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聞
政策資訊
權威論壇
國際熱點
經貿動態
法制進程
文化線上
教育廣場
科技長廊
軍事縱橫
域外評説
我看世界
華人社區
旅遊天地
閱讀空間

我們老年的生活靠什麼保障

    受聘于某機關下屬機構的小趙告訴記者,他們單位的同事們準備到勞動保障部門告所在單位,因為北京市規定用人單位必須在6月30日前為員工辦理社會保險,而一直到今天,單位領導仍左右推搪,沒有要給職工上保險的意思。他説:“現在檢查的重點是非國有企業,似乎還顧不上像他們這樣的國家機關聘用的人員。如果不舉報,恐怕很難儘快解決。”

    儘管有關部門三令五申,要求用人單位必須給職工辦理社會保險,但像小趙所在單位這樣沒有落實職工社會保險的徵繳的情況目前還很普遍。

    單位為你上保險了嗎

    北京市規定用人單位必須在6月30日前為員工辦理社會保險,然而,到目前為止,仍有不少的單位對此不理不睬。勞動保障監察執法檢查中發現,未給企業員工上保險或因企業不景氣未能按時繳納保險費的企業不在少數。

    記者向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打電話聯繫採訪時,接電話的先生第一個反應是:“是不是要舉報?”看來,近一段時間舉報的人真不少。

    養老保險是國家為化解公民老年風險而提供定期收入的社會保障制度。中國社會保障制度已有50年曆史。前30年是“低工資、高就業、高補貼、高福利”的國家包企業、企業包職工的統包政策;改革開放以後的15年間,國有企業逐步走向獨立,企業保險因之轉向社會統籌;1995年,中央決定將個人賬戶制度引入中國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單一的社會統籌制度轉向社會統籌與個人賬戶相結合製度,基金管理方式也由現收現付制轉向部分積累制。

    勞動保障部基金監督司司長施明才日前説,在徵繳管理環節,存在一些企業少報工資總額以少繳保險費,以及惡意欠費問題。目前企業欠繳養老保險費近400億元。在支付管理環節,存在著騙取養老金的問題。在結余基金管理環節,存在著擠佔挪用基金的問題。

    據了解,在全球172個已經建立並且運作多年養老保險制度的國家中,正在面臨一個十分普遍的、日益嚴重的基金財務危機。在我國,1997年基金收不抵支的城市有5個,1998年擴大到21個,1999年又增至25個,基金缺口187億元,2000年基金缺口預計為357億元。目前我國養老保險個人帳戶空帳已將近2000億元。

    由於現在在職的一代人既要承擔供養上一代“老人”的義務,又要為自己將來養老進行個人賬戶積累,這種雙重負擔是企業和職工難以承受的,因而在實際操作中引發很多問題。

    嚴重欠繳養老金,無疑難以保障職工的晚年生活。用人單位為員工辦理社會保險意義重大。

    對此,北京市是下了大決心的。北京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副局長張欣慶在部署社保的“擴面徵繳”時,表示要出“重拳”清理社會保險沒有覆蓋到的“死角”。勞動保障部門對拒不申報登記、不按時足額繳費的將予以行政處罰,加收滯納金,拒不執行行政處罰決定的,申請法院強制執行,並不得為其辦理《北京市外來人員就業證》、勞動年檢和工資手冊;工商、稅務、證券監管、財政部門也將協助督促企業進行社會保險登記和按時足額繳費;國有企業的繳費情況也將成為企業領導人業績考核的重要內容,實行一票否決,不依法繳費的國有企業法人代表、總會計師除了不能晉級、評選先進和獲得年終獎金外,當年拖欠要給予警告,次年仍然拒繳的,撤職處分。

    據了解,目前欠繳單位主要是一些負擔較重的國企和一些新成立的企業,許多企業是“明知故犯”,回避對職工承擔的責任。

    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有關人士提示,企業不上保險,職工應及時舉報。

    養老保險能夠保障未來嗎

    出於對未來生活保障的考慮,當前許多人非常看重,但大多數人並不清楚,養老金對未來到底有多少保障。

    從發展趨勢看,退休金收入將越來越少,社會保障的原則是保障基本生活,因此以後退休金佔原工資的比例不大可能很高。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社會發展部部長丁寧寧説:“從社會保障體制改革的趨勢來看,今後政府只能提供較低標準的養老金。這和原來的退休金制度有很大的區別。傳統計劃體制下工資標準較低,但退休金的水準較高,相當於退休前工資的80%左右。現在收入水準普遍提高了,但並不都體現在‘工資’上。養老保障交費目前是按照工資單上前三項的20%收取,將來養老金髮放時也只能以這前三項為標準。收入水準超過工資水準更多的職工,養老金的替代率(養老金相當於在職收入的比率)還要更低。因此,要想退休後保持原來的生活水準,就需要靠補充養老保障(個人賬戶交費結存)以及商業保險和個人儲蓄。”

