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

荊江在變,從無人機的航拍圖,從市民的隨手拍,看到的是大美相冊,分享的是無比自信。

荊江在變,變在顏值,變在觀念,變在生態。

記憶中的沙市,是早期的開放口岸之一。靠江而居的荊州人習慣養成了獨有一方特色的碼頭文化。2019年元月,為了文化的傳承,荊州遵循修舊如舊的原則,投資16個億保護性修繕洋碼頭,讓文化復興,讓人水和諧共生的理念得到體現。如今的洋碼頭,已然成為市民休閒地,年青人的創業基地。

2022年3月5日,學雷鋒紀念日。長江邊上的新景觀——洋碼頭文創園裏,黨旗飄揚,退役軍人石勇等志願者與荊州漁政人迅速集結,兵分兩路,一路乘船查看違禁捕魚,一路步行撿拾長江岸線垃圾;

2022年5月22日,國際生物多樣性日。一場環保公益活動在江邊臨江仙公園啟動。“我莊嚴承諾,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珍稀動植物,保護長江,愛護母親河!”面向長江母親河,鄧穎帶領百餘名生態環保志願者發出錚錚誓言;

2022年6月7日,荊州市組織申報的“湖北長江荊江段及洪湖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修復工程項目”成功入選財政部、自然資源部、生態環境部對第二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修復工程項目,將獲得中央財政不超過20億元專項資金支援。項目實施後,將完成生態保護修復總面積24347公頃,形成11萬平方公里的整體生態修復區,築牢長江中上游生態安全屏障,確保一江清水永續東流。

……

同飲一江水,共護母親河。生態環境理念進駐人們心間,更多社會力量匯聚,成為長江大保護的推動者。

水清、岸綠、景美,荊江,在悄悄地蝶變重生。

乘遊船看荊江壯美、望麋鹿悠然覓食、看江豚自在嬉戲、觀青頭潛鴨飛翔浮游……“水清岸綠景美”生態新畫卷讓人沉醉。

一個個數據顯示,荊江483公里岸線發生了轉折性變化——

美在荊江,從“臟亂差”到“水清岸美”——4年來,長江幹流荊州段水質由Ⅲ類提升到Ⅱ類;國考斷面地表水水質達標率由78.6%提升到92.9%,四湖總幹渠全面消除劣Ⅴ類斷面;縣級以上飲用水源水質達標率穩定在100%。5年來,全市大氣主要污染物PM2.5平均濃度下降了38.3%、PM10平均濃度下降了36%,優良天數比例上升了22.6%、達到87.4%,“荊州藍”成常態。全市城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100%,建制鎮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98%。104個鄉鎮污水處理廠全面投入運作。

美在荊江,從“無魚可捕”到“鳥飛魚躍”——全市江豚種群數量已由70頭增至100余頭,麋鹿種群數量由550頭增至1100頭。每年荊州市觀鳥協會對荊州市區及相關區域都會進行定期的鳥類監測,2022年一季度共記錄到野生鳥類144種,分屬於16目,47科。其中不乏中華秋沙鴨、白鶴、小天鵝、紫水雞、青頭潛鴨等22種罕見的國寶級鳥類。“開門見新綠、推窗聞鳥鳴”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生態美景已經成為荊州市民的日常。

美在荊江,從“辣眼睛”的黑碼頭到“高顏值”的景觀帶——拆除長江幹線碼頭340處,復綠267處,騰退岸線55公里。“關改搬轉”沿江化工企業63家。市域森林覆蓋率達36.69%,濕地保護率達46.39%。森林城市群建設成為全國長江中游平原湖區的樣板和湖北唯一。

美在荊江,從“污水橫流”的不毛之地到“花團錦簇”的綠色長廊——洪湖、長湖拆除圍網22.7萬畝,退垸還湖還濕20萬畝。目前,中心城區公園綠地總面積1189.93公頃,建有綜合公園19個、社區公園或遊園88個、帶狀公園4個、專類公園13個。全市4309艘國網鎖定退捕漁船全部上岸,25693艘涉漁“三無”船舶被拆解、封存。

人對長江生態的“讓步”,催生荊江兩岸“好風景”,書寫人民滿意“好答卷”。呼吸著清新空氣,漫步于荊江大堤,人們總要情不自禁地為荊江岸線的整治成效點讚:“變化太大了!生活在這裡真美!”

大江流日夜,慷慨歌未央。4年前,習近平總書記“把長江保護好”的殷殷囑託猶在耳畔,4年後,綠色已然成為荊州發展最耀眼的底色。

看,水清岸綠魚歡景美;

聽,長江精靈歡聲歌唱。

萬里長江,美在荊江。四年來,荊州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進長江生態系統保護修復,收穫了豐碩的生態成果和人民的衷心讚譽;荊州市委、市政府堅強領導、運籌帷幄,無數荊州兒女的眾志成城、團結一心,交出了一份高分生態“答卷”。綠色發展永無止境,荊江之畔,637萬荊州兒女正接續書寫生態詩行,盡情揮灑新時代的錦繡華章!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