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1日,八省區首屆“阿斯爾杯”察哈爾民歌大賽決賽在內蒙古自治區錫林郭勒盟鑲黃旗資訊化中心舉行。經過初賽、復決賽,鑲黃旗選手烏日韓、新疆選手圖木嘎並列獲得一等獎。
鑲黃旗是“中國阿斯爾音樂之鄉”。為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系列講話精神,鑲黃旗通過舉辦民歌大賽,以察哈爾民歌為載體,挖掘深厚的察哈爾民族文化底蘊,大力展現察哈爾民歌的魅力和風采,使獨具魅力的察哈爾民族文化更好地傳承下來,傳播出去,讓國內外能夠深入了解悠久厚重的察哈爾文化,提升“錦繡草原鑲黃旗·中國阿斯爾音樂之鄉”文化旅遊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譽度。
“阿斯爾杯”察哈爾民歌大賽決賽比賽現場(攝影:達布希拉圖)
本次大賽由八省區蒙古語文工作協作小組辦公室主辦,由錫林郭勒盟民委、鑲黃旗旗委政府承辦,自治區音樂家協會、內蒙古廣播電視臺蒙古語衛視頻道協辦。鑲黃旗烏蘭牧騎副隊長德格吉勒圖介紹説,本次大賽在10月1日前以審聽演唱音像資料方式進行了初賽,有84人進入初賽;10月19日進行復賽,有新疆、呼市、赤峰、烏蘭察布、巴彥淖爾以及錫盟鑲黃旗、西烏旗、正藍旗、正鑲白旗的36人進入復賽;21日,12人進入決賽。
決賽現場,參賽選手身著民族服裝,一曲曲察哈爾民歌展現了極具鮮明地域特色的察哈爾文化的魅力和風采。最終,鑲黃旗烏蘭牧騎選手烏日韓、新疆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歌舞團圖木嘎並列一等獎並獲得1萬元獎金。另有4人獲得二等獎,6人獲得三等獎,12人獲得優秀獎。
蒞臨大賽的評委老師(攝影:達布希拉圖)
阿斯爾是對察哈爾草原流傳的一種古老音樂的統稱,最初屬於皇家貴族音樂,其中“阿都慶阿斯爾”排在察哈爾八首阿斯爾之首,具有傳承歷史長、傳播範圍廣、保留完整等特點。據考證,阿都慶阿斯爾及察哈爾草原上流傳的其他阿斯爾音樂60%集中在鑲黃旗,反映了察哈爾蒙古族獨特的民俗風情,被稱為“宴曲之首”常用於大型慶典活動。
“察哈爾”是古突厥語,意為“汗之宮殿的侍衛”。古代蒙古察哈爾部,剽悍、英勇善戰,原駐牧于阿爾泰山,強盛于明代時期,成為蒙古各部的中心,其汗為蒙古各部的“共主”,世襲蒙古汗位。明時,察哈爾本部分八個“愛馬克”(部)。清時,蒙古察哈爾部以分散駐防等形式遷居於蒙古各地,因此蒙古九部以及興安嶺至天山的三十八旗,都有蒙古察哈爾部。
察哈爾部擁有源遠流長的歷史和光輝燦爛的民族文化,察哈爾民歌廣泛傳唱於錫林郭勒草原。察哈爾民歌可以分為兩大類:一為聖歌(圖日音道),多見於歌頌聖主、寺廟、活佛、王公等上層人物;二為一般歌曲(優白音道),多為歌唱歷史故事、英雄人物、生活習俗、愛情以及思念故鄉、崇敬父母長輩的歌曲,還有部分諷刺歌曲等。代表作品《小騮馬》《布拉根淘海》《巴嘎阿布日拉》《察哈爾八旗》《腦鬃玲瓏的黃膘馬》等被廣為傳唱。
“阿斯爾杯”察哈爾民歌大賽決賽比賽現場(攝影:達布希拉圖)
鑲黃旗長好畢斯哈拉圖:打造“錦繡草原鑲黃旗·中國阿斯爾音樂之鄉”文化旅遊品牌
鑲黃旗旗委副書記、政府旗長好畢斯哈拉圖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説,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是鑲黃旗旅遊發展的關鍵時期,全旗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系列講話精神,自覺踐行新發展理念,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生態化、人本化、國家化、特色化為方向,突出蒙元文化和察哈爾文化特色,大力發展全域旅遊和以“春季徒步健身節、夏季草原音樂節、金秋草原豐收節、冬季蘇力德文化節”為主的四季旅遊,全力打造“錦繡草原鑲黃旗·中國阿斯爾音樂之鄉”文化旅遊品牌,把鑲黃旗建成草原觀光與音樂體驗相融合的旅遊目的地。
好畢斯哈拉圖介紹説,目前,鑲黃旗正在優化旅遊業發展佈局,圍繞“建設六個重點旅遊區域、打造六條精品旅遊線路、實施六個一特色旅遊工程”的路徑來推動旅遊業發展。這“六個一特色旅遊工程”中,一節就是阿斯爾草原音樂節,一園就是阿斯爾音樂生態風情園,一街就是民俗風情旅遊商品一條街,一館就是鑲黃旗博物館,一品就是大型宮廷歌舞樂阿斯爾文化品牌,一賽就是今天舉行的阿斯爾杯音樂大賽,以期推動和傳承察哈爾文化的發展,讓“錦繡草原鑲黃旗·中國阿斯爾音樂之鄉”成為一個文化旅遊品牌。
