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7日,在內蒙古自治區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週年錫林郭勒盟專場新聞發佈會上,錫林郭勒盟委書記羅虎在作新聞發佈並回答記者提問,錫林郭勒盟委副書記、盟長霍照良,錫林郭勒盟委委員、常務副盟長趙德永,錫林郭勒盟委委員、二連浩特市委書記鞠樹文就相關問題答記者問。錫林郭勒盟委委員、宣傳部部長徐卓出席發佈會。
內蒙古自治區慶祝新中國成立70週年系列新聞發佈會——錫林郭勒盟專場新聞發佈會
羅虎在表示,新中國成立70年來,我們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開闢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展現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伴隨著新中國的成長,錫林郭勒的變化日新月異、翻天覆地,經濟綜合實力大幅提升,城鄉面貌煥然一新,生態環境顯著改善,人民生活蒸蒸日上。
錫林郭勒盟委書記羅虎在答記者問
羅虎在表示,習近平總書記和黨中央一直掛念著內蒙古。2014年1月27日,總書記來到錫林郭勒,看産業、進社區、訪牧戶。2017年11月21日,總書記給蘇尼特右旗烏蘭牧騎隊員們回信,勉勵廣大烏蘭牧騎隊員永遠做草原上的“紅色文藝輕騎兵”。全盟各族幹部群眾始終銘記總書記的殷殷囑託,感恩黨中央的親切關懷,聚焦築牢祖國北疆生態安全屏障和安全穩定屏障,聚焦打好“三大攻堅戰”、推動經濟高品質發展,按照內蒙古自治區黨委部署要求,守望相助、團結奮鬥、一往無前,黨的十八大以來成為錫林郭勒發展品質效益最好、城鄉面貌變化最大、人民群眾獲益最多的時期,一個富裕文明美麗幸福的錫林郭勒在祖國北疆亮麗風景線上熠熠生輝。
錫林郭勒盟烏蘭牧騎彙報演出
羅虎在表示,新時代,我們牢牢把握正確的政治方向,堅定不移聽黨話跟黨走,始終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推動黨中央的各項決策部署在錫林郭勒大地上落地生根、開花結果。我們始終堅持發展第一要務,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著力培育經濟轉型發展新優勢,經濟發展質效不斷提升。我們持續厚植綠色發展優勢,保持生態文明戰略定力,著力探索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的高品質發展新路子,生態保護建設成果持續鞏固擴大,祖國北疆生態安全屏障更加穩固。我們牢記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順應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新期待,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和睦相處、和衷共濟、和諧發展的大好局面進一步鞏固發展。我們全面貫徹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縱深推進全面從嚴治黨,營造風清氣正的政治環境,為全盟各項事業發展提供了根本保障。
錫林郭勒盟城市風貌
羅虎在表示,站在新的歷史起點,我們將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和內蒙古自治區黨委工作要求,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接續奮鬥、永不停步,不斷開創全盟經濟社會高品質發展新局面,以優異成績向新中國成立70週年獻禮。
錫林郭勒盟專場新聞發佈會現場
在記者提問環節,羅虎在、霍照良、趙德永、鞠樹文就生態文明建設、現代能源經濟發展、現代畜牧業、牧區養老服務、“放管服”改革和營商環境建設、文化旅遊産業發展、對外開放等回答記者提問。
提問:錫林郭勒盟是畜牧業大盟,草原是廣大牧民賴以生存的資源。請問,錫林郭勒盟是如何貫徹新發展理念,推動傳統畜牧業向現代畜牧業轉型,探索實現畜牧業高品質發展的?
