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數基金的春天不屬於它。
10月14日,安信基金管理有限責任公司發佈“關於安信滬深300 指數增強型發起式證券投資基金基金合同終止及基金財産清算的公告”稱,因觸發合同終止條款,該基金決定基金財産清算。
據悉,安信滬深300 增強基金的最後運作日為2019年10月12日,並於2019年10月13日進入清盤程式。值得關注的是,該基金也成為了近幾年來首只因觸發合同終止條款而被清盤的指數增強基金。
“今年竟然有滬深300指數增強基金被意外清盤,實在是有些難以理解。”對此,一位基金研究專家對新經濟e線表示。“要知道,因為今年打新有神一樣的存在,多少幾千萬的迷你基金都復活過來了。”
當天,另有基金公司人士告訴新經濟e線,“指數基金不計入小微,按道理可以不用清盤。安信滬深300 增強主要還是觸發了産品合同約定紅線,有些産品合同裏有清盤條款的。另外,也有可能是基金公司出於減少運營成本的角度出發。”
該人士進一步表示,指數基金馬太效應比較明顯,大家都知道指數要挑大的買。
同樣,前述基金專家也認為,在基金同質化競爭激烈的情況下,指數區分度不高,小規模基金的運營費用又高,的確不如規模大的。
近一年3隻基金清盤
另有市場分析人士直言,在市場震蕩上行的趨勢下,增強指數基金因為其獨立於被動指數基金的主動管理模式而備受歡迎,此時出現産品清盤的確讓人意外。
據安信基金上述公告披露,按照基金合同約定,“基金合同生效滿3年後的對應日,若基金資産凈值低於2億元的,基金合同自動終止,同時不得通過召開基金份額持有人大會延續基金合同期限。法律法規或中國證監會另有規定時,從其規定。”
公告顯示,安信滬深300指數增強基金成立於2016年10月12日。2019年10月12日為該基金《基金合同》已生效滿3年後的對應日,且基金基金資産低於2億元,觸發基金合同中約定的終止條款。
根據《基金合同》有關約定,基金合同自動終止,並根據《基金合同》約定進行基金財産清算,同時,不得通過召開基金份額持有人大會延續基金合同期限。
按照安信滬深300 增強基金的投資目標,基金為增強型指數基金,在力求有效跟蹤標的指數,控制本基金的凈值增長率與業績比較基準之間的日均跟蹤偏離度的絕對值不超過0.5%,年跟蹤誤差不超過7.75%的基礎上,結合量化方法追求超越標的指數的業績水準。
具體而言,其業績比較基準 95%*滬深300 指數收益率+1.5%(指年收益率,評價時按期間折算)。
不過,新經濟e線注意到,安信滬深300 增強基金此前披露的半年報表明,截至今年中期,該基金並沒有跑贏業績基準。報告期基金份額凈值增長率為22.68%;而同期業績比較基準收益率為26.58%。
截止2019年6月30日,基金份額總額約1937萬份,其中安信滬深300 增強A基金份額總額為1580萬份,基金份額凈值1.1897 元;安信滬深300 增強C 基金份額總額為357萬份,基金份額凈值1.1766 元。
公開資料表明,安信滬深300 增強基金經理龍川現任安信基金量化投資部總經理,並擔任了旗下多只基金的基金經理,現任安信中證一帶一路主題指數分級基金、安信滬深300 指數增強基金、安信中證復興發展100 主題指數基金、安信量化優選基金的基金經理。
實際上,不止是安信滬深300 增強在成立三年後慘澹離場。最近一年來,安信基金旗下還有兩隻基金已被清盤,分別是安信量化多因子和安信新視野。
其中,同樣由龍川擔任基金經理的安信量化多因子也於今年3月5日發佈了清算報告。報告截止日 2018 年 12 月 28 日(基金最後運作日),該基金 A 類基金份額凈值 0.9600 元,C 類基金份額凈值 0.9708 元,基金份額總額僅96.6萬份,其中 A 類基金份額 96.56萬份,C 類基金份額 4.80 份。
最初,安信量化多因子基金合同於2017年7月3日正式生效,基金合同生效日的基金份額總數為2.06億份(含募集期間利息結轉的份額,其中認購資金利息折合 4萬份基金份額)。等到今年1月4日,該基金已完成清算。
指數基金冰火兩重天
其實,要説2019年是指數基金大年一點也不為過。
2019年三季度股票指數基金成立與清盤數量(截至2019-09-30)
統計數據表明,僅2019 年三季度新成立40 只指數基金(剔除ETF 聯接),募集規模合計885.94 億元。從産品類型看,39 只為被動指數基金,1 只為增強指數基金。
就標的指數類型而言,8 只為規模指數基金。其中,三季度發行的規模型指數基金中跟蹤滬深300 指數的基金數量最多,為3 只。餘下23 只為主題指數基金,4 只為策略指數基金,2 只為風格指數基金,另有3 只行業指數基金。
特別是央企創新驅動、科技主題等爆款産品助力ETF 規模增長530 億元至4869 億元。主題基金錶現亮眼,絕大多數指數增強基金也錄得了正超額收益。
截至2019 年9 月27 日,共有221 只股票指數基金上報審批,其中被動指數基金有197 只,112 只已獲批;增強指數基金24 只,13 只已獲批。當前上報的增強指數基金裏滬深300、中證500 和中證1000指數産品較為集中。
新經濟e線注意到,從行業格局來看,指數基金髮展亦是冰火兩重天。以ETF為例,截至9 月30 日,39 家基金公司管理著192 只A 股ETF,資産管理規模合計4869.19 億元,相比二季度A 股ETF規模大幅增長530 億元,增幅達12.21%。其中,管理規模前10 名的基金公司指數基金規模合計4134.81 億元,佔所有ETF 規模85%。
同樣,指數增強基金的競爭格局也莫過如此。Wind統計數據表明,截至10月15日,最新規模超過十億元以上的指數增強基金共計14隻,合計規模達652.52億元,佔同期全部規模807.79億元的比例已超過八成,達80.8%。
與此同時,規模在一億元以下的基金多達91隻,合計僅為28.37億元,佔比不到4%。其中,資産規模在一千萬元以下的迷你基金累計有30隻,其規模共計約1億元。
以安信基金為例,公司旗下安信量化精選滬深300A、安信中證500指數增強A兩隻增強指數基金最新規模分別僅在百萬元左右;安信量化精選滬深300C、安信中證500指數增強C也分別僅有0.37億元和0.17億元。上述兩隻基金分別成立於2017年3月16日和2018年11月29日,現任基金經理均為徐黃瑋。
對此,好買財富研究中心總監曾令華表示,基金直觀的費用包括基金的申購費、基金的管理費、基金的贖回費用以及託管費等。對基金來講,除了這些費用,還有其他的一些費用,這些平常不被關注的費用,加總在一起,有時也挺多的。
“相比之下,規模越大的基金,費用佔比較小,體現出規模效應。規模較小,費用的效應則很明顯,總費用甚至可高達至5%。”曾令華指出。“因此,買小規模的基金一定要慎重。秘密就在其他費用裏面。因為不管基金規模的大小,其他費用一欄是相對平穩的,這些費用可能是固定的,而不是按規模計提的。”
來源:新經濟e線
(責任編輯:張明江)