好畢斯哈拉圖説,目前,我們還在積極培育旅遊新業態新産品,大力發展民俗旅遊。比如正在建設一處夏令營,就是要大力展現深厚的察哈爾民族文化,讓孩子們把書本上的知識轉化為社會實踐,使察哈爾民族文化更好地傳承下來,傳播出去。
冠軍得主烏日韓:傳承宣傳好我們的優秀文化
烏日韓,鑲黃旗烏蘭牧騎獨唱演員,畢業于蒙古國國立文化藝術學院碩士研究生長調專業。
小時候的烏日韓學習成績便特別優秀,也特別愛唱歌。然而當她想報考藝校時,還是遭到家長的反對,但最終拗不過她,還是尊重了她的選擇。2003年,烏日韓考入烏蘭察布藝校,師從青歌賽冠軍的其布格米德。然而學藝之初,其布格米德並沒有選中烏日韓當她的弟子。執拗的她一次次跟在老師屁股後面,“收下我吧”“要我當你的學生吧”。其布格米德拗不過她,就讓她試唱了一段,當即收下了這個學生。
烏日韓對記者説,其老師是我的啟蒙老師,她教我的第一首歌是長調歌曲《遼闊的草原》,也是唯一的一首。每每有彙報演出,《遼闊的草原》都是她的保留曲目,因此老師同學都戲稱她為“遼闊的草原”。
畢業後,烏日韓成為鑲黃旗烏蘭牧騎一名獨唱演員,並在各種比賽中頻頻獲獎。2005年6月,她獲得第二屆《星星火炬》中國青少年藝術英才推選活動中專業組聲樂類獨唱銀獎;7月參加《照那斯圖杯》全國長調大賽中獲得優秀獎;8月在全國義演人才推選活動中專業組蒙古長調第二名;12月榮獲八省區首屆蒙古族歌曲電視大賽三等獎。
隨著演唱技藝的日臻純熟,烏日韓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2010年,她在“中國察哈爾民歌·阿斯爾”電視大賽”中獲得二等獎;在2012年婺源·中國鄉村文化旅遊節暨首屆全國山歌大賽中獲得金獎;2013年榮獲草原星第十三屆內蒙古青年歌手電視大賽長調唱法二等獎;最具潛力獎。2013年出版個人專輯《清清的錫林河》;2015年12月在家鄉舉辦第二個專輯《花韻》發佈會暨個人演唱會。
2016年,烏日韓赴蒙古國國立文化藝術學院攻讀碩士研究生長調專業。此次參加大賽,烏日韓感觸頗多:“選手來自五湖四海,因為民俗的不同,各地察哈爾民歌的味道不同,唱法也不同,一些業餘選手保留著原汁原味,讓我收穫很多。1994年出版的一本《察哈爾民歌全集》,收錄了不常聽的歌曲。我這次選擇了其中一首《銀鬃馬》。在大家的印象裏,這是一首短調歌曲,其實它的曲調可長可短,我這次就是用長調演唱。這既是對我的一次鍛鍊,也是對察哈爾民歌的一次宣傳,我們要傳承好宣傳好我們的優秀文化。”
新疆選手圖木嘎、達拉:傳播家鄉本土民歌是我的義務和責任
“調起高了!”獲得二等獎的達拉似乎心有不甘。達拉,出生於新疆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溫泉縣,師從於國家一級演員、中央民族大學音樂學院教授、鄂溫克族女高音歌唱家烏日娜。
達拉對記者説,我的爸爸是手風琴演奏家,姑姑是我們那裏有名的原生態歌手。從小我就喜歡賴在姑姑的身邊,聽她唱那些從祖輩那兒流傳下來的歌。她的腦子裏裝著數不清的歌,多到好像永遠都唱不完……
2009年,達拉從呼和浩特藝術學校聲樂專業畢業後,在新疆博州歌舞團擔任獨唱演員。在此期間,她多次參與重大演出和比賽,2009年參加新疆第二屆蒙古族短調比賽榮獲二等獎;2010年3月參加新疆第八屆青年歌手電視大獎賽獲原生態組優秀獎,8月參加新疆“江格爾”杯蒙古族長調比賽榮獲一等獎;2011年9月參加新疆首屆亞歐博覽會演出。2011年9月考入中央民族大學音樂學院,師從吉祥三寶之一的烏日娜。
經過城市洗禮的達拉更懷念家鄉,小時候血液裏濃濃的家鄉情愫讓她追尋著故鄉的音樂而回家。她走訪了當地著名的察哈爾民歌傳承人江古老人,收集歌曲與故事;在導師的指引下,定制和改良登臺時的禮服……達拉説,作為一位察哈爾後裔,傳播家鄉本土民歌是我的義務和責任。
圖木嘎,新疆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歌舞團28年的聲樂演員,本次比賽獲得了一等獎。圖木嘎説,近年來,我們經常帶著當地的察哈爾民歌來此交流。我們的察哈爾民歌短調較多,《旋風鳥》《姐妹親》等。多以節奏歡快為主,而這裡的察哈爾民歌長調較多。這次比賽,專業水準很高,牧區選手水準也很棒,是對察哈爾民歌的一次很好的宣傳。
(來源:錫林郭勒日報、鑲黃旗宣傳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