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堅
荊江兩岸涉及湘鄂兩省五市,交界水域多。省內,荊州與宜昌、咸寧、武漢江段相連;省外,荊州與湖南嶽陽隔江相望,交界水域160公里。
水域長、牽涉面廣、管理手段不一……開展長江大保護,先得統一“步調”。按照中省戰略部署,長江大保護工作在全流域推進展開。
全省一盤棋,上下一條心,一場荊江保衛戰,就此打響——
2018年7月13日,荊州市委、市政府打響長江大保護十大標誌性戰役,下設16個專項戰役指揮部,推進戰役全面展開。
2018年,荊州市實施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十大戰略性舉措,加快綠色發展步伐。
2019年9月3日,荊州正式啟動長江保護修復攻堅戰行動,促進長江生態功能逐步恢復。
2022年5月,荊州實施長江高水準保護十大攻堅提升行動……
“長江大保護‘雙十’工程的實施,標誌著長江大保護從理念落實到行動,從單一污染防治向生態環境保護的轉變。”市生態環境局副局長顧文俊説,2018年是荊江系統性治理具有歷史性轉折意義的一年。
從事生態環境保護工作近30年,兩鬢斑白的顧文俊,是荊州打響長江大保護十大標誌性戰役中的骨幹力量之一。
“此前,長江環境保護更多是生態環境部門單打獨鬥。如今,長江大保護職責細化融入到各職能部門,社會共治形成合力,更利於拔釘清障攻堅克難。”在顧文俊看來,長江大保護十大標誌性戰役的16個專項指揮部,猶如16支利劍,需自我發光、各顯神通。
2019年8月,驕陽似火,江面如鏡,水氣蒸騰,熱得人喘不過氣。
荊州開發區,沿著江堤,荊州市生態環境執法支隊副支隊長盧文平,帶領同事一路搜尋入江排污口,汗濕的衣服黏在背上,豆大的汗水不時順著黝黑的臉往下淌。
“無人機空中查一遍,人得沿江走一遍,這樣心裏才踏實。”荊州岸線“九曲回腸”,為將入江排污口查清楚、數明白,盧文平常用笨辦法。
入江排污口,是污染物進入長江的最後一道“閘口”。2019年初,生態環境部啟動長江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專項行動試點,2021年推進長江經濟帶11個省市和63個地市全面啟動長江流域排污口整治,著力“查、測、溯、治”,長江中游城市荊州位居其中。
查治污染源頭,是保護長江“源頭”。年底“交賬”,盧文平和同事們與時間賽跑,跨江堤、爬土坡、蹚江渠,鞋子磨破了,也不放過一個排污口。
2021年,盧文平和同事全力配合生態環境部核查排污口點位1824個,對每個排污口“建檔立牌”,制定“一口一策”整改方案,2025年前全力推進排污口整改全面完成。
漫步荊江風情帶,曾經遍佈岸畔的入江排污口被取締,深入長江的污染源被一一斬除。
沿江溯源,通達長江的河湖也需精心呵護。
“每條河流要有‘河長’了……”2017年元旦前夕,習近平總書記在新年賀詞中發出維護河流健康的總號令。
2017年,荊州全面推行市、縣、鄉、村四級河湖長制,4132名河湖長上崗。2018年,長江大保護十大標誌性戰役推動河湖長制納入市、縣兩級黨政綜合目標考核,責任層層壓實,嚴格獎懲兌現。
長湖地處長江中游北岸,跨荊州、荊門、潛江3市,是湖北省第3大天然淡水湖泊。昔日,湖內圍網、湖邊餐飲,水質一度降至劣V類。
憂心長湖水質,從小在湖邊長大的沙市區鑼場鎮向湖村黨支部書記高萬才,對“湖長”這個差事尤其上心。無論日曬雨淋,每天巡查一遍所轄長湖、八支渠、圍河等湖段河段,是他擔任村級湖長後的“必修課”。
打撈水葫蘆水花生、清理斷樁、取締餐飲船隻、巡查非法圍湖造田……眼看著長湖水面不斷乾淨、水質不斷清澈,東方白鸛、中華秋沙鴨等珍稀鳥類築巢,高萬才心裏猶如吃了蜜。
“管理員,剛剛長江大橋附近漂來了一隻死豬,可臭了……”2019年9月初的一個夜晚,接到舉報電話,長江岸線管理員姜大軍拿上工具就往荊江大堤上趕。
江風習習,夜色沉沉。這黑咕隆咚的怎麼找?問題不過夜,打著手電也要找到!姜大軍和同事謝勇、張世忠沿江快速搜尋、打撈,對順江而下的死豬進行無害化處理。
自從名字、電話、承諾“亮”在了“長江岸線管理員黨員示範崗”上,姜大軍常常接到市民舉報電話,一個電話就能將他從被窩“叫”到江堤。
“這事總得有人做,做了就得做好!”沒有大事,瑣事一件接一件也耗精力,累時,姜大軍自我安慰:“我守護的,可是長江母親河,職責神聖著咧!”
