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在全國碳市場擴容、碳配額預期收緊、碳監管政策趨嚴等因素推動下,全國碳市場價格首次破百,年內最高漲幅超過三成。
據“全國碳交易”微信公眾號消息,全國碳市場碳排放配額(CEA)掛牌協議交易收盤價今年4月24日首次超過100元/噸並持續維持高位,4月29日最高漲至103.47元/噸。
截至5月17日,全國碳市場收盤價報99.53元/噸,較前一日上漲0.14%,年初至今平均收盤價超83元/噸,較全國碳市場啟動當日開盤價48元/噸翻倍。
據了解,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于2021年7月份開始上線交易,首批納入了2000多家發電企業,覆蓋全國碳排放總量約40%。截至2023年底,該市場已納入2257家發電企業,累計成交量約4.4億噸,成交額約249億元。目前已經順利完成了兩個履約週期。
光大證券表示,碳市場在2024年維持高景氣主要係兩方面原因:一是生態環境部先後於2024年3月和4月就水泥熟料生産和鋁冶煉行業的《企業溫室氣體排放核查技術指南》公開徵求意見,碳市場擴容在即;二是2023年3月15日新版發電行業碳排放配額方案出臺,下調了各類火電機組碳排放基準值,適度收緊了配額分配規模。
據悉,我國碳排放主要集中在發電、鋼鐵、建材、有色、石化等重點行業,佔我國二氧化碳排放總量七成左右。
3月15日,生態環境部就《企業溫室氣體排放核算與報告指南鋁冶煉行業》和《企業溫室氣體排放核查技術指南鋁冶煉行業》公開徵求意見。4月3日,生態環境部就《企業溫室氣體排放核算與報告指南水泥熟料生産》和《企業溫室氣體排放核查技術指南水泥熟料生産》公開徵求意見。
鋁冶煉行業和水泥行業均為碳排放量大的重點行業,明確排放核算標準和報告要求是企業納入碳市場交易的前提。全國碳市場自市場啟動以來關於“擴容”的話題一直不斷,目前,生態環境部門積極推動,對水泥、電解鋁等行業開展專項研究,碳市場擴容預期升溫,碳配額預期收緊。
另外,今年5月1日,《碳排放權交易管理暫行條例》(以下簡稱《條例》)正式實施,對碳排放權的分配、交易、核查、清繳等環節進行了詳細規定,並設立了更加嚴格的監管框架。
生態環境部副部長趙英民表示,《條例》是我國應對氣候變化領域的第一部專門的法規,首次以行政法規的形式明確了碳排放權市場交易制度,具有里程碑意義。《條例》就明確體制機制、規範交易活動、保障數據品質、懲處違法行為等諸多方面作出了明確規定,為我國碳市場健康發展提供了強大的法律保障。
同時,《條例》對數據品質管理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強調防範和懲處碳排放數據造假行為,對碳排放數據弄虛作假“零容忍”,規定了多樣的法律制裁手段,包括警告、核減碳排放配額、沒收違法所得、罰款等。重點排放單位以及技術服務機構需要對報告的真實性、完整性、準確性負責。
業內表示,碳價主要是由配額供需結構和碳市場政策預期決定,未來,更多交易主體參進入全國碳市場,將進一步提升全國碳市場活躍度。
(責任編輯:李春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