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想知道金融商業在未來將要發生什麼,就去看看他在做什麼。
深圳經濟特區40週年,本土成長起來的平安、招行、騰訊等一批企業被評為特區“最受尊敬40家上市公司”,平安集團董事長馬明哲、華為CEO任正非等則被評為特區“最受尊敬40位企業家”,他們無疑是“深圳奇跡”的創造者。任正非這兩年倒是頗為高調,而馬明哲一向很少露面,甚至顯得有點“神秘”。
1988年,馬明哲在深圳蛇口創立平安保險,是深圳設立特區後首批市場化企業之一。當時《深圳市大事記》的記載非常簡單:“全國第一家由企業與專業金融機構合辦的保險公司,在我市蛇口開業。”
32年後的今天,平安已經是中國最大的非國有企業。今年的《財富》世界500強,平安躍居21位、全球金融集團第2位——平安發展之神速,令人咋舌。平安在13年前才剛剛夠上世界500強的起跑線,而後每年一台階,現已是躋身全球前5%的企業。“低調”的馬明哲,原來一點都不“低調”!
上個月,福布斯發佈2020年中國最佳CEO榜單,馬明哲名列金融業第1位。出手就是第一,馬明哲常常被保險業內形容為“不是人,是神”,金融界則稱他是“將來時”:如果你想知道金融商業在未來將要發生什麼,就去看看他在做什麼。平安和馬明哲,儼然成為一個行業變革和創新的風向標。
偉大的企業家,背後往往是無數不平凡的成就。馬明哲在平安發展過程中,至少造就了“三大奇跡”:第一,平安從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地方性小型財産險公司,後來居上,發展為全球保險第一、金融前三;第二,打破“魔咒”,將平安綜合金融打造為全球“孤品”;第三,金融業率先跨界向科技網際網路全面進軍,孵化出一批獨角獸企業。
翻閱和梳理馬明哲自創辦平安以來的人生軌跡,不難發現,他在三十多年間諸多創造奇跡的“神來之筆”,甚至是多番“無中生有”,著實讓膜拜者稱頌。在深圳特區40週年之際,我們試著解析一二。
上世紀80年代末,平安在蛇口橫空出世,從一家首年營收418萬元的地方性小型財産險公司,裂變到如今收入逾1.1萬億、總資産逾8萬億。如今,平安一家集團的市值,就與整個上海灘上市金融企業的市值總和相當,包括交通銀行、太保、申銀萬國等知名上海金融公司。此為奇跡之一。
1986年,改革開放方興未艾,袁庚還是蛇口招商局掌舵人,剛過而立之年的馬明哲還是蛇口工業區一名人事經理。在蛇口工業區為外資招工的過程中,馬明哲敏銳捕捉到商業保險商機,向袁庚建言後獲准籌備平安保險。袁老先生的頭腦、魄力和慧眼世人皆知,但連他估計也沒能預計到,這家以租來的一層簡陋辦公樓、13個員工開業,只能在蛇口營業的小公司,日後會有如此驚人的發展。
上世紀90年代中期,《保險法》要求財産險、人身險分業經營,中國人民保險公司分設為中保人壽、中保財産險,也就是今天的中國人壽、中國人保。當時國壽和人保總資産、保費規模都數十倍于平安。1994年,脫胎于交通銀行保險部的太平洋保險,當時其網路就已遍佈全國,總資産、保費規模是當年平安的十多倍,平安彼時還名不見經傳,僅在深圳、海南有分公司。
而到2016年,一個平安的總資産,就已相當於2個國壽、3個太平洋、21個新華。近年來,平安的市值更是一路領先,躋身全球金融集團前五位,連年穩居全球保險集團榜首。中國金融業市值還在平安前面的已只有工商銀行、建設銀行這兩家國有企業。從稅收貢獻來看,據可查資訊,平安一家公司一年的納稅,佔全中國稅收近1%,佔深圳總稅收7%左右。
