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之計在於春,項目建設正當時。在內蒙古通遼開魯生物醫藥開發區,內蒙古金玉鋒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二期項目建設現場機車穿梭,一派如火如荼的忙碌景象。據該公司副總經理賈會峰介紹:“我們正在建設的是360萬噸玉米深加工、熱電聯産、環保中心及玉米油4個項目,預計明年建設完成投入使用。全部項目達産後,年可實現銷售收入180億元、利稅16億元、安置就業3000人。”
內蒙古金玉鋒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集玉米收儲、粗加工、深加工、精加工、原料藥等多元化發展的企業。由該公司建設的玉米迴圈經濟産業園區,總佔地面積2000畝,除了建設60萬噸糧食倉儲庫項目外,還將興建玉米深加工項目、原料藥和生物大健康系列産品等項目。“項目涵蓋從玉米到澱粉到葡萄糖到山梨醇,再到維生素,形成全産業鏈的發展模式。延鏈、補鏈降低了成本,進一步增強了市場競爭力。”賈會峰説。
開魯縣是典型的農業大縣、高品質玉米主産區,年産玉米160萬噸,方圓100公里內玉米年産量保持在700萬噸。長期以來,開魯縣堅持“生態優先 綠色發展”理念,聚焦産業定位,堅定不移地推進玉米生物科技産業集群發展。2014年,開魯縣引進第一家以玉米為原料的生物制藥企業,此後不斷有産業鏈上下游企業落戶。截至目前,全縣已經入駐上下游緊密銜接、産業鏈深度耦合的玉米深加工企業28家。逐步形成了以玉米澱粉為基礎的4條重點産業鏈,産業的集聚效應日趨顯現,推動全縣工業總産值和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連續4年年均增長20%和12%。
通遼市海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位於通遼市科爾沁工業園區,是一家集微生物發酵和綠色生物飼料原料研發、生産銷售于一體的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在該公司的廠房車間,工人們正在調試玉米生物飼料生産線上的機器設備。據了解,今年該公司通過對生産線二期的規劃建設,産能較往年要翻一番。
近年來,科爾沁區全面優化産業結構,以提升工業經濟發展品質效益為核心,全力培育壯大玉米生物科技,推動玉米生物産業集聚化、集群化發展。海鄰生物飼料項目有效延展低質資源利用鏈條,順通生物乙醇技改項目開闢醇類産業精深加工新路徑,梅花生物海藻糖、藥用氨基酸擴産等項目打開産業“藍海”,越來越多優質、綠色、高效的企業入駐園區,形成了以“玉米—澱粉—氨基酸”“玉米—澱粉—酒精”“玉米—澱粉—有機酸—乳酸—聚乳酸—生産可降解新材料”為代表的産業鏈條,持續向高端化産品邁進。
金燦燦的玉米從農田走向車間,經過發酵、萃取、氧化等工藝,衍生出枝繁葉茂的玉米精深加工産業。開魯縣和科爾沁區是通遼市加快轉型升級,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推動玉米全産業鏈高品質發展的一個縮影。
通遼市地處世界“黃金玉米帶”,培育出的玉米穩産高産、澱粉含量高、霉變率低,是生産氨基酸、酒精、原料藥和優質飼料的重要原料,具備得天獨厚的玉米全株加工全産業鏈資源優勢。多年來,該市在玉米“吃幹榨凈”上做文章,以開魯生物醫藥開發區和科爾沁工業園區為代表的玉米生物産業集群迅猛發展,目前已形成13大類200多個品種的全株産業鏈,蘇氨酸、亮氨酸、甘露糖、硬葡聚糖等高端産品種類已達到120種,佔全部産品種類的60%,特別是小品氨基酸的生産規模及生産水準已達到世界先進水準。為了加快推動玉米産業的發展,通遼市建立了玉米院士工作站,與中國農業大學、北京農林科學院、內蒙古農業大學等十幾家科研院所聯合開展玉米種子研究工作,為玉米産業長遠發展奠定堅實基礎。重點培育藥品級産業集群,圍繞玉米生物産業鏈部署科技創新鏈,進一步加大科技創新投入力度,強化企業的創新主體地位,有針對性地加強關鍵技術攻關,並通過搭建創新平臺載體,加快科技成果轉化,提高玉米生物科技産業發展能力。
“十四五”期間,通遼市將突出玉米全株産業鏈建設,聚焦玉米生物科技,加快推進工業轉型升級,打造世界級小品種氨基酸生産基地、全國原料藥和醫藥中間體生産基地。堅持以鏈式思維培育産業生態,向食品藥品級高端終端延伸,繼續引進高附加值玉米深加工項目,完善玉米産業發展載體,推動全市玉米生物産業向綠色、精深、高端延伸,實現資源可迴圈利用,建成國家重要的玉米生物科技産業基地。(文:郭洪申 薛一群 呂志敏 李明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