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40城二套房首付比例降低 部分地區購房需求熱度回升

來源:中國經濟網 2022-09-23 09:27:12

近期,越來越多的城市加入到二套房首付比例鬆綁的隊伍中。9月22日,《證券日報》記者通過採訪銀行、房地産仲介等機構了解到,房貸政策調整後,多家銀行對二套房首付比例進行調整,多地購房者諮詢量有所增加。

廣東省城規院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李宇嘉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降低第二套房首付比例目的是為了降低改善型需求入市的門檻,釋放換房需求,促進房屋流轉。改善性需求是目前住房需求的主力,在二線城市換房需求的潛力更大。未來還會有更多的城市鼓勵換房需求,因此在二套房購置政策上的優惠力度還會加大,包括利率降到規定的最低水準。

多地調整二套房首付比例

近來,已有包括鄭州、邢臺、天津等多地調整二套房首付比例。例如,天津近日發佈樓市新政,明確居民家庭申請商業性個人住房貸款購買第二套住房的,首付款比例最低為40%。邢臺于近日發佈公積金貸款新政,首套房、二套房首付比例均進行下調。

據諸葛找房數據研究中心不完全統計,截至9月16日,41個城市降低二套房首付比例,主要集中于二線及三四線城市。

中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明明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目前放鬆二套房首付比例的城市普遍是地産銷售較弱,庫存較高的城市。預計未來更多的地産銷售壓力較大的城市會採取類似的舉措,但未必能夠擴展到一線城市。對於二套房各地的政策規定不完全一樣,在因城施策、一城一策的框架下,各地可能在二套房的限購、限貸以及按揭利率方面都會有不同程度的放鬆。

諸葛找房數據研究中心分析師關榮雪認為,在房住不炒的定位下,各地降二套房首付較為謹慎。此前,部分二線及三四線城市通常將政策的調整方向傾斜于剛需群體,意味著對於改善群體的支援力度逐漸提升,填補政策力度較弱板塊,將會與此前出臺的房地産政策達到優化互補,促進市場良性健康發展。預計未來可能還會有更多城市跟進降首付政策,在優化二套房政策方面或將有創新舉動。

與首付比例下降相呼應的是,房貸利率繼續下行。貝殼研究院發佈重點城市主流房貸利率數據顯示,2022年9月份,貝殼研究院監測的103個重點城市主流首套房貸利率為4.15%,二套房貸利率為4.91%,分別較上個月回落17個基點、15個基點。

部分地區購房諮詢量明顯上升

9月22日,《證券日報》記者聯繫前述地區多家銀行機構、房地産仲介了解政策出臺後各方動態。

“首付比例政策調整後,近期確實有不少客戶諮詢”,天津地區某國有大行個貸部門工作人員對記者表示,二套房首付比例從60%降為40%,首套房不變。房貸利率亦未有變化,首套房貸利率仍為4.1%,二套房貸利率為4.9%。

鄭州地區一家國有大行的信貸經理告訴記者,近期,鄭州限購區內二套房首付比例降至40%,首套房首付比例不變為30%。有銀行相關負責人表示,目前該行暫未接到下調的通知,二套房首付比例仍為60%。

此外,邢臺于近日發佈公積金貸款新政,購買首套自住房的首付比例由30%降至20%,購買二套住房的首付比例由60%降至40%。海口一家房地産仲介機構經紀人告訴記者,目前二套房首付比例已降至40%。對於有意購買二套房的群體來説,樓市新政某種程度上降低了門檻,有助於刺激改善需求釋放。

有不少購房者對記者談及政策發佈後的感受:“首付降低可以緩解當下的資金壓力,會考慮置換新房。”

不過,貝殼研究院市場分析師劉麗傑指出,當前市場修復受阻,後期市場的修復仍需要寬鬆的信貸環境作為基礎。

關榮雪表示,9月份以來,新一輪政策接踵而至,多城出現限購、房貸首付等方面的放鬆,再加上傳統的銷售旺季,房企推盤與促銷力度將有所加大,成交量大概率較7月份、8月份上升,但熱度可能不及去年。

在明明看來,各地政策繼續落地,是一個逐步積累量變的過程,但未必能夠在9月份、10月份發生質變。從現在起到年底,房地産市場仍有震蕩,難現所謂“金九銀十”。但核心城市房價需求總體有韌性,一二線城市會穩定去化。


(責任編輯:王永超)
網站無障礙
超40城二套房首付比例降低 部分地區購房需求熱度回升
來源:中國經濟網2022-09-23 09:27:12
近期,越來越多的城市加入到二套房首付比例鬆綁的隊伍中。9月22日,《證券日報》記者通過採訪銀行、房地産仲介等機構了解到,房貸政策調整後,多家銀行對二套房首付比例進行調整,多地購房者諮詢量有所增加。
長按保存圖片

中國網地産

是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中國網旗下地産頻道,是國內官方、權威、專業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

中國網地産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電話:010-59756138/6139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1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關於我們 主辦單位 權責申明 聯繫我們 廣告合作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41號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10120170004號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