錫林郭勒盟委副書記、盟長霍照良答記者問
霍照良:錫林郭勒盟是典型的草原牧區,畜牧業是錫林郭勒盟的傳統優勢特色産業。全盟擁有18萬平方公里天然草原,佔全區可利用天然草原面積的1/4以上,牲畜存欄量佔全區的1/5以上,年生産牛羊肉30萬噸左右,是我國北方重要的綠色畜産品生産基地。
近年來,錫林郭勒盟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內蒙古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以深化畜牧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著重在“三個轉變”上下功夫,紮實推進畜牧業高品質發展。
遼闊錫林郭勒草原(攝影:蘇日胡日查)
一是推動畜牧業生産由數量擴張型向品質效益型轉變。錫林郭勒盟因地制宜實施“減羊增牛”戰略,通過調整畜牧業結構,嚴格落實草畜平衡和禁牧、休牧、輪牧“三牧”政策措施,堅決把天然草場超載過牧的牲畜規模減下來。錫林郭勒盟還專門出臺了扶持政策,鼓勵農牧民少養精養,走規模化、組織化、標準化、集約化的科學養殖之路。比如,西烏珠穆沁旗白音華鎮2個相鄰嘎查的6戶牧民,拆除了整整圍了20多年的網圍欄,整合1.2萬畝草場,成立專業合作社,調整畜群畜種結構,抱團建設現代牧場,走出了一條牧民增收、牧業增效、草原增綠的共贏之路。
二是推動畜産品加工由簡單屠宰分割向精深加工轉變。通過對畜産品加工行業整合提升,治理“散亂污”企業,淘汰了一批低端落後産能,引進和培育了數家在國內叫得響的行業領軍企業。目前,錫林郭勒盟畜産品精深加工能力達到國內行業領先水準,精細分割率達到65%以上,形成了以冷鮮分割肉為主的300多個品種,暢銷全國多個城市和地區。
“錫林郭勒羊肉”鮮美肉質聞名全國
三是推動畜産品銷售市場由中低端向中高端轉變。這些年,錫林郭勒盟在品牌打造上下了很大功夫。“錫林郭勒羊肉”入選2017年“中國百強農産品區域公用品牌”,榮獲2018年“中國肉類食品行業最具價值影響力品牌”稱號;正藍旗順鑫鑫源牧業被指定為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牛羊肉供應商;蘇尼特右旗羊羊牧業成為第七屆世界軍人運動會運動員餐廳唯一羊肉指定供應商;錫林浩特市中蘊馬産業研發的馬奶酸菌飲品和能量飲品成功上市,填補了自治區馬産品工業化量産的空白。下一步,錫林郭勒盟將加大産品創新、品牌打造力度,加快冷鏈物流體系建設,把更多優質的畜産品推向中高端市場,實現價值鏈不斷攀升。
提問:錫林郭勒盟是典型的草原牧區。據了解,近年來在牧區養老服務方面進行了一些積極的探索和有益的實踐,請問,錫林郭勒盟在牧區養老服務方面重點開展了哪些工作?取得了哪些成效?
錫林郭勒盟委委員、常務副盟長趙德永答記者問(攝影:托日貝克)
趙德永:錫林郭勒盟地廣人稀,牧民居住分散,現牧區60周歲以上老年人有3萬多,佔牧區人口的15%,牧區人口老齡化呈加速態勢。近年來,我們圍繞養老服務供給側改革,聚焦牧區老年人養老新需求,率先推廣了“集中居住、養老育幼、醫養結合、政府扶持、多元運營”的獨具草原特色的牧區養老服務新模式,全盟已建成和在建牧區集中養老項目8處,床位達到5100多張,老年人自我管理、隔代育幼、情感慰藉等多樣化需求得到有效保障。錫盟在牧區養老服務方面的積極探索,得到了民政部的高度肯定。錫林浩特市愛祺樂牧民養老園區成為全區唯一入選全國養老服務業發展典型案例。
第一,堅持因地制宜、整合資源,在多元供給上下功夫。全面落實投融資、土地供應、稅費減免、建設運營補貼支援等優惠政策,探索推行公建民營、民辦公助、互助養老等多種運營模式,初步實現了“老人住的起、企業辦得起、政府扶得起”。
第二,堅持養老育幼、孝老愛親,在親情關懷上下功夫。牧區教育佈局結構調整後,適齡兒童入托入學由老年人進城陪讀陪護成為新趨勢。我們因勢利導,將老年公寓、幼兒園和中小學校統籌規劃建設,兼顧經濟舒適、養老適宜和親情陪伴多方面。
第三,堅持醫養結合、養護銜接,在貼心服務上下功夫。積極推動民政、財政、衛健、醫保、人社等部門資源共用配備完善的養老服務設施,將養老服務中心轉變為醫保覆蓋、醫護定點的醫養結合型養老機構,切實解決“養老不醫護、治病不養老”兩分割、不對接問題。
第四,堅持人文關懷、寄託鄉愁,在頤養怡情上下功夫。關心關注牧區老人的“草原情結”, 在養老服務機構建築風格、內部設施等方面注重突出民族文化特色,適時組織開展小年祭火、老年人那達慕等蒙古族特色傳統民俗活動,促進老年人身心愉悅,讓牧區老人“身能搬得出、心能留得住”。
今後,我們將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始終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重大政治責任和重點工作任務,進一步鞏固牧區養老服務成果、拓展牧區養老服務內涵、創新牧區養老服務模式,不斷提高民生的溫度、幸福的質感。
提問:作為國家和自治區重要的生態功能區,錫林郭勒盟做好草原生態保護工作意義重大。請問,你們在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建設我國北方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構築祖國北疆萬里綠色長城”重要要求、加強生態文明建設上的思路和做法突出表現在哪些方面?
