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價異動 樓市調控誰在 “拆招”

來源:黑龍江日報 2013-09-13 09:05:00

  樓市調控堪稱“史上最嚴”,地産盛宴卻在不斷上演:北京六環房價進入“2萬時代”,北上蘇杭兩天四地王更是創下新紀錄。調控層層加碼,預期卻愈來愈高,甚至出現“逆襲”式上漲,地方政府、銀行與地産商在其間究竟扮演什麼角色?
  地方政府
  “點土成金”力度加大,“地産依賴”變本加厲
  北京剛現每平方米7.3萬元的單價“地王”,滬杭隨即又拍出數百億的總價“地王”……一時間,一線樓市更加焦灼;“地王”扎堆背後,是地方政府“點土成金”力度加大,北上廣深等10個大城市8月份土地出讓金收入同比大增149.3%。
  “這些地方為何在這個時段放出黃金地塊,對本已高燒不退的房地産市場又加一把大火,究竟是誰在製造‘地王’,推高漲價預期?”財經評論員馬光遠如是質疑。
  “財政捉襟見肘,地産開發來錢最快”,記者採訪中發現,一些地方政府的心態“驚人一致”。經濟發展壓力加大,“錢緊”令地方政府如坐針氈。
  一些政府官員向記者表達無奈:財政增收困難,公共服務和民生保障的開支卻有增無減;加上今年地方債務大量到期,還債壓力加大,賣地成為一種“現實選擇”。
  一位開發商告訴記者,年初準備投資一個城市綜合體項目,廣東某市相關領導稱“要重視風險,從容開發”,到了第二季度卻突然提出“要加快建設”,接連組織開發商座談,幫忙聯繫貸款,一系列與項目有關的準備於是緊鑼密鼓地進行。
  在推高“麵粉”價格的同時,一些地方政府也在為“麵包”價格上漲開後門。8月下旬以來,包括北京、廣州、南京在內的13個重點城市的周新批預售面積連續突破300萬平方米,遠遠超過之前數月一直維持的一兩百萬平方米的面積。
  同樣的情景曾多次出現。縱觀十年房地産調控,從2003年的“18號文”到如今的“國五條”,調控政策層層加碼,地方政府卻頻頻“暗度陳倉”。不論是2008年20多個地方相繼救市,還是2011年底30多個城市放鬆調控,每一輪房價平穩之後,毫無例外都出現了“逆襲”式的報復性上漲。
  銀行
  房企是“優質客戶”,房價回落比誰都“急”
  地方政府“錢緊”,開發商卻是“不差錢”。今年上半年,全國房地産開發企業到位資金同比增長達32%,開發商拿地、開發速度逐漸加快。
  “開發商對銀行是優質客戶。”建行一位管理人士説,銀行對小微企業貸款的審查標準可能會有數十條,但大型開發商只要項目品質高、週期不長,一般都可獲批,只是貸款利率上浮多少的問題。
  通常情況下,房企開發資金中,有近三分之一來自銀行等金融機構。銀行、信託公司並非不明白房地産行業的高風險,但是為了追逐利潤,“只要不違反法律規定,就會照辦不誤。”幫助借貸雙方繼續玩“高風險、高回報”的金錢遊戲。
  中國指數研究院華中分院總監李國政表示,地方銀行普遍存在房地産開發佔比偏高的問題,一些甚至超過20%。“如果加上對建築企業的貸款和個人房貸,整個房地産市場佔用的銀行貸款資金比例遠遠高於這個數字。”
  中國人民銀行相關分行的數據顯示,上半年湖北省信貸投放僅次於2009年同期,為歷史次高水準。全部新增貸款的50.2%均投向房地産等五大行業,由此帶動房地産業投資增長33.8%,比去年同期加快8.3個百分點;7月份上海市中外資銀行新增住房開發貸款同比多增56億元。
  “房價跌了,銀行比我們還著急。”一位房地産公司高管説,“房地産行情看漲之時,甚至會有銀行主動到府推貸。”儘管此前銀行業曾表示,即便房價下跌50%也能撐得住,但考慮到水泥、建材等貸款,銀行作為利益共同體不可能置身事外。
  房企
  與政策“打太極”,信心膨脹欲搶佔先機
  政策調控雖嚴,但一些房企通過捂盤惜售、陰陽合同等方式與政策“打太極”。“政策嚴一些時,便減少推盤量,人為製造短缺;調控稍有鬆動跡象,便伺機醞釀漲價。其實房企是這輪調控的大贏家。”一位業內人士説。
  例如,在國五條北京細則落地後,北京和廣州等地都開始對開發商預售價格進行指導,希望借此抑制高房價,但很快就被開發商以“捂盤惜售”等貓膩來“拆招”。
  拆分合同、“精裝房裸賣”也成為一種“行銷策略”。廣州、南京等地近期紛紛曝出開發商報較低價格實現網簽,購房者卻只能用更高價格才能購得住房。
  值得警惕的是,儘管2010年國資委就曾勒令非主營業為房地産的央企推出地産市場,然而一些企業“潛水”後竟又“重出江湖”,甚至成為地王的最大買家。
  8月27日北京一場拍賣會上,所拍地塊無一例外被國企和央企收入囊中。北京夏家衚同地王出讓不足一月,中糧地産又以高達4.6萬元的單價刷新北京單價地王。一位民營房企老總感慨:“在土地市場上,想打敗央企和國企,太難了!”
  此外,開發商逐漸通過“把控”市場,掌握定價權。
  專家建議,在樓市調控政策效果出現僵局之時,有關部門應該對地方執行調控完成情況和進度進行一次“考核”,發現問題,排查漏洞,對執行不力的部門和責任人加強問責監督;同時加緊制定更加完善和科學的調控措施,不能讓剛需成為樓市瘋狂的“埋單者”。
  
(責任編輯:)
即時資訊
聯繫我們
辦公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酒仙橋路10號恒通國際商務園B12C座五層
郵       編:100015
聯繫電話:010-59756138/6139
電子郵箱:dichan@dichanchina.com
網站無障礙
房價異動 樓市調控誰在 “拆招”
來源:黑龍江日報2013-09-13 09:05:00
樓市調控堪稱“史上最嚴”,地産盛宴卻在不斷上演:北京六環房價進入“2萬時代”,北上蘇杭兩天四地王更是創下新紀錄。調控層層加碼,預期卻愈來愈高,甚至出現“逆襲”式上漲,地方政府、銀行與地産商在其間究竟扮演什麼角色?
長按保存圖片

中國網地産

是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中國網旗下地産頻道,是國內官方、權威、專業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

中國網地産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電話:010-59756138/6139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1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關於我們 主辦單位 權責申明 聯繫我們 廣告合作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41號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10120170004號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