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房地産政策微調不能隨意解讀

來源:中國經濟時報 2018-01-19 11:45:08

原標題:對房地産政策微調不能隨意解讀  

最近,部分地方房地産政策微調引起各方廣泛關注。一方面媒體對此十分敏感,較多地進行了報道;另一方面則存在對這些政策報道和解讀不夠準確,引起很多誤會。有的認為是放鬆調控、限購,也有解讀為調控鬆綁,有的自媒體甚至稱樓市變天,引起輿論跟風炒作,明顯屬於誤導,不利於房地産市場平穩發展。  

針對媒體報道蘭州市日前出臺新政,取消部分區域的住房限購措施,蘭州市房管局有關負責人説,此次政策調整不是放鬆調控,而是從嚴調控,並提高調控的精準性。另外,針對媒體報道合肥市“放鬆調控”的問題,合肥市國土局已在網上辟謠。此外,針對媒體報道成都通過放寬人才落戶突破現有的調控政策,成都市房管局有關負責人也作出回應,並未調整限購等調控措施。  

與此同時,針對近期部分媒體關於最近蘭州、合肥、成都等地“放鬆”住房限購的報道,住建部有關負責人近日也回應稱,所謂蘭州等地調控鬆綁係誤讀,我國堅持房地産調控目標毫不動搖。  

這位負責人表示,住建部對房地産調控的態度是明確的、堅決的,是一以貫之的。2018年將毫不動搖地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毫不動搖地堅持房地産市場調控目標,毫不動搖地堅持調控政策的連續性穩定性,嚴格落實各項調控政策措施,嚴厲打擊各類違法違規行為,堅決遏制投機炒房,進一步落實地方主體責任,確保房地産市場穩定。  

由此不難發現,最近部分媒體對房地産政策調整的報道並不準確,存在過度放大某些細節,以偏概全以及對政策過度解讀等問題,與事實不符。雖然並不是所有媒體都這樣,也並非所有媒體都在跟風炒作,但這種情況必須加以重視,避免過度乃至隨意解讀政策,防止不當輿論誤導並影響正常調控。  

眼下,從開發商的角度來看,在一些地方,不少開發商希望調控能緩一緩節奏,以便在下一波快漲行情裏大賺一筆。但這樣的想法不現實,不可取。從地方政府角度來看,個別城市隨著限購、限價政策持續,地方財政的確存在一定增收壓力,但絕非所謂聳人聽聞的“已經堅持不住了”,到了要全面鬆綁調控的地步。  

這一輪房地産調控沒有搞“一刀切”,就是要尊重地方的實際情況,保持地方經濟平穩健康發展。隨著城市間競爭的加劇,“人才大戰”在所難免,城市在人才引進過程中給予引進人才一些住房優待政策,這是可以理解的,並不會影響房地産調控大局,而是為了實現更高品質發展。事實上,部分城市微調房地産調控政策,即“分清中央和地方事權,實行差別化調控”。此類對限購、限價和限售等措施的調整,屬於地方事權範疇,實施的是差別化調控,也就是精細化調控。  

房地産調控中的中央事權就是要建立多主體供應、多渠道保障、租購並舉的住房制度,以及完善促進房地産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的長效機制。同時,房貸政策也屬於中央事權的範疇。儘管目前各地房貸利率會有差異,但各地房貸政策都會遵循監管部門的統一調度,自主權也僅限于利率市場化可浮動的範疇。房貸稅收等重大政策未見調整,房地産調控放鬆之説根本不成立。對於部分城市“限”字令的優化,有人樂觀地認為,這是房地産調控放鬆的信號,這就大錯特錯了。  

我們應該看到,自2016年“9·30”以來,在本輪調控作用下,大多數城市房地産市場正在回歸理性。目前房價呈現積極變化,但只是回歸合理水準的開始。惟有保持調控定力,才能鞏固調控成果,防止房價反彈,讓炒房客真正退場。只有讓炒房客真正退場,才能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也正是因此,中央一再強調毫不動搖地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毫不動搖地堅持房地産市場調控目標,毫不動搖地堅持調控政策的連續性穩定性,堅決遏制投機炒房,確保房地産市場穩定。  

總之,房地産調控不能有“喘口氣、歇歇腳”的念頭,對正常的政策微調不能隨意解讀為鬆綁調控,以免干擾中央部署和誤導輿論。  


(責任編輯:)
即時資訊
聯繫我們
辦公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酒仙橋路10號恒通國際商務園B12C座五層
郵       編:100015
聯繫電話:010-59756138/6139
電子郵箱:dichan@dichanchina.com
網站無障礙
對房地産政策微調不能隨意解讀
來源:中國經濟時報2018-01-19 11:45:08
最近,部分地方房地産政策微調引起各方廣泛關注。一方面媒體對此十分敏感,較多地進行了報道;另一方面則存在對這些政策報道和解讀不夠準確,引起很多誤會。有的認為是放鬆調控、限購,也有解讀為調控鬆綁,有的自媒體甚至稱樓市變天,引起輿論跟風炒作,明顯屬於誤導,不利於房地産市場平穩發展。
長按保存圖片

中國網地産

是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中國網旗下地産頻道,是國內官方、權威、專業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

中國網地産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電話:010-59756138/6139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1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關於我們 主辦單位 權責申明 聯繫我們 廣告合作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41號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10120170004號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