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間變“超市”平臺監管不可缺位
發佈時間:2018-02-06 08:56:58 | 來源: 法制日報 | 作者:
有人曾戲稱,“直播平臺上什麼東西都能賣”。實際上,這並非戲言。在網路直播平臺上,沒有經營許可證的商家和“三無産品”並不在少數。一些網路主播在直播平臺售賣食品、藥品,在給消費者帶來便利的同時,也帶來了不衛生、不安全等負面影響。
對此,中國法學會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研究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劉俊海在接受《法制日報》記者採訪時説,一些網路主播在直播平臺售賣食品有利有弊。“利”在於,如果在直播平臺上售賣合格的食品和有安全保障的食品,這有助於提高消費者的知情權,造福消費者,提升企業的競爭力,改善企業的社會形象。“弊”在於,如果售賣的是“三無産品”,會嚴重損害消費者的身體健康,嚴重踐踏食品安全法賦予消費者的安全保障權,也會違反食品生産者和經營者的安全保障義務,産生重大安全隱患。
在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葉林看來,網上售賣食品相比實體店來説,消費者更不知道加工的原料如何、製作工藝是否達標、是否符合食品安全品質標準。這些問題如果沒有安全保障,自然會産生一些負面影響。
目前,我國對於線上交易行為已經出臺了相關法律法規,為何仍存在亂象?
劉俊海告訴記者,國家食品藥品監管總局的官方網站上明確寫著食品安全涉及到哪些法律法規,最重要和最詳細的就是食品安全法。現在最大的問題不是法律沒有規定,而是失信的生産者、經營者不願意遵守,其原因在於違法成本低、違法收益高於違法成本。
“不管是在網上買還是在實體店買,都涉及食品安全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不過,對於網上出售行為的監管會更難。”葉林説,“對於網上銷售食品這種方式,我個人覺得可能會觸犯兩個方面的問題,一個是法律法規問題,一個是在網路銷售中沒有辦法追蹤食品生産和加工情況,所以網上監管遇到的挑戰會更大。”
此類現象應怎樣加以規範?
“對於一些主播在直播平臺售賣食品現象,不能一棍子打死,但是也不能縱容亂象叢生,讓其野蠻生長。我個人覺得,要採取實質重於形式和穿透式的監管思路。網際網路再大也大不過法網。網際網路上沒有特權企業,生産者、經營者都應當遵守法律規則。此外,對於網上售賣食品和實體店售賣食品的生産者和經營者來説,要適用同樣的法律法規。只有這樣才能夠從根本上杜絕監管的真空地帶、盲區和監管套利現象。”劉俊海説。
劉俊海説,希望所有在網上售賣食品的生産者、經營者都能夠慎獨自律,見賢思齊,自覺向食品安全法看齊,向最佳的食品企業商業倫理標準看齊,為消費者站好崗、放好哨、把好關。“商家千萬不能利用消費者不知情所導致的弱勢地位愚弄消費者對網上售賣食品的感情,因為很多人願意從網上買東西,我認為這是售賣者的一種義務和責任”。
在葉林看來,直播平臺受到越來越多人的關注,“在這種背景下,要強調食品的安全控制問題,直播平臺要負起監管責任,政府部門要依法執法。此外,消費者也要練就火眼金睛,認準食品安全標誌,不購買‘三無産品’”。
責任編輯:陳思2016中食協高研班暨品牌委...中食協品牌戰略工作委員會成立大會在邛崍舉行【詳情】
2015國際洗手日·滴露千萬...2015年10月14日,在第八個國際洗手日前夕【詳情】
解讀培根火腿新名字:致癌物“豬肉牛肉羊肉都是致癌物”的説法充斥網路。【詳情】
假如螃蟹不再“五花大綁”記者發現有的青蟹綁繩竟超31米,繩子佔重比超過20%。【詳情】
中國網食品頻道堅持“給你一個真實的中國”的永恒追求,融合各地民族風俗、地方特産,延伸至整個食品行業,展示中國食品豐富性、多元性,搭建中國食品展示平臺。
新聞熱線:010-88824992
投訴建議:010-88824992
電子郵箱:food@china.org.cn
本網所有內容,凡註明”來源:中國網食品”的圖片,版權均屬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