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泰康保險集團 原標題:《長壽時代》推薦序丨 吳敬璉:中國的老齡化、社會保障及企業家之探索
放在我們面前的這本書,是一位資深的金融人士、泰康保險集團創建者和領導人陳東升先生針對長壽時代或稱老齡化社會面臨的醫療、養老、資金籌措等問題提出的一個綜合解決方案。在這裡,我願意將《長壽時代》這本書所反映的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時代背景加以介紹。
“長壽”歷來是國人的一個重要的人生願望。在這方面,我們已經取得了很大的進展。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由於人民生活水準和醫療衛生水準的顯著提高,我國人口的平均預期壽命將近翻了一番(從40歲左右提高到2020年的77歲左右),綜合反映了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
不過,壽命延長伴隨著生育率的下降,也導致了老年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不斷上升,即人口結構老齡化的趨勢,並且帶來了醫療負擔加重、養老設施緊缺以及醫養資金籌措困難等問題,需要全社會加以重視並積極應對。
人口老齡化是社會經濟發展過程的必然規律,也是一個世界性的現象。近年來,我國老齡化進程迅速加快,剛剛進入21世紀就突破了65歲以上人口占比7%這個國際通行的老齡化社會判斷標準, 開始進入老齡化社會。2020年,這個佔比進一步達到了13.5%。它預示著中國將很快超越14% 這個老齡化社會的最高限,進入老齡社會。
尤其需要注意的是,發達國家一般都是在成為高收入國家以後才開始進入老齡化社會的,因而有較為雄厚的物質基礎來應對老齡化的挑戰。而中國還處在中等收入的經濟水準上就進入了老齡化社會,這就使我們不得不面對“未富先老”所帶來的更多更大挑戰。由於貧富差距巨大,2020年的統計局數據顯示,在全國每人平均國內生産總值已經達到1萬美元的同時,我國還有40%的家庭戶和對應的6.1億人口每人平均月收入只有將近1000元人民幣,這些家庭老人的贍養和籌資問題就顯得更加突出。
面對著這種形勢,2013年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和國務院一再提出積極應對老齡化的要求。
2019年中共中央和國務院發佈的《國家積極應對老齡化中長期規劃》和2020年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的“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把應對人口老齡化作為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關係全局的重大戰略任務進行統籌謀劃、系統施策”,並通過《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將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提升到國家戰略的高度。
根據各界人士的研究,為了執行上述國家戰略,除了落實中央關於“減輕家庭生育、養育、教育負擔”,挖掘生育潛力,促進人口均衡發展、加快推進戶籍制度改革,破除勞動力等要素流動的體制障礙,增加勞動力有效供給、改善收入分配,通過提高居民收入和勞動報酬在國民收入中的份額,實現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增長基本同步,盡力縮小收入差距等部署外,還應當做好以下對老齡人口特別具有針對性的工作:(1)加快健全覆蓋全民、統籌城鄉、公平統一、可持續的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2)加強居家社區養老服務設施建設,發展居家社區養老服務,提高養老服務供給能力和品質,提供更加方便可及的多樣化、多層次養老服務;(3)發展銀發經濟,推動醫養結合、康養結合、護養結合,支援養老服務産業與金融等産業的融合發展。