羅虎在:建設我國北方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在祖國北疆構築起萬里綠色長城,這是習近平總書記對內蒙古的戰略定位和重要要求。
錫林郭勒草原是內蒙古草原的主體部分,可利用草原面積佔全區的26.5%,分佈的草地類型和植被種類最為齊全,最南端距首都北京僅180公里,平均海拔比北京高近1000米,生態地位極其重要。從戰略和全局的高度認識草原生態的重要地位,我理解有以下幾個方面:一是草原是錫林郭勒盟最亮麗的名片和特色,直接關係地區可持續發展和草原永續科學利用;二是草原是廣大牧民世世代代生存繁衍的家園,直接關係百姓生活品質和邊疆地區和諧穩定;三是錫林郭勒草原是離京津最近的天然草原,直接關係華北地區生態安全。客觀分析和總結經濟發展與生態保護的關係,有得有失,既有成效成果也有經驗教訓,深切感到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博大精深和前瞻性,深刻感到“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發展理念帶來的現實變化。所以,必須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殷切囑託,深刻把握錫盟在全區乃至全國重要的生態功能地位,始終把草原生態環境保護放在經濟社會發展的首要位置,堅持把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作為實現高品質發展的必由之路,堅定不移推進生態文明建設。
乃林高勒(攝影:和平)
我們堅持保護與修復並重,持之以恒加強草原生態系統保護。重點抓了五項工作:一是創新管理體制。早在五年前,錫盟就在全區率先成立了專門的生態保護機構。在今年機構改革中,我們進一步理順並強化管理職能,在所有蘇木鄉鎮設立草原生態綜合執法中隊,構建起條塊結合、權責明確、保障有力、權威高效的生態環境管理體制。二是完善制度體系。制定實施生態文明建設的92個政策性文件,將62%的盟域面積劃入保護範圍,草原、森林、濕地、水域等重要生態資源區全部納入紅線管控。三是加強保護修復。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嚴格落實草畜平衡、休牧輪牧禁牧等制度,組織實施京津風沙源治理、退耕還林還草、“六個百萬畝”造林基地、渾善達克200萬畝規模化林場、水源地保護等重點生態建設工程。黨的十八大以來,除國家生態補獎資金外,全盟投入草原生態保護資金39.58億元,力度之大、前所未有。與新世紀前十年平均值相比,近五年草原植被蓋度平均值提高3.84個百分點,森林覆蓋率提高到7.54%。四是強化執法監管。建立林業、生態、環保、水利、農牧等多部門協調聯動綜合執法機制,實行常態化執法檢查,不斷提升生態環境監管水準。五是嚴格責任追究。在全區率先建立領導幹部生態環境保護工作任期考核制度,對旗縣市(區)和責任單位實施評分制考核。
金蓮川草原(攝影:管永新)
我們堅持以轉變發展方式為根本,著力推動經濟發展與草原生態保護協調共進。將生態承載能力作為開發建設的剛性約束,以環境容量、環境品質和水資源承載能力定佈局、定産業、定規模,進一步優化國土空間開發格局,從源頭上預防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努力把發展對生態環境的影響降到最小。現代畜牧業方面,我們堅持以草定畜、草畜平衡,通過“減羊增牛”“農區禁牧”“沙地禁羊”等措施,將牲畜頭數壓減到1300萬頭只左右,其中安格斯等高端肉牛品種養殖規模居全區首位,推動畜牧業不斷提質增效。清潔能源産業方面,我們立足於近1.8億噸核準煤炭産能,積極推動資源高效轉化利用,建成至山東濟南、江蘇泰州兩條特高壓電力外送通道,配套的1458萬千瓦火電項目全部採用世界領先的超超臨界技術,同步實施700萬千瓦風電項目,加快建設現代能源經濟示範區。文化旅遊業方面,我們規劃建設“千里草原風景大道”,以元上都遺址保護展示、錫林郭勒遊客中心等重點文旅項目為支撐,加快推動多倫縣、正藍旗、錫林浩特市、西烏珠穆沁旗、烏拉蓋管理區和二連浩特市等重要節點建設,全力打造全域旅遊示範區。
下一步,我們將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用最堅決的態度“護綠”、用最科學的方式“用綠”、用最嚴密的制度“管綠”,持之以恒加強草原生態保護,加快推動産業佈局調整和轉型升級,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努力走出一條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的高品質發展之路。
提問:當前黨中央、國務院和自治區黨委、政府高度重視深化“放管服”改革和營商環境建設,請問,錫林郭勒盟在這方面有哪些舉措、打算?
