攜手打造京蒙扶貧協作“升級版”

發佈時間:2018-10-26 17:31:56丨來源:內蒙古日報丨作者:韓雪茹丨責任編輯:蘇文彥

1996年確定京蒙對口幫扶以來,北京市和內蒙古在産業發展、基礎設施建設、生態環保、市場開拓、幹部人才、教育科技、文化衛生、體育等各個領域的交流合作不斷深化,京蒙扶貧協作已經成為內蒙古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重要力量。

  22年的攜手,標識著歷史變遷的刻度;

  22年的奮進,彰顯著攻堅克難的執著。

  1996年確定京蒙對口幫扶以來,北京市和內蒙古在産業發展、基礎設施建設、生態環保、市場開拓、幹部人才、教育科技、文化衛生、體育等各個領域的交流合作不斷深化,京蒙扶貧協作已經成為內蒙古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重要力量。

  2017年,京蒙對口幫扶重點地區在赤峰市、烏蘭察布市的基礎上,新增通遼市、興安盟,同時進一步加大人才培養、科技合作和幹部交流等方面的支援力度。深化京蒙扶貧協作,為內蒙古帶來了學習先進地區經驗推動經濟高品質發展、用好幫扶資源打贏脫貧攻堅戰的寶貴機遇,內蒙古與北京市東西部扶貧協作“京蒙模式”揚帆起航。

  精準對接——架起“連心之橋”

  3個月前,1萬頭安格斯種牛通過海運到達連雲港,又被裝上100多輛貨車運往赤峰市林西縣。在距離連雲港1300多公里的林西縣,牛舍及附屬設施建設已經完成,嚴陣以待迎接這批“致富牛”。

  按照全面深化北京內蒙古扶貧協作三年行動框架協議的部署,北京祥達瑞林農業科技有限責任公司與林西縣簽署了産業就業扶貧協議。根據協議,該企業未來3年將在林西縣投資8至12億元,建設安格斯種牛繁育基地産業扶貧項目,重點發展種牛繁育、商品牛養殖、生物飼料加工及商品牛屠宰加工等産業化項目。後期還將在林西縣籌建旅遊特色小鎮及旅遊嘉年華項目,建成以“農業+生態旅遊+文化産業”的特色項目,直接受益農戶數可達3至4萬戶。

  北京企業在赤峰市投資建廠,是京蒙協作的重要成果之一。借著京蒙協作的大好機遇,內蒙古主動爭取對口幫扶,積極承接産業轉移,頻繁、深入、高品質的互動和對接,讓協作幫扶的熱潮一浪高過一浪。

  今年4月10日,新一輪京蒙協作正式拉開帷幕。北京市與內蒙古簽署全面深化北京內蒙古扶貧協作三年行動框架協議,進一步明確未來三年扶貧協作任務。自今年起,北京內蒙古扶貧協作資金將從原計劃的縣均1000萬元增至縣均3000萬元,今後三年扶貧協作資金合計從原計劃的9.92億元增至29.75億元,助力內蒙古受幫扶地區到2020年如期實現脫貧目標。

  北京拿出了真金白銀,但如何花在刀刃上呢?內蒙古將京蒙扶貧協作資金統一納入自治區扶貧資金大盤子,重點向深度貧困旗縣傾斜,80%以上幫扶資金用於貧困村、建檔立卡貧困戶幫扶項目。

  根據這份“升級版”扶貧協作協議,兩地將遵循聚焦重點、精準施策、當地主體、幫扶助力,廣泛動員、合作發展的原則,聚焦深度貧困地區,將幫扶資金、幫扶項目、人才支援等向深度貧困地區集中傾斜。聚焦特殊貧困群體,將幫扶資金80%以上用在與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緊密聯繫的項目上來,重點解決因病因學因殘等貧困比例較高人群脫貧難題。

  7月27日、28日,自治區黨政代表團到北京對接扶貧協作並學習考察。時隔3個月,雙方又在北京共商深化扶貧協作工作,兩地有關部門和企業簽署了系列扶貧協作協議。京東集團、國家開發銀行北京分行、首農食品集團、新農創投資發展有限公司等9家北京企業與內蒙古有關旗縣、單位簽署了10項産業就業扶貧協議,將建設智慧結算中心,投資新建智慧化倉儲物流基地等,協議金額超340億元。

