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手推進産業鏈補鏈成群,建設國家重要先進製造業基地 川渝共抓産業協作“一條鏈”

來源:重慶日報 2021-06-08 09:51:34

6月4日,在四川德陽舉行的成渝地區八方協同建設先進裝備製造産業集群大會上,來自四川成都、德陽以及重慶渝北、江北等8個市、區發佈《合作宣言》,將聚焦強鏈條、育集群、建體系、促合作,共建成渝地區先進裝備製造産業集群。

川渝8個市、區協同共建先進裝備製造産業集群,是川渝兩地産業協作的舉措之一。

建設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構建現代産業體系是關鍵,加強兩地製造業協作則是重中之重。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啟動以來,川渝兩地産業協作之路不斷走深走實,共抓産業協作“一條鏈”推動高品質發展成為兩地共識。

優勢産業強強聯合

孕育出所有産業合作協議

6月7日,重慶榮昌區安富鎮一幢三層樓的廠房,2000平方米的車間內,120多名工人正在加緊生産嬰兒車布套、毛絨玩具等産品。

這個車間是四川隆昌好貝思嬰童用品有限公司的“衛星工廠”。“訂單排滿了,生産線忙不過來,所以在重慶設立衛星工廠,可以一解燃眉之急。”該公司負責人説。

川渝合作,産業擔綱,協作先行,兩地企業之間自發的密切合作,源自兩地政府部門協同佈局。

2020年4月30日,四川省經信廳、重慶市經信委在成都召開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産業協同發展專項工作組(製造業)第一次會議暨戰略合作框架協議簽約,成立製造業協同發展專項工作組,並設立工業網際網路、汽車摩托車、電子資訊、智慧製造、産業合作園區、消費品首批6個工作專班。

由此,奏響了川渝兩地産業協作“協奏曲”——

印發《關於加快推進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産業合作園區建設的通知》,簽訂《成渝工業網際網路一體化發展示範區戰略合作協議》《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汽車産業協同發展戰略合作協議》《工業設計産業戰略合作框架協議》……

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啟動以來,川渝兩地圍繞産業協作達成了所有合作協議,特別是圍繞汽車、電子資訊、裝備製造等兩地共同優勢産業進行“強強聯合”,共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産業集群。

“川渝兩地通過加強産業協作,帶動了兩地企業共同發展。”重慶市經信委負責人説,在2020年,兩地規上工業企業實現營業收入6.8萬億元,高於全國平均水準,為成渝地區高品質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

該負責人表示,“十四五”川渝將從強化規劃銜接實施,協同建設具有核心競爭力先進製造業集群,推動川渝産業鏈創新鏈融合等多個方面推動兩地深化合作,強化川渝産業協同發展,聯手建設國家重要先進製造業基地。

聯合繪製“施工圖”

攜手推動汽車和電子兩大支柱産業高品質發展

加強産業協作,圍繞重點産業進行補鏈、強鏈是關鍵。為此,川渝兩地聚焦汽車和電子資訊這兩個共同的優勢産業“做文章”。

5月底,在永川區舉行的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重慶四川黨政聯席會議第三次會議,審議了《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汽車産業高品質協同發展實施方案》《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電子資訊産業協同發展實施方案》。

由川渝兩地經信部門聯合編制的這兩個《方案》,為兩地的兩大産業協作發展繪製了“施工圖”。

“到2025年,川渝兩地汽車産業産量達到300萬輛、産值達到6000億元,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將建成為全國重要的汽車研發、製造、應用基地。”圍繞汽車産業發展,川渝共同定下這樣的目標。

接下來,兩地汽車産業將通過“串珠成鏈”,推動所有合作,包括壯大産業鏈、打造生態鏈、完善供應鏈、協同創新鏈、突破行業鏈、提升價值鏈等。

“川渝經信部門將牽頭攜手川渝多個部門,共同在汽車産業中開展一系列合作,做強‘長板’補齊‘短板’。”兩地經信部門負責每人平均表示,這些合作內容包括共同建設示範應用場景,營造領先産業生態;共同加快完善供應鏈條,增強兩地協作配套;共同提升研發創新能力,聯動加快技術突破;共同壯大整體産業規模,擴大集群發展優勢等。

在促進電子資訊産業協同發展方面,川渝也有“大動作”。

今年4月,成渝地區工業網際網路一體化發展示範區建設方案獲工信部批復;在更早之前,四川、重慶同時被確定為國家數字經濟創新發展試驗區。這些國家層面的政策利好,為成渝電子資訊産業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而且近年來,四川通過“抓龍頭、鑄鏈條、建集群、強配套”,重慶通過建設“芯屏器核網”全産業鏈,兩地電子産業生態圈都已成型——2020年,兩地電子資訊産業營收規模達到2.1萬億元,一大批電子資訊龍頭企業紛紛佈局川渝,雙方電子資訊産業鏈、供應鏈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川渝兩地經信部門負責人表示,兩地推動電子資訊産業協同發展,將圍繞做大總量、做強鏈條、提質增效三個方面,推動實現産業基礎高級化、産業鏈現代化。計劃到2025年,川渝電子資訊産業規模將超過3萬億元,帶動産業區域配套能力大幅提高,全面提升産業競爭力。

