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聞
政策資訊
權威論壇
國際熱點
經貿動態
法制進程
文化線上
域外評説
我看世界
華人社區
旅遊天地
閱讀空間
誰在讀小説?

    小説,在文學的諸多體裁中,一直是最為廣大的普通讀者所歡迎的一種,但以近年來的閱讀趨向來看,對當下作家所創作的小説的閱讀,其廣泛程度已經比不上散文,或者是紀實類的作品。有出版社幾年來致力於每年度最佳小説、詩歌、散文、雜文的編選,但從發行的情況看,小説還是落後於散文。

    但要籠統地説,現在讀小説的人很少,似乎也並不公允。至少有兩類人對於小説的閱讀還是孜孜不倦的。

    其一是評論家。他們的閱讀是一種職業的行為,且有許多的小説研討會要參加,寫小説的人也多希望在各種場合聽到評論家對自己作品的稱讚,所以,他們常常會閱讀大量的小説作品,雖然,在很多時候,很多的作品並不是他們所願意閱讀的。

    相比起評論家來説,另一類人對於小説的閱讀要自覺得多,那就是眼下各個影視製作公司的策劃和編導們。特別是隨著電視頻道的增加,大量的時間需要填充,電視劇的需求急增,原本就底氣不足的電視編導和策劃們在百般焦急中終於找到了一條創作的捷徑——從小説中尋找可供改編的故事框架。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就以電影來説,著名導演張藝謀的作品,從《紅高粱》、《菊豆》、《大紅燈籠高高挂》、《秋菊打官司》到最近的《幸福時光》,多是改編自小説作品。至於電視劇,這樣的例子更是比比皆是。

    當然,如以上所提到的如此功利性的閱讀行為,顯然不是我們現在所要探討的問題,但有趣的恰恰是,這樣的行為恰恰是當下小説閱讀的主體,而對於廣大的非職業閱讀的讀者來説,小説已經不再是最主要的閱讀對象。

    另外還必須澄清的一個概念就是,現在最流行的姑且稱之為“電視劇小説”(將正在播出或即將播出的電視劇的劇本改寫成小説)的,因其不能算作是真正文學意義上的小説作品,故而也不在本文探討的範圍之內。如,時下遍佈大小書店書攤的《大雪無痕》、《大宅門》等。

    如此篩選之後,我們所要討論的閱讀對象應該為文藝類的小説,或者更狹義點兒,是由當代作家創作的小説作品。幾段背景背景一:

    週末,北京某地鐵車站。

    來來往往的人們時而會駐足於站內的書報攤位,但在記者逗留的二十多分鐘內,沒有一人買走近百種各類圖書中的任何一本。而在種類不能算太少的圖書中,小説類書籍寥寥無幾。作家版的《大宅門》被放在顯眼的位置。

    記者:“您這兒什麼書好賣?”

    工作人員:“什麼書都走得不太好。要説好點兒的,這個,這個,這個還行。”

    工作人員所指為一本素質測試手冊,一本《激勵員工16法》,還有一本時下正熱銷的《窮爸爸,富爸爸》。

    記者:“小説類的書怎麼樣?”

    工作人員:“小説?這兒哪兒有什麼小説呀。”

    攤位上有劉醒龍的《痛失》和蔣子龍的《空洞》兩本書,但位置很靠後,被壓在其他書的下面。

    記者指《大宅門》問:“這些跟著電視劇出的書好賣嗎?”