趙德永:近年來,我們始終堅持高位推進“放管服”改革和營商環境建設,2018年6月“雲端錫林郭勒”政務服務平臺上線運作,錫林郭勒行政審批集中服務工作在全區率先實行了新審批流程和服務模式。
第一,打造智慧政府,持續推進“一網通辦”。“雲端錫林郭勒”率先實現了與全區一體化線上政務服務平臺數據“雙向推送”,目前全盟共認領政務服務事項7300項,確認網上可辦事項6800項,網上可辦比例在全區率先進入一等行列。我們不斷加速數據奔跑的效率,數據共用交換平臺實現了與自治區平臺的互聯互通。開通“雲端錫林郭勒”手機APP,在錫林浩特市試點推行了“掌上辦、指尖辦”,實現了政務服務事項掌上可查可辦可諮詢。
第二,打造高效政府,加快實現“一窗受理”。我們將“一窗受理、綜合服務”作為行政審批集中服務升級版,按照“前臺綜合受理、後臺分類辦理、統一窗口出件”的模式,對盟旗兩級政務服務大廳功能佈局進行全面調整,盟本級153個入廳行政許可事項審批時限較2017年壓縮35%。加快實現“最多跑一次”四級全覆蓋,積極探索行政審批項目下沉延伸,部分地區的部分項目實現就近能辦、多點可辦、少跑快辦。優化審批服務,探索推行首問負責、限時辦結、一次性告知、預約辦理、延時錯時等多種服務提升辦理效率,開展億元項目“集中審批日”活動,讓企業和群眾辦事有速度更有溫度。
第三,打造服務政府,著力優化營商環境。念好“簡”字訣,將盟本級行政審批事項精簡2/3,最大限度釋放市場主體活力。建立盟級領導聯繫民營企業等制度,籌建民營經濟服務中心,為企業站臺打氣、貼心服務和紓難解困。政府對落實涉企扶持政策實行季調度,加強面向企業的政策培訓,確保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的涉企扶持政策在實施層面不“卡殼”,努力為市場主體創造寬鬆發展環境,2018年全盟各類市場主體同比增長17%。
今後,我們將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繼續蹄疾步穩地推進“放管服”改革和營商環境建設,以權力的“減法”、服務的“加法”,充分激發市場的“乘法”效應,為全盟經濟社會發展增動力添活力。
提問:習近平總書記希望內蒙古“把現代能源經濟這篇文章做好”。請問,錫林郭勒盟作為資源型産業地區,如何發揮比較優勢,堅持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推進資源型産業高品質發展?