平安的這種發展速度實在令人讚嘆不已,不僅在中國,在全球也是罕見的。
綜合金融,這個概念在全球金融業風靡一時,然而成功者鳳毛麟角,被業界公認為無法打破的“魔咒”。然而,這個魔咒在中國,卻被平安破解了,據説在華爾街有種看法,平安的綜合金融堪稱全球“孤品”。此為奇跡之二。
綜合金融如此不易,難在哪?概括而言,有“四大難”:
第一難,滿足客戶需求難。綜合金融集團擁有全金融産業的牌照,按分業經營、分業監管的原則,用眾多相互獨立經營的、不同金融業務門類的法人公司,為一個客戶提供數百種産品,客戶需求和偏好又五花八門。如果服務標準、流程、效率、品質參差不齊,客戶很容易因一個産品或服務體驗差,全盤否定整個集團,所謂“一榮俱榮、一損俱損”。因此,綜合金融客戶的標準化服務要做到極致。
第二難,滿足監管合規難。綜合金融集團覆蓋金融門類多,需同時符合銀行、保險、投資、證券等不同監管部門的政策和要求,上市集團還要滿足海內外兩地上市公司規則。平安作為中國唯一一家全球系統重要性保險機構(G-SII),還要滿足國際各方金融監管機構的規範和要求,合規管理難度可想而知。此外,要實現“一個客戶、多個産品、一站式服務”,勢必涉及複雜的內部協同,既要滿足效率又要符合監管要求,確保合規、安全,殊為不易。
第三難,實現經營駕馭難。綜合金融集團實行多元化經營,不可避免採取矩陣式管控,對中後臺支援型業務實行集中模式,否則就和參股多個金融機構的投資管理集團無異,那不是真正的綜合金融。在這種矩陣、集中模式下,要兼顧效率、成本和風險,避免“一抓就死,一放就亂”,確保每項業務跑贏市場的同時,不脫離集團整體戰略,還能增效降本降風險,那就很見真功夫了。馬明哲為平安設計的“聯席CEO+矩陣”集體決策、協同機制,想必也是為了克服這一難點的制度安排。
第四難,做好風險管控難。金融是經營風險的行業。嚴防旗下各門類業務風險不交叉傳染,甚至拖垮整個集團,既要有協同,還要有風險防火牆,是綜合金融集團的一大課題和難點。強有力的全面風險管理體系必不可少。馬明哲曾在《人民日報》發表署名文章,題為《金融的核心是風險管控》,文章系統性介紹了平安為了嚴守金融安全底線,構建的國際最高水準風險管理體系——“251”全面風險管理體系:2是分別面向團體客戶、個人客戶的兩個綜合金融協調服務職能;5是五大不同風險類別,包括流動性風險、資産風險等,由不同職能部門實施管理;1是一個統一的經營管控平臺,風險匯總處置,統籌駕馭。
在解決好如上四大難的同時,整個平安集團內部若無高度共用、充分協同的文化,也是不可想像的。大部分金融機構不是畏難放棄就是半途而廢,美國花旗集團也是由於銀行和保險文化差異及衝突,而不得不被分拆出售。
在全球金融業中,平安是唯一一家從傳統金融成功向科技網際網路全面進軍的行業巨頭,其如“大象起舞”般的轉型蛻變,得到了全行業的普遍認可。此為奇跡之三。
過去提到中國科技網際網路,言必稱“BAT”。市場變化快,現在看,談及世界級科技創新公司,“BAT”的説法已逐步被“PATH”取代,也就是《財富》今年公佈的世界500強榜單上,中國抓住第四次工業革命和網際網路革命浪潮,積極參與到世界競爭中的四家龍頭企業:平安(P)、阿裏(A)、騰訊(T)、華為(H)。
對大多數國人而言,平安的科技“標簽”還很陌生、新鮮。但公開資訊顯示,平安已是國內最大規模的金融科技集團,擁有全球金融業排名第一的科技專利申請數,在金融科技、醫療科技、人工智慧、區塊鏈等領域的創新和應用已走在國際前列。