    工作人員:“這書前一陣子還行,現在不行了。”

    背景二:

    據《華西都市報》根據成都一家書店提供的資料所作的圖書排行榜,佔據第一二位的分別為《大宅門》和《笑傲江湖》。顯然,與電視劇的播出有著密切的關係。另有池莉的小説《懷念聲名狼藉的日子》在榜上較為靠後的位置。

    背景三:

    去年曾有這樣一則消息:“近日,應著名文學刊物《收穫》之邀,余華、莫言、蘇童、張煒、馬原、王安憶、格非等數十名國內作家和文學評論家匯集滬上,共同探討世紀之交的中國當代文學。

    在此次座談會上,作家與評論家們對中國當代文學的現狀表示出了一種深切的關懷和憂慮。一種普遍感覺是,近十年來,震撼人心的小説少了,甚至讓人記得住的小説也越來越少。一位滬上評論家以曾是一名文學青年的身份,發出了這樣的疑惑:究竟是讀者出了問題,還是有一種東西被作家在寫作中丟失了?這位80年代的文學青年,曾經那樣如饑似渴地閱讀中國的當代小説,但現在他感到越來越讀不下去了。儘管出於職業的需要他還必須讀,但這種閱讀已使他處於一種糟糕的狀態。以前在閱讀中産生的感受和激動沒有了,代之以似曾相識的感覺,讀了幾行字就知道下面要説什麼。幾天前,在《收穫》金秋朗讀會上,這位評論家有機會重溫了80年代曾發表在《收穫》上的那些轟動一時的名篇,雖然現在聽來有些幼稚,但當時所産生的心靈震撼卻是真實的。而進入90年代以來,儘管作家們越來越會寫,但他卻沒了感覺。他不知道是自己出了問題,還是作家出了問題?”

    幾段採訪

    被訪者一:張小姐和她的同學(某經濟類大學金融保險專業學生):

    讀小説不多,也不知道現在有什麼好的小説,沒什麼途徑知道這方面的資訊。圖書館的小説都太老了,沒什麼新的,去買書吧,那麼多的書,也不知道該買哪本。也就是偶爾看看。喜歡的作家,畢淑敏。前不久看了一本王小波的小説,覺得挺好的。

    我覺得現在生活挺忙碌的,就想看點兒輕鬆的書。可現在有的小説寫的太壓抑,所以不想看。

    我不喜歡看篇幅太長的小説,太費時間。我不願意分階段地看一本書,平時沒完整時間看,放假的時候也有好多的事,比如上上網什麼的,還有其他好玩的事,所以也就不看小説了。

    被訪者二:孟小姐(某綜合大學英語專業應屆畢業生):

    我看小説不多。最近是因為要準備畢業論文,所以看了一本《十九世紀60部外國小説賞讀》,我覺得挺好的。我就是需要知道一點兒情節梗概就行了。我們同學中愛看小説的好像也不多,就我知道的,只有一個女同學喜歡。要説為什麼,我覺得還是沒興趣,沒有讀小説的激情,也沒時間。讀小説是要有耐心的。十九世紀那些小説都那麼厚的一本,沒耐心哪兒行呀。我們現在閱讀是希望能在短時間內獲取大量的資訊,這可能是閱讀的品位不同吧,小説能一下子抓住我們的不多。我們平時看什麼?像《北京青年報》、《讀者》什麼的,還有就是武俠小説或者漫畫。

    被訪者三:蔣先生(某著名大學中文系當代文學副教授):

    對當前作家作品的閱讀,我的學生們可以説真是太少了。有時候我都想罵他們。現在的學生學習狀態堪憂,心好像都沒在學習上。老想著出國,要學外語,要考這個證那個證的,要麼就是想著打工。他們也讀一些小説,但讀的很多都是暢銷作家的書,比如皮皮、七十年代作家的作品什麼的。傳媒炒什麼看什麼。好像被傳媒推著走。當然也有有志於文學的學生,但他們往往又有圈子化的傾向,只注意自己感興趣的東西,比如愛詩的就注意詩,對其他的就排斥。

    被訪者四:古先生(影視公司策劃,大學中文系畢業):我現在看小説的功利性很強,就看有沒有可供改編的東西。我覺得現在活躍的很多青年作家跟以前的作家相比,太個人化了。不像中年以上的作家,關注的東西還是有很強的社會性的。所以很多活躍作家的作品讀起來沒什麼份量,提不起人閱讀的興趣。

    被訪者五:李小姐(當代文學碩士,編輯):