在社會保障體系中,養老保障和醫療保障一直以來都是備受關注的熱點。1993年黨的十四屆三中全會創造性地提出了以養老和醫療為重點、建立多層次的社會保障體系的方案,並在20世紀90年代中期開始實施。經過20多年來的努力,這一多層次的社會保障體系的基本框架已經搭建起來。它的初步運轉,已經為城鄉人民帶來了很多福利改善。然而,這一體系還不夠完整和完善。
就養老保障而論,目前,我國主要依賴“社會統籌和個人賬戶相結合”的公共養老金計劃這一主要支柱。這一養老金計劃雖然已經達到了很高的覆蓋率,但是保障水準較低,且在城鄉之間、區域之間、不同所有制之間存在較大差距。社會統籌還停留在省市一級,個人賬戶“空賬”運作形成了隱形負債。此外,企業年金和個人自願投保的養老計劃還相對稚弱,包括家庭贍養、醫療服務和住房等需要廣泛運用社會政策的“非經濟支柱”尚未真正建立起來。這就需要繼續健全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的社會保障制度,最大程度地分散風險,從而持續增進全體人民的福祉水準。
就醫療保障而論,從1998年開始實行職工醫保制度到現在, 我國已經建立起以基本醫療保險為主體、醫療救助托底,補充醫療保險、醫療健康保險、慈善救助等多項措施並舉的醫療保障體系。但是,目前我國一般醫療服務的主要提供者仍然是高度依賴行政機關管理和預算撥款維持的公立醫院。一方面,公立醫院往往由於攤子太大而財政撥款不足,影響了它們服務功能的發揮;另一方面,有序競爭和規範運作的醫療服務市場又尚未形成。這就成為低收入階層“看病難”“看病貴”這一嚴重社會問題的重要根源。
此外,老齡人口的養老資金多渠道籌措,也是需要解決的重要問題。因此,必須在推進養老金制度改革的同時,建立和完善面向老年人口的健康服務體系和金融服務體系。
本書作者清醒地認識到,“長壽時代的一個主要痛點是,超預期的壽命延長將對個人的養老、健康和財富管理提出更高需求,然而目前社會缺少化解這種壓力的理想方法”。本書的最主要內容,就是作者根據自己經營泰康保險的經驗並借鑒國外考察成果,從一個壽險業金融家的視角,提出的一套化解上述壓力的解決方案。他把這一方案稱為“泰康方案”。
從《長壽時代》一書可以看出,泰康方案提出的整套解決辦法其基礎在於作者對於長壽時代社會需求的認識。用作者的話來説, 就是長壽時代必將帶來強烈的健康需求和籌資需求,所以長壽時代也是健康的時代和財富的時代。在這種情況下,以聚財、生財為主業的金融機構就應當起重要的作用。在這一思想的指導下,泰康保險集團一方面通過提供壽險、年金和多品種的健康保險來幫助目標人群解決自身養老、醫療費用的籌措問題,另一方面把自己原來屬於虛擬産業的保險業務延伸到實體的醫養健康服務領域。經過數年的努力,泰康集團初步實現了陳東升先生在2016年提出的打造“壽險與養老服務結合的養老閉環、健康險與醫療服務結合的健康閉環和長期資金與資産管理服務結合的財富閉環”等“三大閉環”的理想。這樣,就在集團範圍內組建了保險支付和醫養服務兩大體系相互支撐、養老産業與金融産業彼此融合的“大健康産業”。所以,《長壽時代》這本書,也可以説是泰康保險集團營建“大健康産業” 的歷史記錄和經驗總結。泰康方案是從中高端起步,受到中國現實經濟結構和大眾收入水準的限制,財富積累不足的廣大中低收入家庭的養老需求還需要社會各界群策群力,但泰康方案在如何實現養老保險體系與養醫服務結合方面所做的探索,對思考進一步解決老齡化問題的途徑具有啟發意義,對進行其他類型的醫保醫養結合試驗,例如居家養老社區建設、醫藥醫療醫保“三醫聯動”改革等,也有參考價值。
除此之外,《長壽時代》這本書的討論,還涉及許多經濟學界和社會學界爭論多年而眾説紛紜的問題,例如什麼是企業的基本使命和什麼是企業家精神的核心,日本經濟和美國經濟的現狀及未來走勢,如何評價智利完全私有化的養老保險模式和歐洲、日本實行的由財政托底的記賬式個人賬戶制,等等。對於這些問題,《長壽時代》都提出了自己的看法。雖然它所表達的意見可能是一家之言, 但是所提供的觀點也為深入討論提供了思想素材、創造了契機。
基於以上的認識,我衷心希望《長壽時代》這本書能夠得到更多讀者的關注,並由此引發關心老齡化問題解決的人們的深入思考。
是為序。
(本文係吳敬璉為《長壽時代:從長壽、健康、財富的角度透視人類未來》一書所作序。授權發表,略有刪節。)
(責任編輯:孟茜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