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伏已入,各地的夏日“夜經濟”也漸入高潮。以北京市東城區為例,該區多個商圈夜間消費火熱,例如簋街開啟“不夜節”,70多家商戶推出促銷活動,王府井大街上有文化味十足的特色市集,崇文門商圈啤酒文化生活節再度重啟……豐富多彩的夜間活動,與足球、奧運等熱門主題有效融合,迸發出新的消費活力。
一提起夏日“夜經濟”,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餐飲業,想到啤酒與燒烤、各種夜市排檔與小吃。天眼查數據顯示,我國現存餐飲企業1800萬餘家,今年前7個月,新增註冊企業達180萬餘家。
其實,夏日“夜經濟”並不局限于餐飲業。夜間本來就是重要的消費時間段,夜間休閒消費本來就是多元且多樣化的,從購物、旅遊到娛樂、演藝、展會等不一而足。
從這個角度來説,發展夏日“夜經濟”,一方面需要在不同消費細分領域內拓展延伸,滿足消費者多元化和品質化的消費需求;另一方面,也需要實現不同消費業態之間消費要素、場景和鏈條的有效融合,為消費者提供一站式的消費體驗,並由此形成新的消費場景,打造特色消費品牌。
夏日夜間消費與日間消費有所不同,夜間消費在時間和活動空間上客觀存在局限性,受到溫度、光照、雷雨、交通、噪音等諸多因素影響。正因如此,一些條件成熟的地方著力打造集購物、休閒、娛樂、餐飲等於一體的夜間消費綜合體或綜合街區,形成夏日夜間經濟聚集區,拉動周邊區域消費和關聯領域消費。
這樣的綜合街區,其目標消費群體不只包括本地消費者,也會吸引不少外地消費者。這需要採取一定措施,創新方式方法,將具有市場競爭力的特色産品、特色文化和特色活動融入夏日“夜經濟”中,以吸引更多外地消費者加入其中。在這一過程中,要避免不同城市之間、同一城市不同商圈之間出現同質化競爭,避免出現“千街一面”,特別是在夏日“夜經濟”從一二線城市向三四線城市、從城市傳統商圈向新興商圈延伸的過程中。
另外,夏日“夜經濟”促使商戶營業時間延長,消費者活動時間增加,勢必帶來綜合管理成本的上升。如何維護好夏日“夜經濟”的秩序,促使“夜經濟”進一步發展,值得有關部門深入思考與探索。
(責任編輯:羅伯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