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訪張庫大道③|郵驛系統與驛站

發佈時間:2018-06-07 11:04:10丨來源:澎湃新聞網丨作者:李昊丨責任編輯:蘇文彥

張庫大道的形成,與驛路有著密切的關係。據《河北省公路史志資料》記載:“張庫大道歷史悠久,早在元代,便辟為驛路,明清兩代又辟為官馬大道。當時運送物資所走路線,多依驛路。這運輸物資的輞叢驛路、官馬大道就是後來的張庫大道。”

郵驛系統與驛站

在從沙城一路向西去張家口的路上,我順道走訪了雞鳴驛。雞鳴驛是我國現存最大的驛站,有著保存最完整、建築規模最大、功能最齊全的郵驛建築群。

驛站,是我國古代獨特的通訊系統——郵驛系統的核心。郵驛不僅僅有著通訊功能,而且與軍事活動、國家政權密切相關,可謂是國家的生命線。元代建立了發達的驛站系統:“凡在屬國,皆置傳驛,星羅棋佈,脈絡貫通。朝令夕至,聲聞畢達。”(《中國古代交通》)。雞鳴驛始建於元代,明代成為進京的第一大站,號稱“極衝”。在清代時,這座驛站作為兵驛和郵驛兩用驛站,逐漸發展成為驛城。

張庫大道的形成,與驛路有著密切的關係。據《河北省公路史志資料》記載:“張庫大道歷史悠久,早在元代,便辟為驛路,明清兩代又辟為官馬大道。當時運送物資所走路線,多依驛路。這運輸物資的輞叢驛路、官馬大道就是後來的張庫大道。”而雞鳴驛所在的這條連通北京、宣府和大同的驛路,同樣是張庫大道向北京和山西兩個方向延伸的通道。在和平時期,驛道逐漸承擔了商道的職能。百年前,浩浩蕩蕩的駝隊就是沿著這條路從北京出發,來到張家口,繼而出塞進入草原,開展了橫跨歐亞大陸的國際貿易。

北京由宣府至大同的郵驛線路圖(本文圖片除特殊標注外,均為作者拍攝)

新保安沙場

在沙城市中心的董存瑞大道,搭乘路邊的鄉鎮公交,半個小時就可以到達雞鳴驛。路上還會經過一個知名度更高的小鎮——新保安。看過《大決戰-平津戰役》的朋友們,可能都對影片中的一段高亢男聲的畫外音留有印象:“我軍將敵殲滅于下花園、新保安一帶......”在平津戰役期間,發生在這裡的新保安戰役,消滅了傅作義的精銳王牌35軍,切斷了敵佔北平和張家口、綏遠的聯繫,進而為解放平津創造了有利條件。

平津戰役形勢圖(http://tupian.baike.com/a2_08_32_20300000356220132227324720900_140_jpg.html)

從北京經沙城前往張家口的110國道,便是當年35軍疲於奔命的道路。在平津戰役前,傅作義把幾十萬部隊收縮到塘(沽)-津-平-張一線。為了保持和自己老巢綏遠(內蒙古呼和浩特一帶)的聯繫,他特意把自己的嫡系部隊在北京以西的通道上佈置成一字長蛇陣。爾後發生的戰役,除了解放天津,基本都發生在這一線。這也能從側面反映出京張通道的戰略地位。

在張家口被圍後,傅作義派擁有四百多輛卡車的35軍從北京豐臺出發去支援,隨後又將其撤回北京。35軍曾經夜宿雞鳴驛,最終在新保安被我軍圍殲,這個全美械機械化裝備的精銳部隊一夜間灰飛煙滅。如今的新保安只是一個普通的鎮,曾經的新保安古城在戰爭中已被夷為平地,歷史的雲煙消散在田野之中。在上世紀90年代拍攝《大決戰-平津戰役》的新保安之戰時,曾選擇雞鳴驛古城作為替身,取景拍攝那場激烈的戰鬥。

閱讀更多:

尋訪張庫大道①|草原絲綢之路

尋訪張庫大道②|京西北的馬道駝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