霍照良:錫林郭勒盟資源富集,褐煤儲量居全國地市級首位,是國家規劃建設的重點清潔能源生産輸出基地,對於保障華北、華東、東北能源安全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近年來,錫林郭勒盟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把現代能源經濟這篇文章做好”的重要指示,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堅決摒棄簡單的“挖煤賣煤”傳統路徑依賴,圍繞自治區規劃建設國家現代能源經濟示範區,著力在建設“三個基地”上做文章,努力實現資源型産業高品質發展。
灰騰錫勒風電機群
一是建設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基地。隨著錫盟至山東特高壓外送通道配套的坑口電廠陸續建成投産,到今年年底,錫林郭勒盟火電裝機規模將突破1100萬千瓦,居全區第2位。今年7月份,錫盟至江蘇泰州特高壓外送通道配套電源規劃已獲國家能源局批復,未來3年,錫林郭勒盟實施火電裝機倍增計劃,到2022年將突破2000萬千瓦。
二是建設千萬千瓦級新能源輸出基地。目前,全盟新能源裝機規模400多萬千瓦。錫林郭勒盟正在加快推進錫盟至山東特高壓配套700萬千瓦新能源項目建設,積極推動錫盟至江蘇泰州特高壓配套風電項目核準工作。到2020年底,全盟新能源裝機規模將達到1100萬千瓦。同時,正在規劃在錫林郭勒盟西部風光資源富集的荒漠半荒漠地區,建設千萬千瓦級新能源基地。
三是建設褐煤高質轉化示範基地。通過多年的技術創新、工藝突破,錫林郭勒盟實施的國內首個以褐煤為原料生産煤制烯烴産品的大唐多倫煤化工項目,已實現穩産運作。與此同時,我們充分發揮褐煤腐植酸含量高、氫含量高這兩大優勢,積極探索轉化增值這篇大文章。目前,依託錫林浩特勝利煤田實施的褐煤制取腐植酸試驗項目,正在順利推進;褐煤地下制氫試驗示範項目,已在東烏珠穆沁旗簽約落地。
錫林郭勒盟將繼續加大推進力度,加快發展清潔能源和能源新産業,全力以赴把現代能源經濟這篇文章做好。
提問:錫林郭勒盟文化底蘊深厚、旅遊資源豐富,請問,錫林郭勒盟在推動文化旅遊業發展上採取了哪些措施?取得了哪些成效?
趙德永:遼闊壯美的錫林郭勒草原,是內蒙古面積最大、距離京津冀旅遊客源市場最近的天然草原,獨特的民俗風情、蒙元文化和自然景觀在內蒙古最具典型性和代表性。近年來,我們將文化旅遊業與現代畜牧業、清潔能源産業一併作為三大優勢特色産業來打造,以建設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和國內外重要的旅遊休閒目的地為目標,高品質推動旅遊業發展。“十三五”以來,全盟累計實施旅遊重點項目30余項,完成投資50多億元。2018年全盟接待遊客1600萬人次,實現旅遊收入400億元。
2019“遼闊草原 錫林頌歌”那達慕大會現場(攝影:阿藝思)
第一,突出草原底色,打造全域旅遊。近年來,我們重點規劃建設了錫林郭勒千里草原風景大道,初步構建起包括1條主線、8條支線,全長600多公里,串聯全盟7個旗縣32個景區景點的線性旅遊産品,基本涵蓋了錫林郭勒盟最主要的旅遊資源和景區,正在成為京北最受追棒的草原旅遊線路。
第二,突出文化亮色,豐富旅遊內涵。圍繞“元上都”“中國馬都”和“烏蘭牧騎”等獨特品牌,積極培育高品質、有創意、差異化的旅遊産品和服務,延伸産業鏈條,推出四季旅遊産品,促進文化旅遊融合發展,讓獨特的民族文化和民俗風情成為錫林郭勒旅遊最核心、最鮮活、最具吸引力的要素。
神駿奔騰(攝影:嘎·巴特爾)
第三,突出口岸特色,發展跨境旅遊。我們依託二連浩特、珠恩嘎達布其兩個口岸,推出多條跨境旅遊線路,與蒙俄連續成功舉辦了六屆“茶葉之路”國際文化旅遊節,開通蒙俄有關地區的旅遊專列、包機,推動跨境旅遊長足發展。
今後,我們將繼續把文化旅遊業作為支柱産業來培育提升,圍繞提質增效補短板,集中力量推進旅遊景區和旅遊項目建設;圍繞四季旅遊抓産品,加快形成四季四景、季季有産品的旅遊格局;圍繞“旅遊+”抓融合,積極構建“大旅遊”産業體系,全力打造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和國內外重要的旅遊休閒目的地,努力將文化旅遊業培育成為錫林郭勒盟推動高品質發展的重要引擎動力。
提問:二連浩特在沿邊開放近30年來,依託獨特的口岸發展優勢,經濟社會各項事業都得到了長足發展。請您具體談一談二連浩特取得了哪些發展變化?
