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以來,銀行板塊整體表現低迷,Wind銀行指數最新的年內跌幅已經達到16.09%,在各個主題行業中排在倒數第七位。銀行股這般不思進取也著實拖累了重倉這一板塊的公募基金,例如民生加銀新動力混合和民生加銀精選混合。
數據顯示,截至3月25日收盤,民生加銀新動力混合A年內的凈值增長率為-9.6%,成立以來虧了12.4%,在同類的1899隻基金中排名靠後;民生加銀精選年內的凈值增長率為-5.74%,成立以來虧了13%,雖然屬於不同基金的類別,但同樣在同類的排名中居於靠後的位置。
業績跨年持續谷底徘徊
黃一明退守銀行股成為敗筆
天天基金網的數據顯示,黃一明的基金經理崗位從業時間約為5年半,早年曾在交銀施羅德和平安大華任職,但是其基金經理生涯卻是從民生加銀起步的,他管理的第一隻基金是公司的一隻指數型産品,此後他開始陸續管理公司的主動權益類基金。
觀察他截至目前的基金經理生涯,可以清晰地劃分為兩個階段,首先是從2013年到2017年3月31日,這一階段他總共管理過5隻基金;除去一隻指數型産品外,第一階段黃一明的業績有目共睹,他管理的民生加銀城鎮化混合和民生加銀品牌藍籌均實現了翻番的任職回報,同時他管理的四隻主動權益類基金均實現正收益。
但是從他2018年9月19日二度挂帥出任基金經理以來,黃一明所取得的成績卻與之前有著巨大的反差。截至3月24日收盤,他管理民生加銀精選的任職回報約為-21.9%,他管理民生加銀新動力混合的任職回報約為-15.28%,不僅弱于同類平均,還弱于滬深300。同時,兩隻基金的規模均十分袖珍,民生加銀精選去年四季度末的規模約為1.14億元,民生加銀新動力混合的規模約為0.89億元。
首先看民生加銀精選,黃一明在2019年完整年度所取得的凈值增長率僅為0.11%,這一水準在同類的719隻基金中排在最後一位。從基金的重倉股來看,作為一隻大盤價值型的混合基金,基金經理的選股思路頗有些飄忽不定:第一季度時還是配置了多只中小創類的股票,包括了上海新陽、星輝娛樂等等;第二季度選股就呈現出了清晰地白馬藍籌特徵,十大重倉中基本為滬市藍籌,僅有立訊精密和順豐控股兩隻來自深圳中小板的股票,同時銀行股和券商股開始成為基金經理配置的主流。
最大的問題則是出現在了下半年,在中美貿易摩擦愈演愈烈變相導致科技股大行其道的背景下,內地的科技股成為二級市場的主流,但是該基金的持倉基本退守在了銀行股和券商股上,銀行股成為基金後兩季度的第一大重倉股。第三季度的重倉股名單中半數為銀行股,包括了工行、南京銀行、光大銀行、興業銀行、中國銀行;第四季度,這五隻銀行股仍然齊刷刷地在列。
對此,筆者注意到,黃一明的持股並不穩定,組合中的標的換手率高,常常會是每個季度都會對組合內的股票進行一次大面積地洗牌。這種高頻操作的行為或許與基金規模的不堪有關。
因為面臨著未來有可能清盤的壓力,基金經理只能“死馬當活馬醫”,每一階段操作規模不見起色後,就迅速轉換一種風格看看投資者是否認賬,但這樣的行為效果更不佳,有投資者在基金吧吐槽稱“是在為券商做貢獻”,並遭到投資者用腳投票。
2020年仍然不見起色
兩隻基金前途撲朔迷離
從民生加銀新動力的投資軌跡來看,黃一明的思路基本上與民生加銀精選如出一轍,他對銀行股的寵愛有過之而無不及。
去年二季報的十大重倉股中,當時還沒有一隻銀行股的身影。但是到了去年的三季報中,基金經理誇張地配置了八隻銀行股,另外兩隻重倉股為海螺水泥和濰柴動力;第四季度,重倉股中同樣出現了八隻銀行股的名字,另外兩隻重倉股為海螺水泥和中國平安。這樣嚴重傾向於銀行股的投資思路招來了基民的非議:這樣操作還不如去買一隻銀行指數基金划算。
對此,基金經理黃一明在季報中給出了這樣的解釋:“我們認為經濟的見底復蘇將會超出市場的預期,疊加可能的降準等一系列政策出臺,我們重點配置了與經濟復蘇相關度較高的低估值週期板塊龍頭和大金融板塊。”作為一隻靈活配置的混合型基金,我們絲毫未見基金經理提及科技的一個字眼兒。
從後來的市場表現和基金凈值來看,這只本可以與科技股産生交集的基金遺憾地與去年的大熱板塊擦身而過,不知道是基金經理能力的覆蓋範圍不到,還是基金岌岌可危的規模讓黃一明有心無力。再從2020年兩隻基金最新的表現來看,雖然目前基金的一季報還沒有公佈,但是兩隻産品的凈值表現依然處於萎靡不振的狀態中,也可以大體判斷基金經理有較大可能繼續堅守在銀行股為首的大金融板塊上了。
截至3月25日收盤,兩隻基金今年以來凈值增長率均在各自的同類基金中排在後二分之一的位次。本週末,該公司還發佈公告調整了幾隻産品的基金經理,但是未涉及黃一明所管的産品,不知道這兩隻持續低迷的基金接下來是否會迎來新的基金經理“轉運”。
《全球財説》還發現,民生加銀精選基金成立了十年,至今仍然為虧損,其間基金經理更換頻繁,大約更換了7名基金經理。
(責任編輯:趙金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