  點對點、一對一,結對幫扶機制實現從縱向到橫向的深度延伸,京蒙扶貧協作不斷推向更深層次、更寬領域……

  聚焦産業——激發內生動力

  走進位於烏蘭察布市集寧區的新雅寶路商城,大大小小的商鋪裏,貨品琳瑯、顧客雲集,一派熱鬧景象。開業不到一年,這裡便重現了當年北京雅寶路市場的火熱場面。

  新雅寶路商城的落戶不僅是烏蘭察布市積極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轉移的一大成果,更是內蒙古推動京蒙對口幫扶的重要舉措。

  聚焦深度貧困地區和特殊貧困群體,內蒙古堅持政府引導、市場運作,發揮北京人才、科技、資本密集優勢,通過合作共建園區、協同招商引資等方式,在貧困旗縣建扶貧車間、辦社區工廠、搞飛地經濟,扶貧協作項目與建檔立卡貧困戶的精準對接。一批貧困人口參與度高的特色農牧業産業基地和帶動貧困戶增收致富的産業化龍頭企業在內蒙古落地生根,為內蒙古産業發展再添活力,為提高內蒙古脫貧品質打開了新的希望之門。

  牛肉乾、老酸奶、黑小麥……今年7月,京蒙對口幫扶烏蘭察布特色農産品大集在北京市石景山區喜隆多新國際購物中心正式拉開帷幕,來自烏蘭察布市興和縣、商都縣等地區的20余家企業、合作社的百餘種特色農産品登上首都大平臺;

  在北京市通州區的“品農”超市中,産自興安盟科右中旗的大米、亞麻籽油、木耳、有機雜糧等農副産品頗受首都市民青睞,草原特産一舉打入北京市場;

  錫林郭勒盟特産館、烏蘭察布特産館、蘇尼特扶貧館等39個地方特産館在京東平臺同步上線,內蒙古特色農産品線上上暢行,銷售渠道日益通暢……

  搭上“直通車”,闖入大市場。借助京蒙協作的平臺,農企對接、農超對接、農校對接、線上線下同步,北京的資金、技術、人才、市場優勢與內蒙古的資源環境、特色農畜産品緊密地結合起來,進一步拓寬了貧困群眾穩定增收的渠道。

  截至目前,北京到內蒙古投資企業數達到63個,實際投資82億元,帶動4878名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就地就近就業,轉移266名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到北京市就業。首農食品集團、京東集團、阿里巴巴集團等一批優質企業通過産業、資源、市場、電商、品牌等建立有效帶動脫貧的機制,幫助貧困戶實現精準脫貧。

  人才互動——增強發展後勁

  在內蒙古,也可以上“北京名校”。新學期的第一天,來自北京的董霜正在給北京市第二中學阿爾山分校高一年級的學生上英語課。

  根據北京市東城區教委與興安盟阿爾山市教育局簽署的教育對口幫扶框架協議,北京市第二中學與阿爾山市第一中學簽署了合作辦學協議,北京市第二中學阿爾山分校掛牌並建立東城區阿爾山教師研修基地。

  京蒙扶貧協作,不僅是幫錢幫物,更要推動産業層面合作,推動北京地區人才、資金、技術向內蒙古貧困地區流動,實現雙方共贏。在京蒙扶貧協作的實踐中,像這樣的好戲頻頻上演。

  今年3月,蒙京石墨新材料科技研究院掛牌儀式在北京舉行,標誌著烏蘭察布市石墨高科技産業發展步入新階段。蒙京石墨新材料科技研究院的成立,能夠將烏蘭察布市地區資源優勢與清華大學科研優勢有效結合,依託首都人才聚集、科技創新等方面的顯著優勢,進一步推動烏蘭察布市石墨産業加快轉型升級和創新發展。

  緊接著,京蒙對口幫扶興安盟首批名師名校百人工程暨後備校長第一階段培訓圓滿落幕。30名興安盟中小學後備校長在北京教育學院的精心安排下,分別到北京101中學、北京24中、育才學校、府學衚同小學、北京實驗學校進行為期兩周的跟崗學習。

  東部支援西部,是先富帶動後富的實踐,更是傳授先進經驗,拓展産業發展空間,實現東西部互補共進的最好機遇。近年來,京蒙兩地在開展扶貧協作和對口支援過程中,廣泛開展人才交流,採取雙向挂職、兩地培訓、委託培養和組團式支教支醫、支農支牧等方式,加大對關鍵部門、崗位人員的培訓力度,從發展“末端”直接對接發展“前沿”,為貧困地區培育了更多經濟發展的帶頭人、鄉村治理的明白人,幫助貧困地區打造一支“永不走的工作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