錫林郭勒盟委委員、二連浩特市委書記鞠樹文答記者問(攝影:托日貝克)
鞠樹文:二連浩特是一個火車上拉來的年輕城市,1956年1月3日,在時任國家副主席烏蘭夫同志主持下,中蒙俄鐵路正式貫通;1986年3月,自治區批准二連浩特為計劃單列市;1992年7月,國務院批准為13個沿邊開放城市之一;2014年6月國務院批准為國家重點開發開放實驗區。特殊的地理位置決定了二連浩特在向北開放中的戰略地位,二連浩特也伴隨著改革開放,特別是國家“一帶一路”倡議的深入推進,在自治區和錫盟的正確領導下,各項事業取得了顯著成就,實現了跨越式發展。
一是已經成為國家向北開放的橋頭堡。二連浩特始終堅持在“邊”字上做文章,在開放上下功夫,在內聯上求發展。改革開放初期,我們羨慕蒙古國扎門烏德的發展,而今,蒙古國的政要和客商對二連浩特的發展讚不絕口。在對外交往方面,我們已經同蒙古國烏蘭巴托市、東戈壁省、扎門烏德及俄羅斯的烏蘭烏德市、圖瓦共和國克孜勒市等18個地區和城市建立了友城關係。在對外貿易方面,2018年進出口貨物貿易累計完成1656萬噸,對外貿易額完成237億元,比有記錄的1993年增長23倍和13倍,承擔了蒙古國65%的生産資料和80%的生活資料進口量。在口岸設施方面,已建成功能完備的鐵路、公路和航空口岸。俄蒙鐵路運輸能力達到1600萬噸,集二線設計能力700萬噸,實際運輸能力已達1200萬噸,特別是今年的公鐵聯運模式,可以優化提升300萬噸以上的運能。公路口岸實現了進出口分流,年過貨能力達到500萬噸以上,2018年出入境人員達到225萬人次,佔全區出入境人數的48.5%,航空口岸已開通至北京、呼和浩特、通遼等多條國內航線和烏蘭巴托、烏蘭烏德、伊爾庫茨克等國際航線,2018年航空吞吐量20.5萬人次,其中國際進入境3.6萬人次。在加強通關硬體中建設的同時,我們深化“放管服”改革,大力優化營商環境,加大科技投入,簡化通關流程,提升通關效率,2019年1—7月,二連海關進口整體通關時間41.27小時,較同期全國海關快2.71小時;出口整體通關時間0.88小時,較同期全國海關快3.67小時。提前實現海關總署的標準,人員和車輛通關平均用時1分鐘、2分鐘。
二連浩特市口岸
二是已經成為中蒙民心相通的新驛路。二連浩特自古就是重要的驛路通道,改革開放以來,經貿往來,人文交流促進了中蒙兩國人民頻繁深入的交往交流,我們注重發揮平臺作用,加強對蒙人員的服務,成立外國人服務中心,制定了《蒙古國外來人口管理辦法》《外籍學生獎學金管理辦法》等,開展了“天使之旅先心病患兒”人道主義救助,“光明行”蒙古國行動及“茶葉之路”文化旅遊節、中蒙全民健身運動會等。每年市本級財政投入2000萬元左右,為3000多名蒙古國患者減免20%的醫療費,累計為4500名蒙俄留學生提供獎學金,目前仍有1086名蒙古國學生就讀,與蒙古國立大學、俄羅斯布裏亞特共和國國立大學等建立了“2+2”辦學模式,累計選派254名學生赴蒙俄留學。扎門烏德孔子學堂掛牌授課。“國之交在於民相親,民相親在於心相通”。教育、醫療、文化等方面的交流交往,正真起到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重要作用。
三是已經成為中蒙俄經濟走廊上的璀璨明珠。中蒙俄經濟走廊是國家“一帶一路”倡議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我國正在建設的“一帶一路”六大經濟走廊之一。二連浩特是中通道的“樞紐”,具有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我們注重在向北開放中進一步明確戰略定位,推動對外貿易、現代物流及落地加工産業發展,已經成為重要的糧油、紙漿、礦産、木材、煤炭等大宗産品進口口岸,是國家糧食、肉類、飼草、活畜指定進口口岸。立足資源稟賦,特別是水資源嚴重缺乏的實際,我們堅持以水定産,有所為有所不為,積極推進糧油加工、活羊進口、現代能源、文化旅遊等綠色産業發展,著力解決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的“酒肉穿腸過”問題,初步構建了較為完備的産業體系。
提問:二連浩特作為我國對蒙開放的最大陸路口岸城市,沿邊開放以來在發揮國家和自治區向北開放“橋頭堡”作用方面做了哪些工作,下一步在進一步推動“一帶一路”建設,深化中蒙俄經濟合作走廊建設方面有何具體的思路和措施?
