章。

    1990年以來,全軍各級領導機關結合本部門的工作實際,先後對《兵役法》和《軍事訓練條例》、《房地産管理條例》等20多個軍事法律、法規的執行情況進行了監督檢查,有力地保證了這些軍事法律法規的貫徹落實。

    全國各大、中城市駐軍警備司令部,依據《警備條令》對違紀軍人和假冒軍人、軍車等進行執法監督檢查。通過路檢,共收回和查獲被盜軍車、假冒軍車牌照上萬副,打掉偽造軍車號牌的犯罪團夥20多個。

    全軍開展了規模宏大的普法教育。《軍事法學教程》、《國防法立法理論研究》、《軍事法制建設研究》等一批具有較高水準的軍事法學專著的問世,填補了我國軍事法學研究領域的許多空白。

    1993年,西安政治學院成立了我軍第一個專門培養軍事法學人才的軍事法學系,使我軍有了系統培養軍事法學學科人才的一方天地。全軍各部隊編印普法教材、參考材料約300多萬冊,培訓骨幹約20萬人。

    軍隊律師隊伍迅速壯大,全軍包括海事、智慧財産權等專業性律師機構在內的法律顧問處已有400多個,全軍師以下單位法律諮詢站(組)已經發展到2萬多個,基層法律諮詢員6萬多人,其中取得國家《法律服務執照》的近萬人,200多名軍隊律師活躍在軍營。

    當人民解放軍雄赳赳、氣昂昂跨過深圳河,通過海關時,香港警方驚奇地發現,每名駐香港部隊官兵的背包中,都有香港基本法和香港駐軍法的法律知識讀本。

    在駐香港部隊各級值班員的床頭,都放有一隻小鬧鐘。早晨起床,平時操課,不聽軍號聲,只聞鬧鐘響,原因是香港的環境法明確規定了音量的分貝標準。(特約編輯/段金 報告撰寫人/蘇志榮)

    《北京青年報》2002年10月7日


中國百姓藍皮書:公民法律意識越來越強
中國百姓藍皮書之人口篇
中國百姓藍皮書之十一:三農
中國百姓藍皮書之十:城市化
中國百姓藍皮書之九:文化
中國百姓藍皮書之八:科技
中國百姓藍皮書之體育版
中國百姓藍皮書之六:價值觀和心態
中國百姓藍皮書:新型社會保障制度逐步完善
中國百姓藍皮書之四——生活品質
中國百姓藍皮書教育篇:教育的十大焦點話題
中國百姓藍皮書:中國經濟潛力有多大
調查報告:直擊現實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