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首美麗荊江岸線(荊州日報簽約攝影師 曾晶 攝)

破 立

綠色發展是一場革命。

作為生態資源大市,生態文明和環境保護是荊州最大的民生工程。

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天人合一”觀念,深深根植于一代又一代荊州兒女的心中。處於經濟結構轉型升級關鍵階段的鄂中大市,如何既發展好經濟,又建設好生態文明?荊州在行動中探索,在探索中前進。

禁採

蹇永亞,荊州市松滋公安局劉家場派出所教導員,這個魁梧的漢子,被時代推到了打擊長江流域黑惡勢力非法採砂的主戰場。

荊江流域,因蘊藏著素有水中“軟黃金”之稱的豐富砂石資源,而成為非法採砂重災區。

2018年3月,松滋市公安局掃黑辦收到一封長江涴市段有人非法採砂的匿名舉報信。

陽春三月,江南大地春意盎然。蹇永亞駕車匆匆趕往涴市,任憑車窗兩邊金燦燦的油菜花田快速閃現後退,他也無心多看一眼。

可到了涴市,問到非法採砂,當地群眾卻欲言又止,甚至反感抵觸。

“不要問我,我不知道。”“你這不是存心害我嗎?”

誰這麼狠,能讓群眾如此心生忌憚?被這個問題煩擾著,蹇永亞三天兩夜沒睡成覺。

“你們一定要相信中央掃黑除惡的決心!”穿警服不敢説,那就穿便衣去;白天到府不行,那就晚上悄悄去。蹇永亞反覆做工作,用法律、用事實、用真情打消村民顧慮,鼓勵大家為正義而戰。僵局逐漸被打破,不少村民開始發聲。

村民們反映:非法採砂的人都是黑白兩道通吃。曾經有人不堪忍受挖砂船巨大的噪音,多次向相關部門舉報投訴。可是幾年下來,不但問題沒有解決,舉報者反而遭到打擊報復。

這一打,傷了人也傷了村民們的心。此後,村民們敢怒不敢言,只能在非法採礦的轟鳴聲中捱過一個又一個不眠之夜。

必須深挖徹查!2018年6月,松滋市公安局抽調精幹警力成立專案指揮部。第一戰,就抓了對舉報人報復行兇的丁春波。

原來,丁春波是非法採砂工程船“華龍號”的股東之一。其背後,則是鄭國平、賀克坤這兩個蹇永亞早有耳聞的大股東。而鄭國平自2009年起,便開始在長江涴市段非法採砂。

“口才好,頭腦活,奉行叢林法則,為達目的無所不用其極。”蹇永亞一邊問詢了解案情,一邊分析,並記下鄭國平的性格特點。

該從哪兒查起?專案組提出想法:圍繞“探”“採”“運”“銷”四個環節,從人、船、砂、案、資金五個要素全面展開。

為查清這幾個關鍵字,松滋警方先後投入警力150人次,輾轉9省30多個地市,行程2萬多公里,才形成完整堅固的證據鏈條——

2014年,鄭國平經過遊説,與賀克坤夥同其他採砂船主,將10艘船組成“聯營船隊”,自詡為“採砂協會”。由協會統一對聯營的採砂船進行“排班”,安排船隻輪流到長江裏偷採砂石,美其名曰:“規範採砂秩序”。

“聯營船隊”最大的採砂船,便是“華龍號”。該船長85米、寬16.2米,總噸位1551噸,由鄭國平團夥2014年出資1800多萬元建造,專門用於非法採砂。船上有整合挖鬥72個,每晚可採砂1萬餘噸。按照2014年砂石的價格,非法採砂1年有300多萬元的純收益。

這樣的暴利,不免讓一些膽大包天、唯利是圖的人鋌而走險。一些外地船主也“聞訊而來”,爭相採砂。

為獨霸當地江段的礦砂資源,鄭國平團夥利用刑滿釋放人員驅趕、毆打外地採礦船主,暴力打壓不服從管理的船主。在被害人報警後,甚至將前來執行公務的民警打成輕傷……

用暴力開路,打倒一切競爭對手和“攔路石”。如此肆無忌憚,誰在背後撐腰?蹇永亞開始對非法採砂背後的“關係網”展開調查。

姚金勇,荊州松滋水政監察大隊原副大隊長,作為涴市鎮長江禁採執法點負責人,他一隻手握著執法權杖,另一隻手卻收著“保護費”——

為了讓這10艘船在江面上不那麼惹眼,姚金勇可謂煞費苦心。他暗中與船主定下“五不採”的約定:白天不能採,險段不能採,上面有檢查時不能採,汛期不能採,有舉報時不能採。“五不採”之外,可以隨便採。