鞠樹文:二連浩特是我國對蒙開放的最大國際性陸路口岸,我們在不斷深化對蒙合作中,特別是隨著國家“一帶一路”倡議的深入推進,著力在戰略定位、合作機制、發展平臺、設施聯通等方面下功夫,為“一帶一路”倡議實施,特別是推動中蒙俄經濟走廊建設發揮了重要作用。
二連浩特市國門
一是不斷深化戰略地位的新定位。隨著中國同俄羅斯、蒙古國全面戰略夥伴關係的建立,三國同意把“絲綢之路經濟帶”同俄羅斯“跨歐亞大鐵路”、蒙古國“草原之路”倡議對接,二連浩特在中蒙俄經濟走廊中的戰略地位日益凸顯。是實現蒙俄重要能源資源與中國巨大市場對接的重要節點,而且做為中通道的“樞紐”,同其他兩個通道相比,二連浩特是進入市場腹地最便捷的通道,可以直接進入華北、東北、西北市場,可以直達天津港等出海口。所以,我們把二連定位為立足全區、服務三北(華北、西北、東北)、面向全國,致力於打造中國北方一流口岸城市。
二是不斷推進中蒙中蒙合作的新機制。做為向北開放的前沿陣地,我們始終牢記並積極踐行習近平總書記“創新同蒙俄合作機制”的殷殷囑託,秉持“親誠惠容”的對外交往理念,著力建立合作會晤機制、資訊通報機制、執法合作機制等,對中蒙兩國經貿往來、文化交流發揮了積極作用。
三是不斷打造經貿往來的新平臺。經貿往來是中蒙兩國合作的重要領域,也是儘早突破兩國100億美元貿易額的重要抓手。這些年來,我們先後建成了邊境經濟合作區、互市貿易區等經貿合作平臺。2014年8月,習近平總書記在蒙古國大呼拉爾演講時提出“要建立中蒙二連浩特—扎門烏德跨境經濟合作區”,今年6月4日,中蒙兩國間政府正式簽訂了協議,雙方同意在各自區域內劃定9平方公里(我方一側9.03平方公里),共同建設總面積18.03平方公里的二連浩特—扎門烏德經濟合作區。這也是我國繼中哈霍爾果斯,中老磨憨磨丁(雲南)之後的第三個跨境經濟合作區,是向北開放的重要平臺和載體。我們將科學劃分中蒙經濟合作區、互市貿易區和邊境經濟合作區的功能與産業佈局,實現“三區”錯位、協調、互補發展,傾力打造好口岸高品質發展的新平臺。
四是不斷實現基礎設施的新聯通。便捷、暢通的基礎設施是口岸高品質發展的重要基礎和保障,也是制約二連浩特中通道功能發揮的主要“瓶頸”。近年來,我們累計投入近30多億元,完善口岸的道路、航空,以及海關、邊檢查驗設施,並推動扎門烏德市公路和鐵路口岸設施、倉儲物流園區的同步提升改造,實現中蒙雙方鐵路、海關、邊檢等部門的即時互動,在設施聯通的基礎上,實現了大通關。
二連浩特口岸
經過多年的持續努力,二連浩特已經站在全國、全區向北開放的最前沿,面臨新形勢新機遇,也要積極應對新風險新挑戰。我們將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以口岸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為奮鬥目標,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努力建成中國北方一流口岸城市,努力實現口岸高品質發展。
一是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積極構建現代經濟體系。要把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理念貫穿發展的全過程各方面,保持戰略定力。充分發揮中通道的區位優勢,使二連成為接續承運蒙俄大宗物品的重要節點。綜合施策,通過公鐵聯運、集裝箱運輸、優化貨物通關流程等措施,發揮公路、鐵路國際口岸優勢,堅定不移地做大過貨量。堅持使過境貨物“快起來、留下來、用上來”,因地制宜發展節水型落地加工業,積極推進建設百萬噸糧油加工基地、百萬隻活羊進口加工基地、千萬千瓦級新能源基地建設,努力解決“酒肉穿腸過”問題。對煤炭、銅精粉、紙漿等不具備落地加工能力的大宗物品,要按照自治區建設泛口岸經濟的要求,加大同烏蘭察布市、錫盟西蘇旗等地區的區域合作,最大程度延伸産業鏈條,在進口資源保障上做到立足內蒙、服務三北、面向全國。