高效分工協同發展

川渝企業呈現良性互動融合發展新趨勢

圍繞推進産業協作和補鏈成群,川渝兩地企業已積極行動起來,廣泛開展“互採互供”,共同實現高品質發展。

在九龍坡西彭工業園區,重慶戴卡捷力輪轂製造有限公司(下稱戴卡捷力)車間,三條自動化生産線正加緊生産,通過熔煉、鑄造、熱處理等一道道工序後,一批批被打磨得锃亮的輪轂不斷下線。

據介紹,每年約有1000萬件輪轂從這裡生産下線,被運往全國多個汽車整車企業,特別是空間距離最近的重慶本地及四川車企。

“我們的産品基本覆蓋了四川所有整車企業,佔到四川輪轂市場份額兩成多。”戴卡捷力董事長曾平稱,接下來川渝兩地整車企業仍是該公司主要目標市場,其中四川市場將是深耕的重點。

正是在供應採購環節形成相互補充、你來我往,讓一批川渝企業實現了高效分工、共同發展。

有別於戴卡捷力向四川進行“産品輸出”,位於璧山的重慶青山工業有限責任公司(下稱青山工業),則是向川企進行零部件採購,形成“産品輸入”。

青山工業副總經理馬雄介紹,該公司專注汽車傳動系統研發,其供應鏈體系主要集中在川渝兩地,在生産自動變速器所需的300多個零部件裏,有70%的供給都來自川渝。

“我們向四川採購的零部件包括變速器箱體、差速器殼體等,隨著兩地合作越發緊密,這兩年採購量增長也特別快。”馬雄稱,今年來又有兩家川企加入青山工業的供應鏈體系。

目前,川渝兩地還有不少企業在産業配套、人才合作等多個領域展開闔作。比如在本地龍頭企業中,長安汽車在川渝地區有270多個供應商和99家經銷商,其中四川地區經銷商有62家;小康集團在四川地區的配套企業共37家,去年採購金總額達13億元。

川渝工業園區的協作互動同樣有序進行。今年5月,首批20個川渝産業合作示範園區正式授牌,來自德陽、江津等20個川渝市、區的産業園區榜上有名。川渝工業兩地將在功能共建、産業共建、産業配套等多個領域進行合作,築牢兩地産業協作平臺載體。

川渝産業協作大事記》》》

2020年4月30日

川渝經信部門召開産業協同發展專項工作組(製造業)第一次會議暨合作簽約,重點圍繞工業網際網路、汽摩、電子、智慧製造、産業園區、消費品等方面開展合作。

2020年5月19日

川渝簽訂《成渝工業網際網路一體化發展示範區戰略合作協議》;今年4月該示範區獲工信部批復成為國家級。

2020年5月30日

川渝聯合印發《關於加快推進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産業合作園區建設的通知》,提出到2025年在重點開發、交通節點和邊界毗鄰區域分類建設20個産業合作示範園區。

2020年6月29日

川渝汽車産業深化合作對接活動舉行,兩地簽訂《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汽車産業協同發展戰略合作協議》,川渝汽車産業鏈供需資訊線上對接平臺上線。

2020年7月6日

川渝兩地簽訂《川渝能源運作保障合作協議》,共建能源運作保障體系。

2020年9月23日

川渝簽訂《關於加強川渝中小企業公共服務交流合作備忘錄》,將合力促進兩地中小企業高品質發展。

2020年10月29日

成渝電子資訊産業戰略合作簽約暨合作峰會舉行,兩地將開展兩地國家數字經濟創新發展試驗區聯動,共建電子資訊産業及電子資訊高端研發製造基地。

2020年12月24日

川渝簽訂《工業設計産業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將在共建工業設計園區、推動設計成果轉化、加強工業設計産業等方面加強合作。

2021年3月10日

川渝簽訂《消費品産業合作協議》,將共同推進兩地食品、輕紡、醫藥等産業實現高品質發展。

2021年4月底

成渝兩地印發《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汽車産業鏈供應鏈工作方案》《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電子資訊産業鏈供應鏈工作方案》,進一步推動兩大産業加強精準對接,強化平臺構建。

2021年5月8日

川渝經信部門召開推動兩地製造業專項工作組2021年第一次會議,圍繞深化兩地製造業産業鏈、供應鏈、創新鏈協同,共建先進製造業集群進行對接。

2021年5月8日

成渝産業合作示範園區授牌儀式在重慶舉行,兩地的20個園區入選。

2021年6月4日

成渝地區八方協同建設世界級先進裝備製造産業集群暨地方産品推介會在德陽舉行,重慶渝北、江北、江津、永川及四川成都、德陽、眉山、資陽將共建兩地裝備製造産業集群。

(資料來源:重慶市經信委)

(責任編輯:胥麗君)
網站無障礙
聯手推進産業鏈補鏈成群,建設國家重要先進製造業基地 川渝共抓産業協作“一條鏈”
來源:重慶日報 2021-06-08 09:51:34
6月4日,在四川德陽舉行的成渝地區八方協同建設先進裝備製造産業集群大會上,來自四川成都、德陽以及重慶渝北、江北等8個市、區發佈《合作宣言》,將聚焦強鏈條、育集群、建體系、促合作,共建成渝地區先進裝備製造産業集群。
長按保存圖片

中國網地産

是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中國網旗下地産頻道,是國內官方、權威、專業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

中國網地産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電話:010-59756138/6139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1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關於我們 主辦單位 權責申明 聯繫我們 廣告合作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41號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10120170004號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