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政治局會議首提“保交樓”,樓市下半年怎麼幹?

來源:中國新聞網 2022-07-29 10:39:47

樓市2022年的“下半場”,有重要定調!

中共中央政治局7月28日召開會議,分析研究當前經濟形勢,部署下半年經濟工作。會議指出,要穩定房地産市場,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因城施策用足用好政策工具箱,支援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壓實地方政府責任,保交樓、穩民生。

“保交樓”首入中央政治局會議內容

最近一個月,多地爛尾樓盤的“停貸”風波,引發了各方對房地産風險的關注。本次會議十分具有針對性地明確:壓實地方政府責任,保交樓、穩民生。

“穩定房地産的工作重點開始變化,從之前的防風險與穩市場,轉移到穩市場、防風險與穩民生並重。”廣東省城規院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李宇嘉指出,“保交樓”第一次出現在中央政治局會議,觸發因素是房地産風險存在從房地産企業蔓延至下游的民生保障領域的隱患。

  “推動保交樓、穩民生,關鍵是壓實地方政府的主體責任。至於責任應如何壓實,途徑就是用足用好政策工具箱。”李宇嘉認為,在“一城一策”的框架下,各地方政府壓實責任、用足用好政策工具箱的效果仍需提高。

“從會議的表述來看,用‘壓實’兩個字,體現出對這一風險重視度提升的同時,對於地方化解風險的實際落地行動會有充分關注。”58安居客房産研究院分院院長張波也認為。

“當前保交樓的政策比較清晰,地方政府、商業銀行等機構密切配合,房企積極參與復工。不排除下半年會有新一輪的保交樓政策。”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研究總監嚴躍進認為,尤其是在推動房企施工、化解房企債務壓力、維護購房者合法權益等方面會有積極的進展和表現。

此前一週內,銀保監會3次表態,另有超過10城發佈保交樓相關的政策舉措。25日,銀保監會召開全系統2022年年中工作座談會暨紀檢監察工作(電視電話)座談會指出,支援地方做好“保交樓”工作,促進房地産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中指研究院指數事業部市場研究總監陳文靜説,中央會議定調後,後續各地舉措及配套資金或將加快落實。只有“保交樓”如期推進,經濟穩定復蘇,樓市信心和預期才能好轉,下半年市場才更好穩定恢復。

“穩定房地産市場”當頭,“房住不炒”不變

“房住不炒”的定位自2016年提出後,本次會議繼續明確“房住不炒”的定位不變。

“今年以來全國超過百城出臺了住房支援政策,支援合理住房需求。預計下半年地方支援性政策仍會進一步加碼,但底線是‘房住不炒’。”貝殼研究院市場分析師劉麗傑認為。

值得注意的是,“‘穩定房地産市場’的表述排在了‘房住不炒’的前面”,嚴躍進認為,這充分説明當前房地産市場的矛盾在於出現了不穩定的因素,因此,穩定房地産市場的表述具有非常強的指導意義。

“各地下半年要把穩定房地産市場作為工作的核心目標和工作方向,即要對影響房地産穩定的因素進行剔除,促進房地産市場健康發展。”嚴躍進説。

劉麗傑也提到,二季度以來市場整體出現了底部修復的良好跡象,但近期部分期房業主停貸、房企債務違約等情況成為市場不穩定的因素,這導致新房市場的觀望,干擾了市場修復節奏。“而房地産的平穩發展和良性迴圈關乎經濟發展、社會穩定,所以穩樓市是重中之重。”

繼續支援剛性需求和改善性住房需求

會議指出,支援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業內普遍認為,預計後續對於改善性的需求支援力度會加大,這同樣關係到因城施策用足用好政策工具箱的問題。

陳文靜指出,當前房地産市場仍面臨較多的不穩定因素,短期房地産政策優化調整力度仍有望加大,供需兩端政策均有空間,重點關注二線城市政策改善帶來的需求釋放。

“政策工具箱裏既會包含需求側支援政策,除了限購、限貸、限售等降低購房門檻、降低購房成本外,契稅補貼、住房補貼、發放消費券等促進住房消費的力度也有加大的空間。”劉麗傑認為,未來或更會側重供給端的政策支援,例如預售資金監管的優化、房企紓困政策等。

“過去比較強調各地政策放鬆的主動性,上半年各地在需求方面有很多創新,包括首套和二套、新房和二手房,以及在人才、農民工、新市民、三孩家庭、大學生等層面都落實了非常好的政策。”嚴躍進認為,下半年會是一個政策工具鞏固、消化、細化、實化的過程。

“上半年房地産政策密集但效果弱于預期,所以下半年要在政策落實中‘用足用好’,讓政策最大化發揮效應,促進房地産市場的健康發展。”嚴躍進説。

(責任編輯:王永超)
網站無障礙
中央政治局會議首提“保交樓”,樓市下半年怎麼幹?
來源:中國新聞網2022-07-29 10:39:47
樓市2022年的“下半場”,有重要定調!
長按保存圖片

中國網地産

是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中國網旗下地産頻道,是國內官方、權威、專業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

中國網地産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電話:010-59756138/6139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1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關於我們 主辦單位 權責申明 聯繫我們 廣告合作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41號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10120170004號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