以執法權入“乾股”的姚金勇等人,從此對非法採砂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為應對上級檢查,姚金勇還經常組織船主們一起“演戲”。特別是遇到上級部門要檢查船隻時,他不僅虛假填寫《巡查日誌》,還提前通知船主打掃乾淨船上的砂石,將所有船隻封存到特定地點。隨後,他再為船隻挂上“嚴禁採砂”的條幅,從而“瞞天過海”。

在鄭國平團夥眼裏,姚金勇就是“有金用”。在他的保護下,“聯營船隊”在長江涴市段通宵作業,暢行無阻。至案發時,鄭國平團夥累計盜採卵石640萬噸、金砂2.27萬噸,涉案金額1.28億元。

“保護傘”的遮風避雨,使鄭國平團夥得以步步為營、為禍一方,且膽子越來越大。

蹇永亞還調查了解到,“聯營船隊”還曾按照1噸1塊錢的標準,向各採砂船主收取“管理費”。這82.68萬元,一部分給舉報人充作“封口費”,一部分用於組織成員的薪水或賄賂國家公職人員。

“發家致富”的鄭國平,不僅邀約其胞弟、妹妹、妹夫、兒子、女婿從福建老家過來,誓要把非法採砂做成家族産業;還打造了一艘煉金船,使用汞從金砂中提煉水銀金,並將洗金廢水汞直接排入長江,對周邊群眾飲水安全和長江水生物環境造成不可逆轉的影響。

無數次奔走在江邊取證,看到原本平整的河道被挖得傷痕纍纍、滿目瘡痍,每一次,蹇永亞都心疼得不行……

2018年12月,這起案件被公安部列為掛牌督辦案件。荊州警方抓獲涉黑組織成員53人,紀委監委對該組織背後的腐敗和“保護傘”問題深挖徹查,對18名涉案公職人員作出黨紀政務處分,立案22件,涉及港航管理局、水利局等多個行業主管部門。

2019年12月20日,松滋市人民法院認定鄭國平、賀克坤犯組織、領導黑社會性質組織罪等罪名。數罪並罰,判處鄭國平有期徒刑20年,並處沒收個人全部財産;判處賀克坤有期徒刑15年,並處沒收個人全部財産;其他10名組織成員也分別被判處7年或1年6個月不等的有期徒刑。2020年4月24日,荊州市中級人民法院裁定維持原判。

“嘶——”2021年3月,焊花飛濺中,工人們操作著氧割機,對“華龍號”進行船體切割。隨著一個個零件從船體上滾落地面,曾經橫行霸道的“聯營船隊”終於土崩瓦解……

遠遠地,蹇永亞看著長江兩岸春色漸濃、春花爛漫,江上碧波盪漾、船影點點,不由感慨:好一幅醉美春江圖啊!

禁捕

近年來,受高強度人類活動影響,長江水域生態功能顯著退化,珍稀特有魚類種群衰退,經濟魚類資源接近枯竭。

禁捕退捕,功在當代,利在韆鞦。2019年,黨中央、國務院全面推進長江流域禁捕退捕,實施有針對性的禁捕退捕政策。

長江禁捕,三分之一以上任務在湖北;湖北的任務,近一半在荊州。

荊州下轄8個縣市區都依江而立,特殊的區位,決定了荊州在落實“禁捕令”中肩負的責任和使命。

2020年7月1日零時,荊州率先全面實施長江禁捕,比農業農村部規定時間提前半年。自此,長江荊州段再不見“江煙淡淡雨疏疏,老翁破浪行捕魚”的場景。

擋在“禁”字前面的,是沿江漁民“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傳統觀念。

“問題在水裏,根子在腦裏。”市農業綜合執法支隊執法人員王恩明對長江禁捕工作深有感觸。

那年7月,全市積極營造長江禁捕濃厚宣傳氛圍。各地各部門採取多種形式深入宣傳長江禁捕有關法律法規政策,通過媒體宣傳報道、發放宣傳資料、懸挂橫幅和設置宣傳牌等有效途徑,讓長江禁捕政策家喻戶曉、人人皆知,全市形成“不敢捕、不能捕、不想捕”的良好氛圍。

還是那年的7月,太湖港聚眾非法捕魚的多起舉報,讓執法人員頭疼不已。

7月12日,禁捕熱線接到群眾舉報稱,太湖港新港大道有人聚眾非法捕魚。“短短幾天,我們都到這裡執法幾次了,但就是屢禁不止,我們應該開展一次聯合執法行動,剎住歪風邪氣。”王恩明提出自己的想法。

不出所料,7月13日下午,舉報電話又一次響起。市農業綜合執法支隊、市公安局治安支隊行動大隊、太湖派出所按照提前部署好的作戰計劃,對太湖港新港大道水域開展集中打擊行動。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