16.18公里,是長江荊州段松滋涴市管理段的長度,印下了54歲的袁中國從青蔥到白髮的足跡。
清晨6點半到崗,一年三分之二的時間在崗,每天巡堤2公里,冬天徒步,夏天騎摩托,這位工作36年的河道老兵從不言苦。不僅管岸線,也管防汛值班、堤面維修、除雜保潔、哨所管理、堤坡整修、林木撫育。袁中國一個人,硬是將負責的近80畝林木種苗培育成了全市的觀摩示範林。
“就守長江一輩子,我現在還年輕著咧,要一直幹下去!”如今的老袁,正在學習岸線巡查APP系統等“高科技”,他要苦練本領,跟上時代腳步,保障巡查河段盡在掌控。
2018年10月,荊州在全省率先創新推行“長江岸線管理員制度”。原長江河道堤防管理員“變身”長江岸線管理員,既巡查長江沿線水體、堤防工程、洲灘禁牧、水域禁漁、非法捕撈情況,又監督長江岸線違法建築物、固體廢物污染、綠化等情況。
荊州長江幹流岸線623公里,如今,由572名長江岸線管理員守護。每隔1至2公里,就有一名“姜大軍”“袁中國”。
增綠
從“捕鳥大王”到“鳥保姆”,張聖元成為現代生態文明的踐行者和守護者。
今年64歲張聖元,個頭不高,頭髮花白,樸實憨厚。從洪湖濕地自然保護區陽柴湖示範區協管員任上退休多年,他不用常駐湖區,但黝黑的皮膚本色依舊。
退休在家,張聖元依然牽掛洪湖保護區的野生鳥類。閒時就愛跑湖區去看看。珍藏在身邊的巡查日記,記錄著他的生態環保故事。
“洪湖兩米深的水卻清澈見底,渴了能直接喝湖水,大雁、野鴨飛起來能把天遮著!”張聖元至今記得,兒時一個猛子扎進洪湖抓魚,拿著彈弓打鳥的趣事和快活。
常年生活在湖邊,漁民父親的言傳身教,讓他練得一身獵鳥捕魚的好功夫,也成為洪湖遠近聞名的“捕鳥大王”。
鎮裏招募志願者守護自然保護區,聽後,他主動報了名。
“我們招志願者,你一個打鳥的,來搗什麼亂?”
“我不打鳥了,我想當志願者。你們就讓我試試吧,幹不好,我走!”
2004年2月起,46歲的張聖元成了洪湖濕地自然保護區陽柴湖示範區的一名協管員,駐點保護野生動物。放下獵槍,帶起袖章,張聖元把家搬到了陽柴湖水上監測站,成為了一名“鳥保姆”。
一艘小船、一台望遠鏡、一個日誌本……一年365天,張聖元與鳥為伴,劃著小船日夜在保護區巡查,防範獵鳥、觀察候鳥、記錄水鳥種群數量,還專門購買了鳥類書籍鑽研學習,樂在其中。日積月累,只有初中文化的他,成了環保宣傳員,外出宣傳野生動物保護知識。16年如一日的堅守,“老張的故事”被編入了全國未成年生態道德教育系列教材《美麗洪湖我的家》。
2008年,張聖元當上了奧運火炬手;2019年,他站在了第五屆湖北省環境保護政府獎頒獎臺上。
彈指一揮間,荊江兩岸,滄桑巨變。
沿江岸線上,工廠、碼頭、居民區陸續搬離,只留下一地斑駁的江岸,空闊寂寥的灘塗。長江岸線復綠、生態修復,刻不容緩!
“長江流經荊州483公里,全省岸線約一半在荊州,造林任務佔全省70%以上。”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生態修復科科長桑運昌説,2018年,荊州市提出“水鄉林城,生態荊州”規劃定位,率先在全省打響長江兩岸造林綠化專項戰役,但工程大、經費有限、生態環境相對脆弱等問題,都是荊州長江岸線生態復綠面臨的嚴酷現實。
蘆葦深處裏,蘆花白如雪。以前,長江岸線灘塗地隨處可見大片人工種植蘆葦,每到秋季,連片的蘆花隨風飄搖,清雅飄逸。然而,在桑運昌眼中,美景之下的淤泥裏,大量的高濃度化學肥料、含磷超標的除草劑、高效殺蟲劑蟄伏著,等待雨水沖刷流入長江。
改葦植樹,林業部門下定決心,引導種植戶們放棄蘆葦,在不影響行洪的前提下種植耐水喬木楊樹。但蘆葦蕩惡劣的自然環境,給植樹造林帶來巨大的挑戰。桑運昌記得那時的場景,“灘塗淤泥多,穿靴子下去沒辦法挖坑,靴子里弄得不是水就是泥,工人們就赤腳下地幹。遇上寒冷天氣,種一棵樹的時間,腳都會凍得沒有知覺。”
有些蘆葦種植戶猶豫不決,工作人員到府算細賬:樹木長成後,承租戶每畝地最終收益近5000元,而栽樹成本每年不到20元。這既能增加經濟效益又保護環境,種植戶解開了心結,改種樹木。
艱苦的環境沒有讓植樹造林的幹部群眾退縮,點“綠”成金,讓群眾植樹造林的熱情愈發高漲。植樹造林隊伍一步一個腳印,一排排,一行行,造就了鬱鬱蔥蔥的萬畝林海。2019至2020年,荊州全市累計投入資金19.07億元,撬動民間資本25.6億元,推進長江岸線造林綠化;長江兩岸造林綠化專項戰役,連續兩年被省長江兩岸造林綠化專項指揮部評定為“優秀”。
2018至2021年,荊州市共完成造林150萬畝,其中,長江兩岸造林69.7萬畝,精準滅荒1.6萬畝;森林覆蓋率從25.95%提高到36.69%;轄區內長江兩岸基本實現應綠盡綠,形成荊江沿線連續完整、功能完備、結構穩定的森林生態廊道。
一彎江水繞城過,一波碧水入城來。推窗見綠,出門見綠,綠隨河走……綠色,正鋪就荊江兩岸的多彩生活,成為荊州人看得見、摸得著的城市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