    我覺得現在的小説無聊的太多,從小説的閱讀中得不到什麼東西。其實,小説的閱讀也是有期待的,要麼是從藝術上對自己有所提高,要麼是可以彌補自己經驗上的不足,或者是可以提供一個能夠啟發人認識世界的新的角度。可現在的很多小説一樣也沒有。藝術上有很明顯的缺欠,表達的也只是一些凡庸的人生經驗,更別提有什麼智慧了。經常是一本雜誌看下來,不是偷情的故事,就是夫妻間那點兒膩膩歪歪,再不就是泡吧呀,什麼的。特別是年輕一代的作家,他們對於都市經驗情有獨鍾,但表述的大多重復,缺少獨特性的作家。中年作家有個性的多一些,我注意他們的作品也會多一些。但他們的作品有的又太沉重,總是原封不動地傳達沉重的人生經驗,缺乏在藝術上化沉重為輕盈的能力。他們缺乏的是在意識上與現代的觀念、讀者的新的審美期待的溝通和連接。再有就是,現在的很多作家不真誠,喜歡表現小聰明,把讀者當傻子愚弄,弄點兒蒙人的花活,也不想想,怎麼幹,誰陪你玩兒呀!比較起來,我覺得有些好的網路小説,雖然功力有不足,但很真誠,有智慧,語言也現代,有吸引力。

    一些想法

    小説的閱讀在當下,比較起上個世紀的七八十年代確實大為冷淡了。究其原因,被訪者中也有提到的諸如生活節奏加快,難以靜下心地閱讀小説、生活內容豐富,娛樂方式多樣對小説閱讀的衝擊等也是不爭的事實。另外隨著社會的更加開放,真實、直接地表達的方式比起小説這樣的“曲筆”,對普通讀者來説,接受起來更為方便與直接,這也是散文與紀實文學作品比小説擁有更廣大讀者的原因。但就傳統小説,特別是這些小説作品的創作者來説,自身存在的問題也是無法忽視的。

    正如有專家指出的,“在當下的長篇小説中,找不到一個世紀來中國人精神發展的脈絡和與當代人處境相對應的精神生活。”文學創作個性化的強調,固然對於機械的文學的社會反映論予以充分的糾正,但就目前來看,有走向另一極端的趨勢。尤其是內容的過於個人化,使得不在少數的小説作品糾纏與個人生活的瑣屑細節,缺少引起共鳴的情感基礎,大大傷害了讀者的閱讀興趣。

    《文匯報》曾發表了一篇題為《九十年代的小説遺漏了什麼》的文章,其中談到:

    “在當下的文學創作中,時常能夠看到在寫法上富有新意、多有變化、有個性特點的作品,但又常常感到還欠缺一些什麼,似乎我們這個時代更重要的一些東西被遺漏了,遺漏了什麼?是人靈魂深處的痛苦與迷惘還是時代留給人們精神的豐富感受?是直面現實的勇氣還是生命不可排解的憂患情思?這些大家常常談起的話題可能包含著更為重要的價值和意義。”

    作家劉慶邦在談到這個問題的時候認為,讀者的疏離與作家自身還是有關係的。他認為,當下的很多小説一味地追隨和模倣西方的文學潮流,重認識的表達而輕情感滋潤,脫離了作品所立足的現實的土壤。

    老作家林斤瀾則更風趣地表達了他對此的看法:

    “眨眼世紀末矣,‘先鋒們’‘前衛們’發現讀者先還跟不上來,隨著索性不跟了。”

    由於內部與外部因素構成的小説閱讀的冷淡,是否能在未來有所改變,現在來看還無法定論。但也不能否認的是,對於感到親切的作品,讀者也並不忽視,比如近年來如《貧嘴張大民的幸福生活》這樣的小説作品,不管是否是借助於影視而為廣大讀者注意,但讀者對它們的歡迎也是肯定的。   

    北京日報 2001年6月18日



相關新聞


小説還能給我們什麼


參考文獻
相關專題

相關站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