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住房制度改革 深圳供需兩端發力保障住有宜居

來源:深圳特區報 2019-09-13 08:19:50

原標題:加快住房制度改革 深圳供需兩端發力保障住有宜居

深圳特區報9月12日訊 (記者 徐強)今年8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支援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正式發佈。《意見》指出,要建立和完善房地産市場平穩健康發展長效機制,加快完善保障性住房與人才住房制度。如何貫徹落實《意見》精神,為建設先行示範區營造良好民生發展格局?深圳為此一直從供需兩端持續發力,尤其是在建立房地産市場長效機制和加大保障性住房供應力度方面,積極探索有效路徑,並採取強有力措施加以推動,加快完善社會保障體系。

強有力調控築牢長效機制之基

按照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的“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近年來,深圳堅決貫徹落實國家“堅持調控目標不動搖、力度不放鬆”等指示精神,始終保持房地産調控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為建立和完善房地産市場平穩健康發展長效機制打下堅實基礎。

以剛剛過去的8月份樓市成交數據為例,根據市住建局的統計,8月份一二手住宅成交量較7月有所下降,8月份一手住宅成交3038套,環比下降16%;二手住宅成交6680套,環比下降5%,價格則維持相對穩定,市場整體持續平穩發展。

在市房地産研究中心主任王鋒看來,目前深圳房地産市場之所以保持平穩發展,主要得益於2016年以來採取強有力的調控。未來,深圳還需要通過短期的行政調控政策和長期的金融手段相結合,推進房地産行業長效機制建設。同時,要繼續堅持調控不放鬆,繼續多渠道加大供給,平衡市場供需關係。

市房地産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李宇嘉也認為,穩定預期、建立長效機制、重塑住房制度是房地産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的抓手和利器,唯有如此,才能將各項長效機制制度化。

接下來,深圳還需要通過加快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化深圳住房制度改革、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拓展居住空間,增加住房供應,培育租賃市場,實施人才安居,加快形成多層次住房供應體系和房地産市場健康發展長效機制。

深入房改奠定住有所居之本

為加大保障性住房與人才住房供應力度,進一步完善相關制度,深圳先行先試,在土地供應、住房制度改方面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

在土地供應上,深圳率先在國內嘗試“單限雙競”土地競拍模式,積極落實住房結構比例要求,將普通商品住房與保障性住房並重,進一步優化住房供給結構,加大對人才住房供給支撐。今年6月份,深圳一口氣推出的5宗居住用地均採用“單限雙競”的辦法,即“競成交地價、限成交地價、競只租不售的人才住房面積”,以此加快建立多主體供給、多渠道保障、租購並舉的住房制度。據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有關負責人介紹,今年下半年,我市仍將按計劃“滾動式”供應居住用地,保障經濟社會平穩健康發展,吸引人才落戶。同時, 繼續打好房地産調控組合拳,堅持房地産市場調控不放鬆。

在住房制度改革方面,深圳從去年8月起推出新一輪住房制度改革,著力構建多層次、差異化、全覆蓋的住房供應與保障體系。改革最大的亮點是實現了住房供給中保障性住房和商品房比例的大逆轉,商品房佔四成,而保障性住房將佔六成。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對此評價,深圳住房保障模式和經驗尤其值得關注,其核心包括三個方面:頂層制度設計基本健全,破解保障房土地資金瓶頸,在全國範圍實現了多項創新改革。

市住房和建設局有關負責人表示,接下來將深入推進新一輪住房制度改革,抓緊出臺系列配套文件,為各類群體提供系統化的住房解決方案。還要大力培育和發展住房租賃市場,加強房地産市場調控,著力防範化解房地産領域重大風險。要以更大力度建設籌集住房,不僅多建房、快建房,而且要建好房、分好房,讓住房品質更加優良、交通出行更加便捷、教育醫療更加完善、文化體育設施更加完備、人居環境更加舒適,實現“住有所居”向“住有宜居”邁進。


(責任編輯:)
網站無障礙
加快住房制度改革 深圳供需兩端發力保障住有宜居
來源:深圳特區報2019-09-13 08:19:50
在建立房地産市場長效機制和加大保障性住房供應力度方面,深圳積極探索有效路徑,並採取強有力措施加以推動,加快完善社會保障體系。
長按保存圖片

中國網地産

是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中國網旗下地産頻道,是國內官方、權威、專業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

中國網地産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電話:010-59756138/6139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1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關於我們 主辦單位 權責申明 聯繫我們 廣告合作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41號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10120170004號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