二是加快推進中蒙經濟合作區建設,打造向北開放的新高地。中蒙經濟合作區是習近平總書記倡導的。把經濟合作區建成向北開放的重要平臺,是中央和自治區交給二連的重要政治任務。我們將克服任何困難,堅持與蒙方同規劃、同建設、同招商、同發展的原則,努力解決産業和城鎮規劃、政策支援體系、招商引資等重點工作。要在自治區、錫盟的支援下,解決好建設資金缺口問題。按照一步規劃到位、小組團滾動開發的思路,把中蒙經濟合作區建成我國向北開放的新高地。
三是積極完善口岸基礎設施,為口岸功能的充分發揮奠定基礎。緊緊抓住烏蘭察布—二連浩特獲批國家物流樞紐城市的機遇,“十四五”期間爭取更多的口岸設施建設項目納入國家和自治區建設計劃,抓緊完成208國道一改高、331線二連浩特到滿都拉、“三區”聯接線等公路建設。推動國際航空口岸獲批,積極推動集二線鐵路電氣化改造、烏蘭烏德—烏蘭巴托—扎門烏德鐵路改造、蒙方境內重載公路等重大建設項目的可研、啟動或建設。不斷完善基礎設施,提升口岸通關功能,實現貨暢其流。
四是大力優化營商環境,實現事情能解決,項目能落地。進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精簡審批事項,優化審批流程,在國家規定的審批時限內再優化出1/3左右的時間。深入開展平安二連、法治二連建設,探索中蒙貿易糾紛解決機制,營造良好的法治環境,以“三城聯創”為抓手,統籌社會主義新時代文明實踐、社區治理、基層黨建等工作,爭創國內首家國際衛生陸港,打造宜居宜業的人文環境。鞏固口岸減稅降費成果,規範行政行為,優化配置各類生産要素,政府帶頭守諾踐諾,加大誠信體系建設,打造誠實守信的營商環境。
同時,我們將按照“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的要求,守初心,擔使命,找差距,抓落實,大力破解發展中的難點難題難關,大力破解關乎群眾利益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團結帶領全市各族人民在“建設亮麗內蒙古,共圓偉大中國夢”的歷史征程中做出口岸城市應有的貢獻。
神駿奔騰(攝影:嘎·巴特爾)
首都正北,千里之地,這就是遼闊壯美的錫林郭勒草原。錫林郭勒以原生態且齊全的草原類型和植被種類著稱。優質天然牧場佔國土總面積的89%,佔內蒙古自治區草原面積的四分之一多,草原、農田、林地、濕地、沙地、河流、湖泊等地貌交錯分佈。錫林郭勒草原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成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與生物圈計劃”“世界生物圈保護區”網路成員,是我國建立的第一個草原自然保護區。全盟有26處國家和內蒙古自治區級自然保護區、森林公園、濕地公園、地質公園。動植物資源豐富多樣,自然風光獨特壯美。
錫林郭勒盟璀璨華服(攝影:冠辰)
錫林郭勒素有遊牧文化之源、民族服飾之都、蒙古長調之鄉、搏克健將搖籃等美譽。內蒙古唯一一處世界文化遺産元上都遺址坐落在這裡。擁有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13項、內蒙古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産118項。1957年誕生了全國第一支被周恩來總理譽為“草原文藝輕騎兵”的烏蘭牧騎,時過60年,習近平總書記給蘇尼特右旗烏蘭牧騎隊員親切回信,激發新時代烏蘭牧騎事業春潮涌動。2010年中國馬業協會授予錫林郭勒盟“中國馬都”稱號,2014年習近平總書記在錫林郭勒考察時希望我們要有蒙古馬那樣吃苦耐勞、勇往直前的精神,賦予了新時代蒙古馬精神的時代內涵。
(部分圖片來源:錫林郭勒廣播電視臺 錫林郭勒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