值得一提的是,這個出自傳統行業、講求謹慎穩健、風控至上基因的金融集團,在馬明哲“無中生有”的領導下,改變傳統行業的土壤結構和基因,開創了一系列全新的金融科技、醫療科技模式,結出一個個科技網際網路“獨角獸”的碩果。
比如,創建於2015年的“平安好醫生”,在短短5年時間裏,成為全球最大的醫療健康服務線上平臺,市值超過1000億人民幣。同年創立的金融壹賬通,作為平安金融科技服務輸出的載體,已為全球600多家銀行、逾3000家金融機構提供服務,並於2019年在美國上市,最高市值超過100億美元。2011年成立的陸金所,目前是中國最大的網路投融資平臺之一,已開始推進年內在美股上市,最近的一次估值是395億美元。
除了這些“獨角獸”,平安智慧城市的發展也相當迅猛。目前,平安智慧城市已在國內200多個城市落地,並逐步延伸到“一帶一路”沿線十多個國家和地區。疫情期間,平安智慧城市所支援的城市便民服務、智慧醫療服務等多次上了央視《新聞聯播》。
平安不僅是綜合金融的“孤品”,也已是金融業成功跨界科技行業的“孤品”,難怪其被國際上諸多金融、商業學術機構作為一個特別的典範案例研究,也難怪業內給馬明哲冠以“神”的稱號。甚至有觀點認為,現在的金融業,要看未來,就看平安;而科技業,看未來,也要看認真看看平安。
歷數“平安奇跡”,感慨馬明哲“不是人,是神”頗有道理之餘,更多引起外界思考的,為什麼是平安和馬明哲?
是因為平安生得好嗎?
不少人士認為,平安的發展,當然得益於改革開放,擁有深圳政策紅利和蛇口基因,佔盡了“天時、地利、人和”。但這肯定不是平安成功原因的全部,甚至不是主要原因。改革開放大好春風吹遍九州、潤澤華夏,但只有平安的發展異軍突起,遠遠超越了同時代其他金融機構。
平安的成功是偶然的,憑運氣的嗎?
老話説,“一次成功是偶然,兩次成功是運氣,三次成功就是實力了”。平安的成功早已不以個位數計,也許有其偶然性和運氣,但三十多年,運氣不可能總是降臨在一個人頭上,何況這是一家世界級別的集團公司。小舢板靠偶然性和運氣,看天行駛;航空母艦的遠航必須建立在科學可驗證的、有規律可循的必然性上。
那麼,這個偶然中的必然是什麼?馬明哲超前的眼光、謀略和領導力,他能夠帶領平安持續自我顛覆,與時俱進變革組織和運作模式。
如果平安是在大海上行駛的巨輪,馬明哲就是永遠站在船頭的瞭望者,具備極強的危機感知能力和機遇識別能力,時刻洞察著全世界的商業創新,追蹤最新潮流。馬明哲的最“神奇”之處,就是帶領平安從保守的傳統金融走到現代科技前沿,難怪他被人稱為全世界極其罕見的商界領導人!
熟悉平安的都知道,馬明哲超前眼光和戰略佈局主要體現在“三多”:一是“多幾步”,就是戰略要多看幾步;二是“多團隊”,不同領域用不同人才,做不同的事情;三是“多平臺”。在實際工作中,馬明哲一直秉承著強烈的事業心、學習心、聚才心,敢於創新,愛折騰,領導平安走上了一條“沒有最遠,只有更遠”的漫漫征途。這是馬明哲的管理哲學,也驗證了他常説的“從0到1,永遠在創業”。
深圳特區40週年,我們重溫著“向前走,不回頭”、“敢為天下先”的蛇口精神,而馬明哲骨子裏就有著深深的蛇口精神烙印。他把平安當作是蛇口的孩子,30多年來從未改變出發時的精神和品質。他説,蛇口精神能保存多久,平安未來就能走多遠。
這些,或許就是馬明哲“無中生有”和“平安奇跡”的初始密碼,也是平安和馬明哲受到尊敬的原因。平安作為一家混合所有制企業成功的奧義,值得持續不斷、更深層次的研究。
(責任編輯:王擎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