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公募基金的“發行熱”也不曾停歇,權益類爆款基金更是一隻接著一隻。6月18日,易方達優質企業三年持有混合、華泰柏瑞景氣優選混合和招商創新成長混合3隻大額募集的主動權益類基金宣佈成立。年內更是多達28隻爆款産品相繼成立。在業內人士看來,爆款基金出現的背後,離不開市場、行業、投資者自身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也體現了管理人的品牌和渠道影響力。然而,基金成立後的投研風控和管理更加重要,核心還是要回歸“代客理財”的本源。
多方因素助力“爆款”誕生
6月18日,易方達優質企業三年持有混合發佈基金合同生效公告。公告內容顯示,該基金的成立規模高達79.11億元,按照此前披露的認購申請確認比例結果計算,實際募集金額或接近340億元。除此之外,華泰柏瑞基金和招商基金也在同日宣佈,旗下華泰柏瑞景氣優選混合和招商創新成長混合正式成立,首募分別達到58.66億元和44.32億元。
事實上,上述3隻大額募整合立的基金,僅是年內公募眾多爆款産品中的“冰山一角”。今年以來,截至6月18日,公募市場的權益類爆款基金層出不窮,僅以最終成立規模為標準,首募超過50億元的主動權益類基金就多達28隻,近一個月更是兩度刷新年內首募紀錄,最高達到321億元。不得不説,在“規模”仍是體現基金公司實力的重要指標之一的當下,爆款産品的誕生無疑為部分機構賺足了眼球。
南方某大型公募內部人士坦言,這種爆款頻現的趨勢從今年年初就已開始,雖然在3-4月期間略顯低迷,但5月以來,爆款現象再度出現,且呈現愈發突出的態勢。從市場環境的角度看,國內A股市場整體向好,震蕩向上的格局,給了投資者以信心。同時,隨著近年來公募基金行業展現出的專業投資能力以及明顯的賺錢效應,也吸引了眾多投資者涌入。另外,國內居民的投資意識也在不斷提升,具備較低準入門檻和較大關注度的公募基金由此成為眾多投資者的主要選擇之一。
滬上一位公募從業人士則表示,爆款基金誕生的背後,同樣離不開銀行、券商、獨立銷售機構在內的眾多代銷渠道的發力,從産品獲批到正式發行期間,提前預熱、宣講與客戶溝通等無一不是促成“日光基”、“低比例配售爆款基”的重要因素。
多只昔日“爆款”沒賺錢
然而,爆款基金的增多,也令部分投資者擔憂成立於市場相對高點,導致後期基金凈值不漲反跌的“爆款魔咒”會否再現?
北京商報記者在金融終端數據平臺,以50億元為成立規模下限,運作時間超過5年為期,共篩選出成立於2015年,且成立日期早于6月18日的49主動權益類爆款産品(份額分開計算,下同)。
就收益率情況看,自成立首日至2020年6月17日,49隻曾經的爆款基金中,實現正收益的共有35隻,佔到總數的71.43%。其中,東方紅中國優勢混合、農銀匯理主題輪動混合、華安新絲路主題股票等6隻基金的凈值增長率超過50%,包括上述産品在內,收益率超過20%的也有28隻。換句話説,自成立之初參與該28隻爆款基金認購的投資者若持有至今,浮盈也已達到20%以上。
不過,亦有多只爆款基金“盛名之下,其實難副”。從以往業績來看,在49款運作時間超過5年的爆款主動權益類基金中,有14隻成立至今仍處於虧損狀態,佔比約為28.57%。具體來看,截至6月17日,工銀網際網路加股票成立以來凈值虧損51.6%,易方達新常態靈活配置混合也虧損50%。此外,中郵趨勢精選混合、富國改革動力混合等9隻基金同樣虧損超過10%。
緣何爆款基金卻沒賺錢?其中一種原因是成立時點正踩在A股高位。例如,首募規模高達197.33億元工銀網際網路加股票成立時點為2015年6月,正處於A股的相對頂點,相對應的個股股價也普遍在高點,“生不逢時”導致該基金收益不佳。
另一個原因是基金規模龐大,為選股運作帶來難度。有分析人士表示,在成立之後,超過百億元的基金資産凈值會使得基金經理在考慮産品穩健運作的基礎上進行大而全的佈局。而近年來,市場結構行情明顯,多數漲幅明顯的個股主要集中在幾個主題當中。
“名不副實”魔咒如何破
“其實爆款基金運作背後,影響其業績最核心的並不是規模,而是基金經理以及基金管理人的投研和風控能力,對於一傢具備高品質投研團隊的管理人而言,大規模的産品也同樣能夠取得不錯的業績表現。”一位公募基金資深從業人士直言。
前述南方大型公募內部人士也指出,對標海外資管市場來看,隨著未來國內公募市場逐步走向成熟,優秀的基金管理人新發産品即成爆款基金有望常態化,績優基金保持較大規模運作也不會鮮見。而此時也越發考驗基金公司投研團隊的整體實力。若機構整體投研能力不佳,即使基金經理個人能力再強,能夠管理的規模也有限,超負荷工作只會讓基金經理分身乏術,給投資者帶來的服務體驗也不佳。
同時,他還補充表示,主動權益類基金的規模更多還是要強調適度,否則不僅要在優質資産有限的市場背景下挑選更多標的,還要預留充足的現金以備贖回和可能出現的流動性問題,因此也有部分管理人在新發産品時設置了募集上限。
而除了強調基金公司提升整體的投研能力外,也有業內人士表示,爆款基金成立,也代表著基金公司一份責任的開始,應真心實意為投資者創造回報。
一位行業分析人士感慨道,新發産品成為爆款基金,對於基金公司而言,是彰顯實力和提升規模的重要方式,然而,若未能在長期展現出優秀的業績,甚至出現了明顯的虧損,就很容易遭遇投資者“用腳投票”,“掌上明珠”變“燙手山芋”,“美名”變“罵名”也不過是短時間內的事情。部分2015年股市高點成立的部分爆款至今仍在1元面值以下,份額也遭遇大面積凈贖回,就是很好的例子。因此,爆款基金頻現的同時,基金公司也需修煉好“內功”,回歸“代客理財”的本源。
北京商報記者 孟凡霞 劉宇陽
(責任編輯:葉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