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5日,在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23年年會論壇上,商務部原副部長、WTO前副總幹事易小準作了題為“堅持多邊主義,維護互利共贏的全球價值鏈”的演講。
易小準表示,冷戰結束後,經濟全球化和應運而生並且蓬勃發展的全球供應鏈使世界享受了長達三十年的發展紅利。然而,在疫情大流行和地緣政治的多重壓力下,跨國公司不得不通過供應來源的適當多元化以及增加庫存來增強其供應鏈的韌性。
“我最擔心的,是少數主要發達國家將經貿問題政治化和泛安全化,他們正在毫不掩飾地推出貿易保護主義措施。”易小準表示,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動用行政手段強推科技産業“脫鉤斷鏈”、脅迫製造業的産業回流和“友岸外包”,號召盟友打造以意識形態和共同價值觀為基礎的供應鏈。
他認為,這些違背市場經濟規律的逆全球化舉措,只會使發達國家失去經濟全球化為其提供的低成本、高效率和技術創新的紅利,加劇全球性的通貨膨脹,卻不會保證其供應鏈的安全。此外,這種零和思維和單邊主義的措施只會把世界引向新冷戰。
“這些扭曲貿易的行政手段,無外乎就是基於政府補貼的進口替代政策,針對外國供應商的歧視性限制,以及以國家安全為由實施的單邊貿易限制措施。”易小準表示,這些政策和做法不僅違背最基本的市場經濟原則,也嚴重背離了WTO的多邊貿易規則。其結果使世界貿易體系更加分裂和碎片化,進一步削弱各國之間的互信,使它們在面對氣候變化和公共衛生危機等日益增多的全球性挑戰時更加難以合作。
WTO總幹事奧孔喬-伊韋阿拉(Ngozi Okonjo-Iweala)最近指出,如果全球經濟分化成兩個貿易集團,從長遠來看,將導致全球國內生産總值(GDP)減少5%。她表示,“貿易保護主義、供應鏈脫鉤和治理的碎片化具有極大破壞性,將會帶來非常大的代價。”事實上,當前世界經濟所面臨的通脹壓力已經太高,無論是推動供應鏈近岸化、友岸化還是産業回流,都將進一步推高已經難以承受的通貨膨脹率,使瀕臨衰退的世界經濟雪上加霜。
作為40多年改革開放的結果,中國已經深深嵌入全球價值鏈,成為全球製造業中心和“世界工廠”。跨國公司已經離不開中國,更難以通過實施“去中國化”,甩開中國再去單獨構建一條新的全球價值鏈。易小準認為,面對當前各種全球性的危機,各國應當摒棄零和思維,回到多邊合作的正確軌道,共同維護一個相互依存、高效和穩定的全球供應鏈。對全人類來説,這是一個利遠大於弊的共贏方案。
如何解決全球價值鏈的安全問題?易小準表示,構築小院高墻並不能保證本國的産業安全,因為世界上沒有一個國家可以建立起完全獨立自主的本國供應鏈,即使像中國或者美國這樣超大型的經濟體也無法例外。有鋻於此,我並不相信少數發達國家推行的脫鉤斷鏈就可以使本國的供應鏈更安全,或者更有競爭力。
今天我們面臨的國際形勢讓我們思考,中國應如何處理“開放”與“安全”的關係?易小準認為,安全永遠是相對的,中國的發展歷程告訴我們,不開放就不會有發展,落後才是最大的不安全。我們應該做的,是探索如何在開放的狀態下建立自己的安全機制,而不是為了追求絕對安全而放棄對外開放,甚至主動脫鉤。
(責任編輯:譚夢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