    根據國家有關規定,基本養老保險水準的量化標準,養老金的替代率大約在60%。這也就意味著從當前89%的替代率要下降到60%,國家將只為退休人員提供基本生活保障。

    西方學者曾經將老年人的需要簡單地概括為“錢”、“醫療”和“精神衛生或心理衛生問題”。穩定的收入來源是晚年生活保障的關鍵。我國社會保障制度的改革將轉變為國家、企業、個人分擔的方式,過去單純依賴退休金養老的想法也要相應改變。

    據介紹,大多數國家的公共養老體系主要由三方面組成,最重要的是由國家依法強制建立,通過稅收或繳費籌資的,現收現付確定給付的,廣覆蓋(全體就業人員或全體公民)、低水準(工資的15%~25%)的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再有是國家依法強制推行,依靠企業和個人繳費籌資,通過個人賬戶管理的,養老金待遇與繳費掛鉤的(工資的40%~50%),完全積累的補充養老保險制度;還有就是個人自願購買的、商業性的養老保險。

    在這三個方面,政府承諾的基本養老保險一般來説是低標準的,僅從字面就不難發現“基本”兩字已經明確圈定了社會保障制度改革的原則和出發點。從目前國家改革養老保險制度的重點和趨勢來看,均是以企業為載體來推動和發展第二方面的養老保險制度。

    也就是説,既使單位上了社會保險,也僅僅能夠保障基本的生活。事實上,社會保障體制改革的目標是保護弱勢群體,增進社會公平,保持社會穩定。

    如果希望年老後保持原有或更高的生活水準,必須有其他方式的積累。

    怎樣保證晚年生活

    從年輕走向衰老是任何人都無法回避的客觀規律。

    如今,養兒防老的傳統觀念已經改變。家庭的供養資源正在減少,供養力下降,傳統的家庭養老正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戰。

    但很多的中青年人都沒有考慮到養老問題,有些人盲目樂觀,認為到老年還早著呢;還有些人把希望寄託在國家身上,認為上了社會保險就萬事無憂了。

    有專家指出,養老的責任正逐漸從家庭向社會轉移,家庭養老終將讓位於社會養老。今後一個較長的時期,中國將處在一個家庭養老與社會養老並存的局面。

    加強自我養老的意識和必要的各種準備,是當前中青年人不能不提前考慮,儘早準備的事情。

    1997年國務院發佈的《關於建立統一的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的決定》中就指出:“為使離退休人員的生活隨著經濟與社會發展不斷得到改善,體現按勞分配原則和地區經濟發展水準及企業經濟效益的差異,各地區和有關部門要在國家政策的指導下大力發展企業補充養老保險,同時發揮商業保險的補充作用。”

    從政策和現實情況看,未來的養老方式必將有巨大的改變,如果不防患未然,現在的中青年人晚年時的生活水準很難得到保證。

    所以,為保證晚年生活水準不受影響,中青年人現在就必須在經濟上做好後半生的安排,尤其要考慮退休後,養老金以外的經濟來源,趁年輕,盡可能增加收入,開拓財源,注意節省不必要的開支,儲備更多的錢安度晚年,為養老而儲蓄。將住房等生活基礎設施安排好。

    要進一步提高養老待遇還必須通過補充保險制度、商業保險去解決。自覺參加養老、醫療等強制性保險,盡可能購買一些適合自己的商業保險,有備無患。進入老年之後,在適應社會需要情況下,盡可能延長工作年限,增加收入。

    據調查顯示,到2000年底,有43.9%的居民購買了商業保險,居民購買險種主要集中在“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和“人壽保險”這三個人身保險上。由此可見,人們的防老意識正在不斷增強,防老的準備也越來越受到人們重視。

    千龍新聞網 2001年7月20日



相關新聞


養老保險基金面臨重重難關



鄉鎮企業職工養老保險體制的設想



養老保險能否保障未來?



下崗職工協議期滿 養老關係如何接續



養老市場喜憂參半


參考文獻
相關專題

相關站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