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內蒙古電投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礦山機電設備檢修公司220噸車間榮獲2022年內蒙古自治區“工人先鋒號”榮譽稱號。在這個平均年齡39歲的檢修車間裏,共有102名礦車“醫生”數十年如一日地守護著內蒙古電投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南北露天煤礦的大型礦用自卸車,在這些“巨無霸”身上施展“繡花功夫”,研發一系列自卸車規範檢修技術革新項目,讓自卸車檢修成本降低近1000萬元。
今年56歲的谷秀江是內蒙古電投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礦山機電設備檢修公司220T車間裏年齡最長的老師傅,他在這個崗位上已經工作了39年,早已習慣了在這些“巨無霸”身上爬上爬下,修修補補。“我是1983年參加工作的,當時還沒有成立礦山機電設備檢修公司,我們屬於是南礦機修隊的,主要就負責大型設備的維修工作。當時這麼大的設備全國都少見,我們也是一邊摸索一邊維修,每天都是風裏來雨裏去,與機油、零件打交道。”谷秀江説。
谷秀江告訴記者,內蒙古電投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南露天煤礦2007年引進了第一批220T大型礦用自卸車用於露天煤礦生産運輸。然而,這批設備剛投入使用就出現了氣路堵塞現象,故障頻發。為解決這一問題,他和同事們24小時駐紮在生産現場,逐一排查設備零部件,最終確定是由於當地冬季氣溫過低,水汽結冰堵塞氣路導致。隨後,他們開始對自卸車發動機啟動系統進行電啟動改造,改造後,啟動系統故障降低了50%左右。“別看我們負責的是大型礦用車的維修,但每個零部件、每項操作,甚至是每個螺絲釘都有可能造成設備損壞,所以我們檢修礦車也要‘繡花功夫’,必須認真細緻,同時勇於創新。”谷秀江説道。
大型礦用自卸車以其載重大、機動靈活的優勢成為露天開採重要設備,要讓如此結構複雜的龐然大物保持高完好率和高作業率,離不開谷秀江和他所在的檢修團隊。為了不斷優化維修技術,降低設備檢修成本,內蒙古電投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礦山機電設備檢修公司220T車間成立技術攻關小組,依託公司職工創新工作室建設,組織技術骨幹對露天礦大型設備疑難故障進行技術攻關。近三年,共完成進口設備卡特777E自卸車集中潤滑系統改造、TR100自卸車後橋竄油故障分析和治理、220T自卸車電啟動改造等技術創新、疑難故障處理項目23項。同時,車間技術帶頭人還先後參與並完成“一種礦山工程車機油預熱裝置”“一種礦用挖掘機變頻系統”兩項國家級實用新型專利申報和國家專利證書獲取工作。
“我們老一輩的機修精神就是我們車間的精神財富,下一步,我們將繼續在發展中改進不足,用更加先進的技術保證我們的礦用車安全運作,全力保障煤炭的生産與運輸。”礦山機電設備檢修公司220T車間副主任陳磊説。
(文:張輝 白楠楠 牛寶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